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其他市场正文

辽宁营口:2022年加快风光等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发展

2022-02-21 13:55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光伏发电辽宁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2022年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发展,做大生物降解等新材料产业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17%。

原文如下:

2022年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十四五”开局繁重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拼搏奋进、埋头苦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10%。

一年来,重点做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紧盯疫情强管控,疫情防控精准有效

局部疫情应对有力。面对突发疫情,我们坚持“人、物、环境”同步排查,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联动,第一时间启动防疫机制、划定风险边界、阻断传播链条、保障民生需求、维护大局稳定,17天内11个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打赢了鲅鱼圈疫情歼灭战,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常态化防控扎实有效。全面压实“四方责任”,建立健全扁平化指挥、精细化分工、网格化防疫、常态化督查“四个体系”,紧盯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护墙。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全程接种人数占比达78.9%,免疫屏障加速构建。

基础保障能力得到强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改造工程有序实施,医疗物资应急储备库投入使用,市中心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等新建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储备集中隔离场所65个、房间5332间。

(二)紧盯环境强攻坚,民营经济发展呈现新气象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营口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2021—2024年)》,“一网通办”实办率达78.4%,企业开办总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解决政府失信问题64件、兑现资金4.3亿元。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关键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80%,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能力不断提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成运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经验全国推广。3项制度创新荣获全省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奖励。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两个健康”示范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设立亿元民营经济专项促进资金,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11月1日确定为“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7.2亿元,降低用电成本5.5亿元。“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6万家,实现融资106亿元,风光新材料挂牌上市。全年完成“个转企”729户、“小升规”73户,10户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紧盯创新强动力,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科技创新实现进步。6家企业(单位)获得省“揭榜挂帅”项目支持,8个联盟入选首批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试点。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8.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62项。新增雏鹰瞪羚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0家。

“三篇大文章”协同推进。实施改造升级“老字号”项目40个,营口辽河药机制造获2021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实施深度开发“原字号”项目57个,康辉新材料聚酯薄膜等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建设。实施培育壮大“新字号”项目35个,辽宁(营口)航天产业园锂电池及储能舱项目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

数字赋能效果逐步显现。新建5G基站2000座,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95.3%,列全省第1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覆盖镁质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接入企业500家,标识注册量1亿个,获批东北首张、全国第三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2个项目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20家。营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现税收2.35亿元,解决就业3万人次。

项目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331个,增长11.8%。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075次,新签约项目642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75.8亿元,增长10%。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4.5亿元,新增债券21.1亿元。盘活闲置土地778公顷、闲置厂房35.7万平方米。

(四)紧盯“三农”强基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40万亩,克服极端灾害性天气影响,产量突破1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盐碱地复垦项目当年改造当年见效,打造“营口样板”。2家企业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个村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大石桥市高坎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投入扶贫发展资金2.5亿元,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营口帮扶通APP与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相衔接,强化防返贫监测和集中排查,推动5026名脱贫人口返岗复工,开发700个村环境卫生员公益性岗位,解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有所改观。新建维修改造农村道路507公里。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7处,31万人受益。农村改厕问题整改率达到90.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7%。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38个,鲅鱼圈区熊岳镇望儿山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五)紧盯生态强治理,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有序推进,镁产业污染整治取得实效。医疗废物处理厂竣工试运行,营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建成并网发电,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1500吨。PM2.5平均浓度下降11.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3.5%,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69%。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

生态管控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完成大辽河城市段、碧流河、大旱河等河道综合治理,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一期)顺利实施。开展人工造林、森林抚育5800亩,超额完成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年度任务。

低碳转型提质增效。严格实行能耗减量等量替代,对准备上马的“两高”项目实行大幅度、大力度压减,76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3家企业成为我市首批绿色商场。

(六)紧盯开放强合作,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港产城融合发展加速布局。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工程和仙人岛港区2号、3号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中欧班列恢复运营,全年新增物流企业617家。“北粮南运”重要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完成并有序推进,营口港粮食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

开放能级持续提升。进出口总额实现500亿元,增长6%,高新区获评国家级新型材料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设立外资企业56家,增长1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9%。自贸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获批运营人资质并试单成功,综保区中心监管仓建成并投入使用,跨境电商综试区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辽河经济开发区、核翼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

内需市场巩固拓展。举办“全民乐购·约惠营口”系列活动,拉动消费回升。特色温泉、精品民宿加快发展,鲅鱼圈区芦屯镇小望海村被评为全国旅游重点村,我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七)紧盯民生强保障,人民生活品质日益提高

