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集散并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一是加快发展集中式光伏。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废弃土地、荒山坡滩、水库鱼塘、河道两侧、公路护坡、高速匝道等地块,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将新泰市、肥城市打造成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重点推动岱岳区、东平县、泰安高新区建设荒山坡滩光伏工程。二是有序发展分散式光伏。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提升建筑屋顶光伏比例等方式,努力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鼓励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会展中心、文体场馆等建筑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鼓励城镇居民在自有产权住宅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有机融合,建设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持续扩大太阳能在建筑供暖、生活热水中的应用。推动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开展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百乡千村”低碳发展示范工程。到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240万千瓦。
打造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基地。 把光伏建设作为能源绿色替代主战场,重点利用新泰、肥城采煤沉陷区,继续建设20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基地,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向绿色阳光、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延伸。到2025年,基地新增装机规模110万千瓦。与“储能+智能电网”相结合,加快研发风光制氢、储能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液态阳光氢能产业基地,探索推广电力交易新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产业,打造棚外发电、棚内种植、农光互补、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压煤村庄搬迁、小城镇建设一体推进,引导村民向镇区、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镇。
详情如下:
泰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进一步促进全市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能源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2.坚持绿色低碳。狠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互促,形成绿色产业结构、绿色增长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
3.坚持效率优先。将节约高效贯穿能源开发、转化、输送、消费的全过程,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消费总量,推动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4.坚持多元互补。统筹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热、电、冷、气多元供能体系,加强智能电网和储能保障,实现多元互补、安全稳定、协同高效。
5.坚持智能共享。加强能源跨区合作,提升系统协调和集成优化水平,统筹推动城乡能源设施建设,提高城乡能源一体化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加速提高,能源技术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能源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煤炭消费量下降10%,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电力装机总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70亿千瓦时,全市新能源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2.能源结构目标。天然气占比提高至9.36%,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至15%以上;煤电发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57:18:25优化到48:26:2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提高到36%以上。
3.能效提升和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等目标。
4.能源民生改善目标。人均生活用能达到500千克标准煤左右。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管道燃气村村通工程,全市县城及以上城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二、发展任务
(一)坚持低碳引领,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实施“四增两减”工程,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外电入泰等方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水平,严控煤炭、煤电等新增用能,实现能源消费增量全部由清洁能源供给、电力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电力供给,有效解决能源结构偏煤问题。
1.多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光伏发电为重点,以生物质能、地热能为补充,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50万千瓦以上(含100万千瓦抽水蓄能)。
(1)集散并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一是加快发展集中式光伏。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废弃土地、荒山坡滩、水库鱼塘、河道两侧、公路护坡、高速匝道等地块,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将新泰市、肥城市打造成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重点推动岱岳区、东平县、泰安高新区建设荒山坡滩光伏工程。二是有序发展分散式光伏。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提升建筑屋顶光伏比例等方式,努力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鼓励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会展中心、文体场馆等建筑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鼓励城镇居民在自有产权住宅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有机融合,建设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持续扩大太阳能在建筑供暖、生活热水中的应用。推动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开展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百乡千村”低碳发展示范工程。到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240万千瓦。
(2)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生物质能。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鼓励农林生物质直燃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建设新泰市、岱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建项目,适时推进宁阳县、岱岳区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生物质非电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取暖,科学布局收集、加工和销售项目;鼓励发展生物质锅炉供热模式;有序发展大中型沼气、生物质气化项目。到2025年,新增垃圾发电装机1.8万千瓦。
