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其他市场正文

辽宁阜新:五年内将完成氢能、风光全产业链布局

2022-02-21 14:58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发电项目光伏产业链辽宁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2022年阜新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阜新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案件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级督察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海州露天矿治理前期工作和矿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未来五年,阜新市按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将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为统领,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实现新突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力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标志性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大唐阜新项目正式投产,巴新铁路全线通车,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海州露天矿、新邱露天矿等矿坑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煤炭等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氢能源产业完成全链条布局,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布局基本完成。

2022年阜新市工作安排: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阜新速度”项目30个。推动长江材料科技硅砂深加工、越秀(辉山)成人奶粉等2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正大集团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嘉寓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远景智能风机总装基地等210个项目加快建设;升联生物农药原药、海鸿新能源风电塔筒等120个项目竣工投产。

实施“工业质量提升年”。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推动企业稳定运营、效益提升。持续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推进宏顺机械等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徐工(辽宁)、德尔等龙头企业强化本地配套。持续推动“原字号”深度开发,推进双汇全产业链、六合鸡肉精深加工、谷丰花生精深加工等项目,实施众辉扩能、乾屹二期等一批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项目。持续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推进24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推动80万千瓦风电、矿区5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启动彰武生态光伏等项目,推进大金风电装备产业园、瑞麟科技制氢设备扩能等项目。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户。实施达得利精细化学品、万达高端铸件等技改项目100个,工业固投增长12%。推动金凯生科等企业上市。

原文如下:

2022年阜新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和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市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实绩考核中进入第一方阵,在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中实现“三连冠”,阜彰两县经济总量实现晋级升位。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个优势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81.2%,煤炭行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到3%以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煤炭产能1425万吨,核减非煤矿山53个。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省20%以上。氢能源、智能无人系统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点到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新增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34家,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1%。服务业实现提档升级,建成十家子玛瑙、京东智联云等4个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接待人次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大核心景区、十大文旅板块、七大运动基地”文旅体产业布局日渐清晰,黄家沟景区、温泉城成为全省旅游新热点。

——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开放合作更加广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调整行政职权1281项,1656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90个工作日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减至4个小时。新组建市属国企7户,总资产净增40亿元、突破百亿。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部完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高新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完成合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25.1%。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1.5倍。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对沿线32个国家出口。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69户。阜新海关挂牌成立。我市获批国家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辽宁省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列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盐城、石河子合作持续深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案件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级督察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海州露天矿治理前期工作和矿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创新矿山治理新路径,新邱百年国际赛道城加快建设,成功举办9场汽摩赛事,百年矿坑焕发新生机。实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治理沙化土地12.5万亩,形成54万亩草原生态圈。第三次国土调查圆满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拆除违建30.5万平方米。改造地下管网761.6公里。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共717.4万平方米,惠及27.5万人。新增城区绿地10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2868.2公里。京沈客专全线开通,阜新进入高铁时代。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2.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675个,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97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124元,全部稳定脱贫;19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阜彰两县脱贫摘帽,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通过评估,阜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2082名重点监测人口消除返贫风险。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居全省首位。红光路等10处多年影响百姓出行的堵点打通。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医疗诊疗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公共文化和便民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成功创建第九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七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全市可防性案件、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刑事侵财类案件比四年前下降40个百分点,打击整治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取得显著成效,“平安阜新”建设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兑现各类稳企援岗促就业政策,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不断完善抗疫基础设施,自主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日5.5万人次,疫苗接种296.6万剂次,整体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四年,我们经历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所有为阜新转型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阜新转型的第20个年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以“三落实”专项行动为载体,增强发展动力,保持发展定力,克服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罕见暴雪等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30.2%;单位GDP能耗下降3%;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明确容缺受理事项868项。探索工业项目用地手续并联审批,压减了15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推行“三位一体”事中事后监管系统和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改革。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4万平方米新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在全省率先推开“无差别化综合窗口”改革,1075个高频事项进入无差别综合窗口,120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执法,查处违规行为3件。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近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增长9.6%,个转企653户、小升规35户,企业年报公示率居全省首位。建立电力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力保障用电稳定,电力工程加速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超进度完成。开展强化“内涵”和“支撑”专项行动,梳理出重大平台34个,确定重点工作44项。金融改革化险稳步推进,阜新银行成为全省5家“打样行”之一,农信机构不良资产清收工作整体位于全省前列,彰武农信社进入全省首批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序列。

(二)深入实施“项目突破年”,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实行市政府“每月调”、分管领导“半月调”、市级领导包保等制度,徐工高端除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双汇全产业链等20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建兴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新铝科技家居制品等210个项目加快建设;众辉农药中间体、正远食品等152个项目竣工投产。九华化工医药中间体、泰武散热器等30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彰显了“阜新速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储备项目转化率50%以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项目审核把关机制。处置闲置土地171万平方米、批而未供土地137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厂房14.6万平方米。争取到省以上专项支持项目77个、资金22.8亿元。建立招商引资通报制度,正大生猪全产业链、北京延庆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89个项目签约落地,资金到位156.2亿元,增长27%,增幅居全省前列。