民生保障更加充分。10件重点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煤电气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4%。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8%、14.7%,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7.1%、14.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增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学位3361个,1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新高考首考平稳落地,职普融通扎实推进。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查处违规培训机构283家。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建设6所社区医院,完成1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42所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立体化急救体系。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5套、城市健身路径44套。

社会治理不断深化。重复信访治理、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成效明显,进京访案次、人次分别下降37%、17%。加强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及时偿还政府债务。扎实推进城商行和农信机构改革,营口沿海银行顺利并入辽沈银行,金融改革化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银行流动性稳定、员工队伍稳定和社会舆情稳定。加强平安营口建设,严重暴力犯罪和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食品药品安全水平、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良好开局。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大辽河城市段整治工程有序推进,腾迁土地209万平方米、征迁土地7万平方米,辽河入海城市绿带全线贯通,“十项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取得初步成效。投资3.75亿元改造80个、14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1.95万户群众受益。新改建金牛山大街、辽河大街等10条街路,新增停车位2.2万个,建成100个“口袋公园”,清理“八乱”问题15万余处,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广大群众对创城工作认可度、支持率、参与度不断提升。

国防动员、人防、海防、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审计、统计、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紧盯党建强作风,政府履职能力逐步提升

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从严治党有力有效。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政府苦日子、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全年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4.1亿元。

法治政府加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14件、政协提案237件。修改政府规章1件,修改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18件。

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全面开展“三落实”专项行动,政府系统行政效能持续提升。扎实执行基层减负举措,各类文件、会议分别减少2.6%、13.4%,为实干挤时间、腾空间。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攻坚克难、革故求新的四年,是蓄势赋能、转型发展的四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担当作为,应对风险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四年,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6%,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8%。43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始终排在全省第3位。

这四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连年丰收,中国(营口)海蜇节暨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营口海蜇、营口大米等“营字号”品牌进一步叫响。钢铁、镁、铝、石化、粮油饮食品五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4倍,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15%。

这四年,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自贸区3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62项创新案例全省复制推广,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更加完善。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875亿元,稳居全省第3位。

这四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13.4%,建成区黑臭水体、国考断面劣Ⅴ类水质全部消除,均达到考核目标,永远角湿地近40年的陈旧垃圾和沉积十余年的污泥问题彻底解决,我市“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这四年,民生保障取得实效。民生支出累计达7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30个贫困村摘帽,现行标准下30710人稳定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7%和6.7%,我市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各位代表!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来之不易,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统筹谋划、科学部署的结果,是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担当尽责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群众辛劳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省直单位,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营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营口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才能始终保持正确前进方向,才能不断战胜风险挑战、开创营口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必须始终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保持战略定力,顶住转型阵痛,摆脱路径依赖,注重发展品位,做好预期管理,才能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在实现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短板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能耗“双控”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生态不完善,新经济新业态支撑能力不强;对外开放能级不高,平台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教育、医疗等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精细,生态环境较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债务包袱较重,疫情防控、金融风险、安全稳定面临压力大;少数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营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更是实现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

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为目标,以构建“两核两带”发展布局为基础,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港口型枢纽城市和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为目的,举全市之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奋力实现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走在全省现代化建设前列。

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沿海经济带主轴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精细化工、镁制品产业跃升到五百亿层级,钢铁及深加工、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进入千亿级产业行列。数字经济“四化”协同格局全面形成,占经济总量比重突破50%。港产城融合更加深入,打造三千亿层级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特色鲜明的辽河文化产业带初步形成,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坚决扛起保障国家“北粮南运”通道畅通的政治责任,营口港作为海陆大通道骨干节点作用更加突显,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

——建设全省民营经济标杆城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出新示范。“两个健康”体制机制日趋完善,规范有序、公平自由、充满活力的发展生态加速形成,营商环境走在东北地区前列,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双倍增,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85%,争创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贡献新经验、创造新模式、开辟新路径。

——建设生态绿色低碳城市,推动美丽宜居营口实现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改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十四五”能耗“双控”任务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自然生态美景永驻营口。

——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城市,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全要素需求出发,一体推进民生、民享、民富、民安、民乐,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让“最具幸福感城市”更加实至名归,努力建设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魅力城市。

以上四个方面主要任务,是我们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十四五”规划确立的,我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久久为功,努力把市委为全市人民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发电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辽宁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