(3)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地热能。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地热资源勘查力度,规范有序开发地热能资源。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等热(冷)需求稳定场所发展浅层地热能取暖(制冷),推动岱岳区、肥城市等资源富集区开展水热型地热能综合梯级利用。利用污水处理厂、矿井水资源等发展水源热泵供暖。
2.科学发展清洁能源。支持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有序适度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气替代工程,加快城镇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及改造,稳妥推进重点行业和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工作。以长途重卡、通勤作业等车辆为重点,加快推进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
3.积极实施“外电入泰”。以打造国家级跨区域电力消纳基地为契机,加快陇东-山东±800千伏泰西换流站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新增省外来电容量800万千瓦,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电力结构。
4.持续压减煤炭煤电产能。依法依规退出煤炭煤电低质低效产能,持续优化产能结构。到2025年,全市煤炭年产量稳定在800万吨左右。
(1)煤炭去产能。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开采条件、灾害威胁等因素,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长期亏损“三类”煤矿的退出工作。
(2)煤电去产能。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确因热力接续无法关停的机组要实施技术改造。
5.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1)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井下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最大限度控制矸石不升井。加快选煤厂技术改造,加大原煤洗选力度,提升煤炭产品质量,推进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到2025年,原煤入选率达85%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2)推动电力绿色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供热改造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实施现役60万千万及以下机组综合性节能改造和运行优化。优化电力运行调度方式,加快输、变、配电环节节能降损改造。到2025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克标准煤(每千瓦时)以下,电网线损率控制在3.6%以内。
(二)坚持创新驱动,助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的能源科技攻关,加快促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培育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能源科技体系。
1.推进能源产供智能化建设。一是煤矿智能化。全面推进煤矿“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建设,以建设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化煤矿为目标,以改造灾害严重矿井和采掘智能化为重点,加快实施采掘系统智能化改造,因企施策、分类推进,实现采掘智能少人化、装备远控无人化、灾害预警动态化。加速淘汰煤矿炮采工作面,大力推进煤巷、半煤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到2025年年底,全市煤矿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智能化开采产量争取达到90%。二是管道智能化。加快推进管道保护智能化,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提升感知、管控、预判的智能化水平。加快鲁宁线、聊泰线及市内老旧城镇燃气管线智能化改造,实现传输线路、站场及配套设施数字化提升,进一步完善自动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平泰线、泰青威线、港枣线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管道,重点推广无人机、高点监控和伴行光缆等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管道智能化水平。高标准推进中俄东线、山东天然气环网干线等新建管道智能化建设,加快实现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电网智能化。加强信息采集终端建设,以建设天平智慧变电站为试点,推进“操作一键顺控、设备自动巡检、主辅智能联动”等智能应用。加强信息传输网络建设,重点实施35千伏及以上电网光纤网架完善和通信带宽提升工程。积极推广国产化平台系统和设备应用,不断提升继电保护水平。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重点实施调控云、电力现货市场系统安全防护升级工程,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加强能源大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云的“碳中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共享接入“煤油气电”能源数据,科学计算碳排、碳汇和清洁能源基础信息,完善碳排监测、趋势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为政府和企业碳管理提供支撑。到2025年,10千伏线路智能终端覆盖率、新一代配电主站覆盖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光缆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2.强化重点能源创新引领
(1)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加快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培育“光伏+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科学布局加氢站,重点推进城市公交、物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试点推进“油电氢气”合建站建设。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在通讯基站、数据中心、医疗机构推进氢能应急电源示范。积极创建自具特色的氢能产业园区,搭建氢能创新平台,引进设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到2025年,培育国内领先的企业2至3家,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累计建成加氢站3座,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300余辆,乘用车实现规模化示范。
(2)推动储备能源提升效能。加强储能体系建设,打造以抽水蓄能为主,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制氢储能等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支撑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加快建设泰安抽水蓄能二期工程,推动抽水蓄能纳入市场化运营,形成成熟储能运营管理模式,所发电量计入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实现蓄能总量2800兆瓦。改造利用大汶口盆地盐矿采空腔体,创新培育新型储能模式,建成国内首座商业化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打造全国重要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基地。鼓励新建集中式光伏项目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支持建设运营共享储能设施并优先租赁给光伏项目,依托国家能源石横发电厂、华能泰山电力和华能众泰电厂,建设电化学储能工程。鼓励风光发电项目配套建设制氢储能设施,建设华能泰山光伏制氢项目和新泰液态阳光制甲醇项目。争取储能扶持政策,完善市场化交易和价格形成机制,扶持储能企业健康成长。到2025年,新增储能容量50万千瓦以上。
