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月26日,晶科能源登陆A股科创板,市值超过千亿。
(来源:微信公众号“Mr蒋静的资本圈” 作者:Mr蒋静)
在电池技术迭代和垂直一体化的风口浪尖,作为头部光伏企业,晶科能源率先喊出了“引领光伏行业N型升级”的口号,2022年N型组件出货量预计达到10GW,有望成为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引领者。
过去一年多,光伏行业喧嚣躁动,但最终引领行业进步的还是技术创新,放眼整个光伏产业链,电池片环节始终是光伏行业的绝对中心,当下的技术弹性最大,不确定性也最高,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在资本的视角下,如何看待当前电池技术的迭代与N型电池的登场?
1、当前电池片环节最具弹性
现阶段,在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硅料和硅片属于“产能为王”,逆变器和组件则是“终端为王”,唯有电池片环节仍处于技术迭代的炽热中,依然是“技术为王”,是当前光伏产业链中最具弹性的环节。
在资本眼里,“最具弹性”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会和高估值。
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技术,得益于单晶硅片的大规模渗透和设备国产化的快速提升,2017年开始迅速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还可结合选择性发射技术提升电池转换效率。
但是,从目前技术发展状况来看,PERC电池的效率已逼近极限24.5%,其成本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新的电池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蠢蠢欲动。
目前,N型电池最有望接替P型电池,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其中,又以TOPCon和HJT为目前N型技术路线的关注焦点,同时IBC、HBC和钙钛矿等技术路线也颇受推崇,并成为不少企业尤其是电池新势力的突破点。
新技术在电池效率上各显身手,竞相推高光伏行业的天花板。以TOPCon为例,隧穿氧化层的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多少子表面复合速率,极大地优化了电池转换效率,其上限可达到28.2%~28.7%,将电池转换效率向上抬升了一个层次。
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点颇多,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片到组件,从逆变器到支架,但电池片永远是光伏行业创新的中心,更能带来质的飞跃,创新的产业乘数效应也更大。
电池技术路线的纷争,也远比硅料、硅片和组件等其他核心环节热闹得多,对企业甚至产业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站在资本的角度,电池片环节的技术弹性最大,对产业促进的乘数效应最大,在质的竞争中更值得依靠,也应该是产业链当中最应该享受高估值的环节。
2、组件巨头是N型电池的重要推手
电池片环节的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反馈如此重要,新旧势力自然尤为重视,尤其是组件企业。
从当年PERC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推动电池技术进步的往往是下游组件企业,这个情况在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更加明显。
目前,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五大光伏组件巨头对N型电池都在积极布局,无论TOPCon,还是HJT,更是呈现转换效率竞相超越的局面,组件企业在电池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前所未有。
为什么是组件企业?
一方面,组件企业受原有电池技术及产能的束缚更小,在一体化趋势下,提高电池片产能占比的时候,更有动力前瞻性布局新技术及其产能,本质上类似新势力的角色,这一点不同于专门的电池企业。
另一方面,组件企业对电池技术的创新,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推向终端市场,具有更强的成本消纳力和风险承受力,尤其是可以捕捉更合适的细分场景,进而大幅提高新技术的成功率。这一点,不像专门电池企业的技术创新,要通过下游组件客户间接推向终端市场。
以N型TOPCon为例,比较适合的细分场景:一是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光伏基地,具有高温、高地面反射、强光照、多风沙等特点,低温度系数、高双面率、低衰减等优势比较突出;二是分布式光伏的平屋顶场景,双面率、低电流(安全性)等优势则比较明显;三是在采用跟踪支架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效+双面+跟踪”的最优组合。
这些应用场景的经济性,正在或者已经被市场验证并接受。面对这样特定的细分场景,组件巨头在自身庞大的海内外市场范围内,更容易针对性推广并获得成功,这对新技术的初期推广尤为重要。
实际上,在一体化趋势下,组件巨头对电池片环节的影响和渗透还在不断深入。根据InfoLink的数据,前五大专业电池厂2020年的出货年增率81%,而2021年缩减至36%,专业电池厂的市占率持续受挤压。
组件巨头作为从制造端到场景端的枢纽环节,是光伏行业压舱底的角色,在引领N型电池技术进步的时候,相比于专业的电池企业,尤其是在垂直一体化趋势下,终端应用推广的速度或将更快,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3、晶科引领N型电池,正在被加速验证
