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

2022-01-27 09:31来源:国家能源局关键词:国家能源局光伏安全电力安全生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提升行动

加强电网安全评估,提升目标网架本质安全水平。完善跨省、跨区电网格局,管控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各类风险隐患。完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做深做细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有效控制并逐步化解电力系统重大结构性风险。强化电网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控,加强特高压直流系统、密集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电力调控中心等运行安全管理。

专栏3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重点任务

n制定各级电网安全评估制度。在发输供电能力充裕性、系统稳定性、极端情形应对能力等方面,对各级电网安全进行评估校核。

n推动优化电力系统结构布局。严格执行新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优化电力系统结构布局,着力预防短路电流超标、局部潮流重载等系统安全问题。

n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和风险管控。研究编制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实施风险失控问责制度。

n完善电网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推动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修订,完善密集输电通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一道一策”风险管控制度,推动将密集通道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建立枢纽变电站(换流站)、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n强化特高压直流系统运行风险管控。对直流近区雷击、山火、飘挂物等风险源进行定期治理。加强直流线路杆塔地网维护,督促电网企业建立直流谐振、山火、飘挂物等隐患风险台账并动态更新。

n加强新能源并网安全管理。加强电网企业并网安全技术管理,确保机组相关参数性能满足并网运行条件

(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技术体系专项行动

结合高性能计算等技术提出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及故障机理,提出设计安全约束及安全评估技术。提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源网荷储灵活互动的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开发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关键装备,推动安全技术创新实验室及标准创新基地建设。

专栏4 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攻关重点

n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研发电力电子设备/集群精细化建模与高效仿真技术,更大规模和更高精度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技术,建立智能化计算分析镜像系统。

n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分析与故障辨识。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特征、安全稳定运行主要风险、系统稳定特性及应对措施、故障演化机理及状态辨识技术。开展安稳导则适用性研究,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约束条件及安全校核方法,研究提出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

n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突破源网荷储多元接入的多级调度协同、广域协调安全稳定控制技术,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多馈入直流系统换相失败综合防治技术。智慧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技术。

n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关键装备。研制交直流协调控制快速控制保护装置、直流故障限流器,开发过电压抑制与监测、主动电压支撑、暂态潮流调控、故障电流限制、振荡动态阻尼等装备。

(五)强化新能源安全管理专项行动

针对点多面广、区域分散、增速迅猛的新能源发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做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有效管控安全风险,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安全生产水平。

专栏5新能源发电安全管理重点推进方向

n探索新能源发电项目区域集中管控模式。开展新能源发电项目“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维管一体化”的区域集中管控中心试点,厘清集控中心与电网调度机构管理界面,提升新能源发电安全管控水平。

n加快新能源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新能源发电安全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培育熟悉新能源领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n完善新能源发电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根据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安全生产特点,制修订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增强监管法规标准体系适用性,扩大技术标准覆盖面。

n大力推进新能源智慧电站建设。运用基于三维数字信息模型技术,实现机组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异常情况即时预警功能,提高新能源发电安全管理成效。

(六)强化常规发电安全管理专项行动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升常规发电安全生产总体水平。

专栏6常规发电安全管理重点推进方向

n推进“两个清单”管理。研究制定发电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导则,强化发电安全生产“两个清单”管理,动态更新问题和措施“两个清单”,实现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闭环管理。

n开展机组检修安全专项行动。强化机组检修技改期间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落实反事故措施,开展检修现场督导检查,遏制检修事故多发态势。

n加强机组延寿安全管理。构建完善机组延寿安全评估标准,做好延寿机组改造,确保延寿机组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n开展尿素替代液氨改造。按照国家危化品使用管理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煤电企业尿素替代液氨系统改造,消除重大危险源。

(七)加强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专项行动

加强常规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严格管控水电站大坝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根据抽水蓄能电站特点,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大坝运行安全。

专栏7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重点推进方向

n推进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按照《水电站大坝安全运行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加快推进坝高100米以上、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大坝和病险坝的运行和管理单位,建设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

n完善大坝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具有一定规模水电装机的发电企业,根据情况设立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加强大坝安全技术管理。

n强化大坝安全技术应用。建设基于BIM+GIS的大坝安全灾害影响分析及三维交互展示系统,实现大坝安全智能辅助决策。研究高坝大库监测检测、缺陷处理及补强加固技术,研制研发专用材料、装备,增强大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研究智能巡检、视频监控、北斗变形监测、卫星遥感勘察等在水电站大坝场景下的应用技术,实现大坝安全风险智能感知。

n制定抽蓄电站引水隧洞检查技术标准。规范抽蓄电站引水隧洞定期检查内容、程序。

n加大抽蓄电站漫坝事故防范力度。针对抽蓄电站发电工况(上库水流至下库)叠加下库遭遇洪水或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的情形,研究制定下库漫坝防范措施。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做好电站库水位预警和监视装置的检修维护,杜绝“超抽”事件发生。

