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光伏装机将达到300MW!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2022-01-25 11:30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关键词:光伏发电十四五山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重点推进项目及招引企业

依托新区现有项目资源,以资源换产业,推进光伏产业链企业在新区落地建厂,补齐新区光伏产业链。

1.png

(五)融合发展智慧能源与储能

1.发展方向

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能源行业向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清洁化、多元化方向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进储能新技术与新模式先行先试,开展多场景应用示范。加强储能装备、电力装备研发,助推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及规模化发展。

构建智慧能源产业生态。推动智慧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分布式能源智慧化示范,促进区域智能微网建设,助推智慧能源实现产业化运营。融合储能技术建立多能互补互联的综合能源系统,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能源数字平台建设,积极培育能源大数据生态产业链。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海量实时数据的动态分析模型,结合设备数据、电网数据、气象数据、交易数据、使用数据等,实现设备的无人值守,远程监测,远程诊断和智能预警。同时,与电网公司协同实现新能源电力的高效安全接入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及应用场景。抢抓储能技术发展窗口期,研究突破储能关键技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储能技术和储能装备的研究发展,推动储能应用场景多元化。在发电端,结合新能源发电项目合理配置建设储能项目,配合电网调度,降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在电网端,结合新基建,将传统的变电站和数据中心、储能电站三站合一,实现向能源综合体的转型,提供调峰调频能力,平滑用电端和发电端的波动;在应用端,发展储能在“户用光伏+储能”、“5G基站+储能”、“数据中心+储能”、“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充电桩+储能”等多场景应用。

推动电力装备、储能装备向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输变电装备、高端配套零部件、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电气成套装备等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研发新型、高效、可靠的储能装置及配套设备、关键材料,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化转型。

2022年,智慧能源规上产值达到17亿元,智慧能源项目达到10个;2025年,智慧能源规上产值达到22亿元,智慧能源项目达到60个。

2.重点推进项目及招引企业

推进动力电池和输配电设备、智慧能源等领域重点产业项目,重点引进输配电装备、储能装备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企业。

1.png

(六)突破发展其他新能源

1.加快海洋能利用产业化

聚焦经略海洋,充分发挥新区海洋资源优势,强化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政策,加快海洋能利用产业化、商业化。开发评估方面,鼓励海洋能源开发建设企业开展新区海洋能资源调查与评估,开展电站选址、环境对电站发电效率影响评估及海洋能开发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海洋能开发利用综合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及装备方面,加强基础研究,研究各类海洋能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发展自主创新的潮汐能机组、波浪能装置等核心装备。延伸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及技术,重点发展膜与膜材料、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强自主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推进海洋海水淡化工程装备制造平台项目建设。产业体系方面,强化海洋能综合系统协同创新,加快海洋能测试服务及创新设计企业孵化,培育一批海洋能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专业化中小企业及科研机,引进培育国内外知名海洋能科研机构。依托本地科教资源,加强海洋能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海洋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相关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海洋能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用合作联盟,形成完善的海洋能产业化体系。应用示范方面,依托斋堂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建设全国领先的海洋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装备测试基地和开发利用示范区,推进古镇口融合区海水源热泵供热项目加快实施。鼓励有实力的海洋能开发建设企业建设海岛海洋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独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

2.全面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创新生物质能开发模式,实现燃料多元耦合,推动农林生物质与燃煤、垃圾耦合发电和污泥焚烧发电,支持生物质制气,推动废弃物一体化发电项目,全面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充分发挥非电领域的清洁能源替代,向多联产高附加值深入发展。充分发挥静脉产业园、西海岸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带动作用,发展生物质锅炉、节能热泵生产制造。推动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以及农村生物质能清洁供暖、供热。重点推进青岛西海岸生物质二期30MW秸秆直燃热电联产、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中燃明月生物质热电联供等项目。

3.推动LNG冷能综合利用

依托董家口港山东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项目在冷能发电、空气分离、橡胶破碎、冷链物流与制冰、冰雪世界、空调制冷、海水淡化等领域逐步开展综合应用,促进冷能就近高效消纳、全温区梯级利用。加快中石化LNG接收站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及LNG接收站达产情况,分期规划和建设冷能综合利用,有序推进冷能发电和海水余热利用项目、空气分离及橡胶破碎项目、输冷管道及冰雪运动中心、冷链基地和制冰等关联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电、热、冷、空气产品等多元耦合,构建绿色循环生态圈。依托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冷能发电技术,推动LNG冷能发电商业化运营及冷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内商业化冷能发电示范基地。

4.探索抽水蓄能开发应用

加强抽水蓄能调查评价和资源勘查,统筹电力系统需求与资源条件,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全省统一规划,探索抽水蓄能开发利用。发挥中小型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丰富、布局灵活、距离负荷中 心近、与分布式新能源紧密结合等优势,探索与分布式发电等结合的小微型抽水蓄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建设。

五、重点工程

(一)基础设施先行工程

1.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引导住宅小区、工商业建筑、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配套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提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交直流配网、分布式能源发电、充电设备、储能系统多能互补融合。推动智能高效充电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到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争取达到6000个,到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力争达到7000个。

2.推进加氢设施布局建设

科学规划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划、立项、审批、建设、验收、运营监管等有关制度体系;探索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加快加氢便利化、网格化布局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到2022年,建成加氢站4座以上,到2025年,累计建成加氢站达到10座以上。

原标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山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