在光伏组件巨头中,晶科能源在N型电池的布局上走在了行业前列,也更加坚定。
近日,晶科安徽一期8GW N型TOPCon电池项目投产。至此,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年化产能达16GW,2022年N型组件出货量预计达10GW,成为N型电池的领头羊。
如果说GW级设备投资,意味着电池技术被产业化认可;那么10GW级终端出货量,就将意味着电池技术的市场化认可,渗透率有望加速。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晶科能源2022年N型组件出货量达到10GW,也将正式宣布N型时代的正式到来,这也将是光伏行业2022年度的重要看点和期待。
市场担忧的投资成本与收益问题,也将逐渐被市场拆解。
目前,1GW TOPCon的设备投资成本约2.7亿元,相对PERC设备投资成本高约20%,TOPCon相对PERC电池的溢价约0.1-0.2元/W,同等类型组件的发电效率可以提高3-4%,尽管初始单位投资成本略高,但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更高,度电成本更低,项目收益率更高。而且,TOPCon的成本还在持续下降,良品率也正在接近PERC,制造端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并成为最终替代PERC的重要支撑。
这当中,还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在对比TOPCon和HJT的时候,会认为TOPCon的竞争优势之一是基于PERC设备的改造,进而投资成本更低。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尤其是组件企业以TOPCon作为新增电池产能,那么实施路径就不是PERC设备的改造,而是全新设备投入,本质上还是新势力。
目前,海外市场对N型电池的接受度较高,在越来越多长期资本介入光伏电站投资的背景下,投资决策更加长期化,初始绝对投资成本的考虑降低,回归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率指标,这种投资风格也更有利于N型电池的推广。
电池片作为目前光伏产业链最具弹性的环节,正处于技术迭代的关键时点,N型电池也将是光伏行业2022年的重要看点,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如何表现,也非常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2年2月4日,一道新能首片182N型电池片在泰州基地电池车间诞生。据了解,一道新能作为最早研发并实现N型电池量产的企业,电池效率高达24.5%以上,双面率>85%,泰州基地电池车间引进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从拆盒上料到最终的包装成品,全线贯通自动化生产过程。
随着主流产品PERC电池转换效率越来越接近理论最高值,光伏企业正加速技术迭代升级,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开始受到关注。1月以来,TOPCon规模化、商业化进程提速,好消息不断:一道新能首次公布单晶N型双面182尺寸电池及双面双玻组件报价,填补行业内N型电池、组件报价空白。随后晶科能源宣布TOP
渗透率,是把握产业关键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资本眼里最具价值的决策指标之一。(来源:微信公众号“Mr蒋静的资本圈”作者:Mr蒋静)无论是过往的传统产业经验,还是过去几年新能源产业的实践来看,产业进入渗透率加速阶段,至少会带来三大结果:一是市场规模增长整体加速,头部企业尤其受益;二是
新年伊始,晶科能源8GW产能规模的N型电池工厂在合肥已顺利投产,良率在既定进度内前进,预计4月份能达到满产,今年一季度起贡献营收。以制程进度分析,晶科能源可望在2022年起,逐步靠着更高发电性能和可靠度的下一代N型TOPCon组件TigerNeo(新虎)及PERC增强版TigerPro,抢占全球高功率溢价市场,逐步
随着P型电池提效降本进入尾声,2022年N型电池将实现较P型的初步平价,进入实质量产年,对于电池的封装保护将日益增加,POE类胶膜市场份额将继续攀升。N型电池接棒PERC,引领行业发展根据中国光伏行业的数据,2020年P型PERC单晶电池量产转化效率行业均值为22.8%,2021年有望超越23%,基本已经达到了量产
6月25日,义乌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市领导林毅、王健、丁政、葛国庆、骆华勇、虞秀军、喻新贵、葛巧棣、贾文红等参加开工仪式。在二季度开工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有5个,总投资210.1亿元,占70.9%。爱旭、晶澳、吉利等一批知名头部企业纷纷布局、加码。
经过2018-2020年业内对N型技术的持续验证,目前TOPCon、异质结(HJT)产品为现阶段N型电池片扩张的主流,两类技术处于企业大规模量产导入期,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分析,2020年N型产能小幅提升1.73GW至14.2GW,业界整体布局N型产能以试产线为主。(来源:微信公众
回顾过往,原本预期的电池片效率在近一年将达到瓶颈,然而在PERC技术进展下,近期诸多大厂单晶PERC电池片平均效率已达22.5%,2020年下半年效率再度向上提升至22.6%+,显示P型PERC电池片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拉近与N型电池片效率的距离,大大压缩了N型电池片的生存空间,多数厂家在考虑成本、市场等因素
光伏组件的电位退化(PID)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类系统级的功率损耗甚至可能超过30%。PID过程取决于电场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导电污垢、时间和PV模块的材料。对于p型电池,已经证实分流电阻的降低是由于钠离子在n/p结上的迁移是钠离子降解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最近已经证实,对于n型电池,PID的发生是由于