(八)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健全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体系,推行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加强电力建设项目分包单位准入,提升现场施工安全监理水平,开展施工示范班组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保障,提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

专栏8电力工程建设本质安全提升

n建立覆盖全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作业人员数据库,记录培训和技能状况、从业经历、信用信息等情况。

n开展工程监理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强化现场施工安全监理。

n完善标准化制度体系。围绕“四个安全”治理理念,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研究出台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检查标准、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电力建设工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等电力建设工程行业标准规范,推动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n加强分包单位及人员安全管理。加强电力建设项目分包单位准入管理,合理确定资质、能力、业绩条件,从源头管控人员安全风险,实行分包人员与本单位职工“无差别”管理。

n开展示范班组建设。从班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班组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班组安全教育和培训、班组应急能力建设、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树立样板和标杆,逐步把相关经验推广覆盖到企业其他班组。

n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全站安全视频监控、智能安全帽、沉浸式的安全教育体验、人工智能安全隐患和违章识别技术等应用。

n高危作业人工替代技术方面。研发和应用推广适用于电力建设工程的硬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全地形基坑机械作业装备,塔吊安装、拆除及使用安全监测等技术。

(九)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行动

进一步完善电力监控系统纵深防御体系,强化发电厂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综合防御能力,全面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专栏9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重点推进方向

n持续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修订和补充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相关配套方案,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重点保护要求。

n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相关全业务全周期网络安全管理,建立电力监控系统设备准入、运行、退役定期检测机制,加强软件安全检测和版本控制,加强电力网络安全防护专用设备的安全管理。

n进一步提升电力生产控制大区网络结构安全和系统本体安全,提升系统及重要应用的安全可信水平,研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的新能源场站自身安全和厂网信息交互安全,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应急备用措施。

(十)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建立健全电力行业和企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体系,强化仿真验证能力,推动电力北斗系统研发应用创新,推进密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水平。

专栏10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能力提升攻关重点

n建设行业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统筹开展行业攻防演练,健全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体系。

n搭建覆盖发、输、变、配、用、调电力全业务的高仿真行业级网络安全仿真验证环境,支撑网络安全仿真验证、攻防对抗演练培训、电力系统漏洞挖掘验证。

n推进电力北斗系统应用创新技术攻关,推进北斗系统在电力行业关键领域深入应用。

n加快推进密码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密码改造和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十一)电力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着力完善巨灾情形下的电力应急预案,探索实施大面积停电智慧应急预案管理,健全电力应急预案体系。汇聚行业优势资源,建设覆盖政策研究、科技攻关、产业推广等领域的电力应急支撑平台,完善电力应急支撑保障体系。

专栏11电力应急体系现代化建设重点

n完善巨灾电力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极为罕见、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编制巨灾应对专项预案,明确各方任务分工、应急响应流程等。

n探索实施智慧应急预案管理。推进电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开展重大事件情景构建和应用探索,根据事件地点和类型自动调阅,自动分解形成应急指挥预口令,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n建立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综合应急基地。依托基地重点研究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电力事故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补强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示范引领带动行业综合应急能力提升。

n培育国家级电力应急研究中心。开展电力应急前沿技术研究,制定国家电力应急关键技术攻关指南,制定重要电力应急物资产品推广名录,推动建设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制定电力应急产业推荐目录、鼓励清单,加快发展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等电力应急服务业。

(十二)电力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行动

建设国家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全国电力行业统一应急指挥调度。开展电力行业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实施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摸清重大危险源、主要承灾体、重大基础设施底数。着力提高综合监测预警、电力应急辅助决策、电力系统抢修恢复能力、重点用户自保自救能力。