(三)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老字号”加快数字赋能,力达铸造、永红机械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弘霖煤矿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原字号”引进一批高质量补链延链项目,依托省花生研究所,引进中佳源种业公司,建设高油酸花生原种扩繁基地1万亩。伊利智能化生产线投入运营,北京泓方万头奶牛牧场开工建设,越秀(辉山)高端系列奶粉项目启动前期。龙瑞药业、凯莱英医药等企业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新字号”由小做大,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加速集聚,氢能产业链加快构建,瑞麟科技制氢设备等项目投产。投入6.3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总产值增长29.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氟化工和皮革园区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海州、新邱两个园区晋升省级开发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通过国家评审。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3户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奖,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47户、16户。支持辽宁工大引进高层次人才62名。新增院士工作站3个。海州区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天纵农业科技获批我市首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新邱区获批全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四产”加速融合发展,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辽宁首场草莓音乐节、我市首届玛瑙文旅商务节等活动圆满成功,吸引客流28.4万人次。

(四)坚决维护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粮食总产量预计53.7亿斤,比去年增加10亿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百万亩节水提质增效工程6万亩。建成薯类绿色高质高效试验区10万亩。开展保护性耕作137.2万亩,居全省首位。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66个。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577.9公里。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243处,惠及26万人。创建美丽宜居村65个。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6%、90%。“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全面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扎实推进。违建别墅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扎实开展。成功承办辽宁省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阜新花生节。阜蒙县被评为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彰武县被评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五)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市,在全省率先打造清洁取暖示范市,2万农户由传统取暖转变为“光热+”清洁取暖。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定任务,PM2.5浓度达到34.3微克/立方米,下降5.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城乡保水规划编制完成,以中水调节城市水系。柳河流域治理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试点,一期工程全面启动。细河城市段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全面启动,193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溯源,8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5%。开展地下水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规范许可取水工程986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更新完善,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落地。“林长制”有效落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启动,新增绿化面积21.7万亩。全国“无废城市”创建启动。

(六)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宜居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入1.4亿元,一次性整治低洼易涝点6处、排水堵点10处,有效解决主城区“下雨看海”问题。启动东风路东延工程,改造煤城路等7条主要街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247个。新建改造管网263.5公里。全力以赴保供暖,提前推动储煤、设备检修等工作,建立市级领导接听12345热线、问题反馈、解决落实等机制,全力提高供暖质量。辽西北供水配套工程通水。阜奈高速、川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取得实效,燃气管线违章占压动态清零。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2万吨。海州通用机场正式通过国家民航总局B类通用机场备案。

(七)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坚持就业优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6万人次。社会保障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14个省级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增优质普惠学位2042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进一步巩固,城乡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太平区“双减”工作经验做法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推广的典型案例。维修改造校舍13.7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中小学厕所45座。普通高中教育实现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市高级中学、市实验中学、彰武高级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高中。3个兴辽卓越专业群、7个优质中职专业、1所优秀中职学校入选省级建设项目。健康阜新建设扎实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门诊楼暨辽西肿瘤诊疗中心开工,并与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开展战略合作,市二院试管婴儿技术中心筹建获批,市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组建战略联盟。新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接入国家平台。我市荣获中华诗词之市。《牵·纤手》参加全国建党百年展演。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李永波全球业余羽毛球锦标赛、辽宁城市男子篮球联赛、辽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等赛事。全面推动问题楼盘化解,6个取得初步成效;9485户“办证难”居民拿到房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欠缴等962件信访积案、难案有效化解。国网公司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满意度居全省前列,获2021年度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票决出的10件民生实事。这些民生实事涵盖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管理、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前提下,累计投入10.3亿元,精心组织,克难攻坚,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八)着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平安阜新”建设更加坚实

全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制定我市重点风险隐患防控清单,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校园、消防等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整治交通隐患682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6和4.8个百分点,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在全省率先建成液化气瓶安全智能化追溯体系。“智慧食药”试点推广,食品安全进入全省先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有效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获全国先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活动隆重开展。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2件、政协提案163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案1件,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

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进展,外事、侨务、对台、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广播电视、市志、档案、公积金、工会、青年、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慈善、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驻阜部队、消防救援、银行、保险、证券、税务、电力、海关、邮政、通信、水文、气象、石油、烟草等单位为阜新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弱项;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压力依然很大;政府系统还一定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斗争,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项目查看更多>光伏产业链查看更多>辽宁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