今年初,不少厂商;如福建钧石、中智、汉能、通威、爱康、彩虹永能等陆续开出HJT扩产计划,市场颇有一片N型将起之势,然而531政策一出,P型产品价格悬崖式下跌,在降本及提效部分亦有很好的突破,反观N型电池片由于产能及技术方面未臻成熟,成本及售价高居不下,效率表现亦未如预期般明显,一时难觅得
追求更高效率,下一代n型光伏电池技术正如烈火烹油,而龙头组件企业的大规模量产,正让这场n型竞赛提前加速。破局而生,5月18日,全球光伏组件龙头企业晶澳科技向全球正式亮出“n型”王牌,发布基于n型钝化技术的DeepBlue4.0X组件新品。据晶澳太阳能产品技术总监汤坤介绍,DeepBlue4.0X采用了由晶澳自
2022年N型正呈井喷之势,特别是随着晶科、天合、正泰、东方日升等龙头组件企业的大规模量产,N型技术革命一触即发。多线并进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N型光伏电池具备转化效率高、低衰减、高双面率等多重优势,其中深受企业追捧的当属HJT和TOPCon。HJT(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其优势在于工艺制程短,仅制
5月9日,中节能太阳能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公司高效太阳能电池年产能1.5吉瓦,高效太阳能组件年产能2吉瓦。2021年公司克服疫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双控双减、限电限产等不利影响,产能和销售稳步提升,并积极推动智能制造项目,规模和技术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节能太阳能称目前各地硅
4月27日,奥特维发布公告称,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7,529,478股,发行价格为70.3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3,000.00万元(含本数),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发行人控制权发生变化。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以下项目:(一)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结合公司业务布局
随着多家行业龙头纷纷宣布上线TOPCon,预示着业内正在加速推进更高效率电池、更高功率组件产品的量产。据悉,一向稳健发展的知名光伏制造企业正泰,将于近期发布n型TOPCon新品。光伏行业每一次的技术升级,既源于市场对更优表现产品的需求,也是技术发展本身使然。随着p型PERC电池转换效率逐渐接近可量
4月16日,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之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海目星”)于2022年4月15日收到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10.67亿元(具体金额以正式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为准)。江苏海目星已取得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
近两年,光伏企业争相祭出更高效率的电池产品,这预示着光伏电池组件行业正在回归转换效率主赛道。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跟踪统计当下主流企业P型、N型最高电池转换效率情况:隆基拥有PERC、TOPCon、HJT,技术路线可谓“全面开花”,2021年,隆基先后七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25.2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月19日-21日,三一集团连续发布14条光伏设备招标公告,设备类型涵盖单晶炉、切片机、丝网印刷设备等,从项目标名来看,三一集团本次招标的设备将应用于三一光伏项目单晶试制线、三一光伏TOPCon光伏电池试制线项目。早在2016年,三一集团曾宣布进军光伏领域,5年投资300亿元,
光伏发展史,实质上即光伏技术创新发展史。梳理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技术创新史,有一家企业的光芒格外耀眼,那便是“隆基”。提到隆基,更多的标签会是“单晶硅龙头”、“光伏第一股”、“光伏茅”,但笔者更愿意用“先见者”来形容隆基,这一特质给行业留下的是一段段关于创新与引领的传奇。“执著”执著
随着主流产品PERC电池转换效率越来越接近理论最高值,光伏企业正加速技术迭代升级,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开始受到关注。1月以来,TOPCon规模化、商业化进程提速,好消息不断:一道新能首次公布单晶N型双面182尺寸电池及双面双玻组件报价,填补行业内N型电池、组件报价空白。随后晶科能源宣布TOP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月29日,江苏省徐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与江苏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TOPCon大尺寸高效电池及金刚线切片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的大尺寸高效光伏电池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并正式投产;第二期计划于2023年3月开工建