专栏12 电力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

n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制定电力行业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实施工作方案,摸清电力行业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承灾体底数,形成分布图、明细表。

n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出台电力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细则,明确重大基础设施分级分类标准,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首次登记,滚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n建设国家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与国务院安委办、国家防总等部门,各省电力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全国电力安委会企业成员单位等实现音视频互联互通。整合电力安全应急领域重要数据资源,实现关键数据的实时互动展现,监测预警,资源智能调配,以及事故、事件等数据的常规和应急报送。

n开展电力应急强基专项督查。推动制定重点电力应急预案“流程图”。重点推动电力应急相关岗位人员做到“三个清楚”,清楚应急职责,清楚应急预案,清楚应急流程。

n加强用户自备应急电源建设。推动《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升级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充分挖掘新型能源动力设施减灾方面“源荷一体,可储可供”的潜力。

n建设可移动应急电源储备库。开展可移动应急电源分布调查,针对性补强可移动应急电源资源。建立市场协议储备机制或社会协调联动机制,满足巨灾情形下跨省、跨区域抢修恢复需求。

n提升关键领域抢修恢复能力。重点开展复杂地形特高压输电设施损毁抢修、城市地下电力设施快速抢修等技术攻关,着力提升雨雪冰冻灾害、极端强降雨等情形下的抢修恢复能力。

(十三)电力安全生产反违章行动

研究建立“重大违章停岗”“多次违章下岗”等违章处罚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违章行为信息库及分专业分级标准,研究制定违章扣分及处罚规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安全执法检查,进一步健全电力安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推动对电力安全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电力安全领域信用激励和惩戒措施清单。

专栏13电力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方向

n健全电力安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

n建立电力安全领域信用红黑名单制度。

n建立电力安全领域信用激励和惩戒措施清单。

n建立外委电力工程施工人员个人信用统一管理模式。

n建立电力安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十四)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行动

指导电力行业构建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及评估评级管理体系,研究建立电力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机制。推动电力行业探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互认、学分互认机制建设,建立安全培训基础信息收集与大数据分析管理机制,开展安全培训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促进培训质量提升。

专栏14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重点方向

n构建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n制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标准。

n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库。

n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师资库。

n研究建立电力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机制。

(十五)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推广行动

研究制定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域和专业特点,总结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参与度广、确有实效的安全文化精品工程。设立电力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指导中心,汇聚行业和社会资源,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家人才,切实服务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安全文化交流平台和网络传播平台,集中宣传推广精品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青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员工共同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专栏15安全文化传播体系构建主要内容

n传播组织载体建设。成立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安全素养的复合型安全文化人才。

n传播环境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在生产、办公、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形成外在环境载体;鼓励企业在不同部门、工种、班组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内在环境载体。

n传播设施载体建设。建设电力安全文化教育室、VR体验室、安全展室展厅、安全文化长廊。

n传播活动载体建设。建设以文娱、体育、竞赛、知识性和趣味性活动为主体的电力安全文化传播活动载体;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组织开展安全文化教育课堂、讲座、培训,打造全方位的教育培训载体。

n传播媒介载体建设。发挥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媒介载体作用,完善传统媒介载体建设;利用企业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第三方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阵地,开发系列漫画、短视频、小游戏、网剧等文化产品,完善新型媒介载体建设。

(十六)电力安全审计行动

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核心,试点开展电力企业安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为基础,研究制定安全审计标准和工作指引,构建安全审计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审计服务模式。

专栏16 电力安全审计主要方向

n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管理机制的建设和运作情况。

n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n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

n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安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n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运转情况。

n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情况。

n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n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信息报送管理情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协同各级地方能源管理部门督促指导、各电力企业细化落实的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机制。各级地方能源管理部门、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和电力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建设任务,合理安排进度,科学有序推进。各单位应做好本行动计划与《电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的衔接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安全投入长效机制,设立企业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和应急救援资金,实行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持续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电力安全技术创新,鼓励采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的安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大安全科技攻关。支持培育电力安全生产基础共性技术产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电力安全社会化服务机构。

(三)增强资源保障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电力安全生产治理支撑体系,推动电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加强电力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建设电力安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一批电力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和协同创新团队,设立一批电力安全技术支撑机构。结合国家安全与应急产业发展政策,开展电力安全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电力安全与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抓好监督落实

各级地方能源管理部门、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和电力企业,要建立以自评估与督导检查相结合的动态评估机制,按照目标评价与过程监测相结合的评估及考核原则,分年度就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密切跟踪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要总结实施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充分发挥行动计划的约束和引领作用,保证行动计划顺利执行,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国家能源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能源局查看更多>光伏安全查看更多>电力安全生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