(3)推动智慧能源创新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依托配电网、配气网、热力网,加快建设太阳能、储能、天然气等多能协调互补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汇集、传输、转换、运行的智能化,实现“电热冷气水”高效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鼓励泰开集团、超威电源、中联水泥等企业建设以光伏等为主要电源的“智慧微网”平台,与工业、建筑、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5月27日,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与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国铁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为襄阳国铁、湖北国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襄阳国铁董事长曾建勇、副董事长鲁再平、湖北国铁总经理王金陡、融和元储董事长张涛、总经理施婕和副总经理夏雨、融和元储绿电交通事业部总
本周多晶硅价格小幅下跌。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60-3.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5万元/吨,环比下降2.85%;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5万元/吨,环比下降4.17%;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00-3.3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13万元/吨,环比持平。本周多晶硅成交逐渐展开,
近日,国华泰州海陵渔光互补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规模达147.2MW,由正泰新能供应全部光伏组件。302796万块ASTRON5高效光伏组件铺展在鱼塘水面之上,勾勒出一幅“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清洁能源转型图景。国华泰州海陵渔光互补项目01渔光一体:生态与经济双赢国华泰州海陵渔光互补
5月27日上午,瓦努阿图副总理科纳坡一行莅临天合光能德阳基地参观交流,落实去年中瓦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四川省外办副主任李怀强、德阳市委副书记朱莉、德阳市委外办主任顾申伟、什邡市委书记
传统储能电站安全防护技术多基于气体、温感和烟感等传感器进行被动监测和事后消防处置,难以应对电池仓内部锂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电弧放电和绝缘材料高温老化等突发性隐患。采日能源凭借在储能领域的技术沉淀,创新推出“微粒子主动安全预警技术”,以“防患于未然”的科技理念,为储能电站构筑起
日前,甘肃生态环境厅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文件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台3-5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省级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文如下:关于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英利发展光伏组件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凭借在光伏领域的深厚底蕴以及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产业转化能力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河北省上榜6家,英利发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光伏领域中试平台。中试平台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是科研
5月23日,云南丽江玉龙县石鼓镇红岩村委会光伏发电站项目顺利并网,成为玉龙县农村地区第一座正式投入使用的“光伏+充电”一体化光伏发电站。“红岩农贸市场的光伏电站今天与南方电网并网了,农贸市场里的充电站也用上了光伏发出的电。”该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说。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广泛推广,
5月23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废止《济宁市任城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在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细则及新的规范文件未出台印发之前,该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原则上暂行按照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待后续省、市有关政策文件印发后,再
5月23日,山东省能源局公布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原文如下: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的公示为积极推进我省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升能源行业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局开展了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
5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我了解到,山东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请问,下一步山东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什么
5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2024年6月,装机规模在东部沿海省份率先破亿,10月历史性超过煤电。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25亿千瓦,占比超过51%。其中光伏装机8514万千
5月7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表示,2025年5月31日前投产的存量新能源项目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后,机制电价水平按国家政策上限执行
日前,山东梁山县公布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2025年5月份变电站、公用线路、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全部为红色。原文如下:关于梁山县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公开发布的公告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新能源科学有序安全发展,促进分布式光伏
5月7日,山东工信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色制造单位申报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申报单位应符合《办法》中的基本条件。申报单位按照自愿的原则,采用自评价或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对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提交自评价报告或第三方
4月25日,山东巨野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光伏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公告》。公告显示,自2025年4月26日至2025年7月26日,对巨野县光伏市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期间,光伏项目暂停备案。专项整治结束后,光伏项目备案放开时间另行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光伏市
4月23日,山东省能源局下发《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也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不低于50%,上网电量全部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对
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目予以政策支持,鼓励虚拟电厂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相应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鼓励发电储能类虚拟电厂,允许通过配建
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文件明确,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重点任务方面,新能源结构优化行动:1.加快发展风电。快速提升风电装机规模,减少电力系统调节压力。海上风电建成华能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