5月24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公布华能2022年度光伏组件(第一批)框架协议采购项目中标结果。中标企业共有7家:晶澳、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浙江正泰、天合光能、英利、一道新能源。详情如下:标段1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光伏组件(第一批)框架协议采购项目(版型A(540-555W单面
5月23日,中国电建股份公司2022年光伏组件季度集中(第二季度786MW)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布,包件1中标企业东方日升,包件2中标企业晶科能源,包件3中标企业晶澳。扫码查看中国电建2022年光伏组件季度集中(第二季度786MW)采购项目招标项目
近日,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22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采购光伏组件采购中标结果出炉,第一标段中标人为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人民币3.8亿元,折合单价1.9元/W;第二标段中标人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3.84亿元,折合单价1.92元/W。根据招标公告,本次采购规模各标段200MW,
近日,中国电力建设山东能源郯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光伏电池组件采购项目成交公示,由晶科能源拿下订单。据了解,郯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业主为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其中一期项目利用郯城县县城、李庄镇、经济开发区、庙山镇等地部分工商企业厂房和公共建筑等布置分布式光伏
5月13日,华润电力公示第四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采中标结果,一道新能源中标标包1,晶澳太阳能分别中标标包2、标包4、标包5,浙江正泰太阳能中标标包3,晶科能源中标标包6。详情如下:扫码查看华润第四批光伏组件集采招标公告
近日,华能(福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组件集中采购(第一批)中标结果出炉,晶科能源以10305.144万元中标。该招标项目建设在福建省内,本次招标采购设备为单晶硅单面540Wp光伏组件,计划数量为102600块(或个),组件效率≧20.9%。此前,晶科能源、英利、正泰入围中标候选人。(扫码查看中标
近日,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81.82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晶硅光伏组件评审公示,最终确定第一中标候选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中标候选人: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本次采购为单晶单玻组件,将应用至21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规模81.82MW。
5月9日,无锡奥特维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松瓷机电有限公司中标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单晶炉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9,000万元(具体金额以正式签订的合同为准)。目前,已取得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单晶炉采购项目的中标通知书,但尚未与招标人签订正式合同,合同签订及合同条款尚存在不确定性;
近日,中国电建江西院余干县领阳新能源150MW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中标/成交公示,晶科能源拿下大单。
过去两年间,国内外新冠疫情肆虐,对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项目开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每一个晶科人在逆境中承担责任,稳步推动行业发展。2022年4月28日晚,晶科能源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81亿元,同比增长86.42%;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66.39%;归母扣
2022年4月28日晚,晶科能源(688223)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81亿元,同比增长86.42%;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66.39%;归母扣非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大幅上涨287.78%。报告期内,公司总计出货量为8,390M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8,031M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359MW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