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文件,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期间,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通过以市场换项目、以项目育产业等方式,迅速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加快引进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风电装备制造、光伏设备制造三条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氢能装备、储能装备、工程机械、应急装备和电子装备等制造业。推动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
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石英、冶金、化工初级产品等资源和原材料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国产化替代和市场急需产品,依靠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稀土、石墨(烯)两条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材料、金属(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光伏材料方面,重点在呼包鄂以及巴彦淖尔地区适度布局单晶硅、多晶硅项目,新增产能综合电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原则上必须配套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下游加工生产线,到2025年新增单(多)晶硅产能21万吨,达到55万吨。
全文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内政办发〔2021〕63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0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牢牢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结合自治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就。
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总量规模不断做大,工业增加值达到5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左右。建成重点工业项目1240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4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300亿元。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保障能力稳步增强,煤炭、焦炭、PVC、甲醇、烯烃、电解铝、铁合金等大宗工业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8.3%、7.8%、20.3%、21.9%、33.4%、14.3%、26.5%,分别比2015年提高4个、1个、6.1个、4个、11.9个、6个和10个百分点,稀土化合物市场占有率突破7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过剩产能、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639万吨、钢铁过剩产能346万吨,取缔“地条钢”243万吨,退出水泥熟料产能1070万吨。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稳步提高,煤炭、甲醇、电石、电解铝、稀土、农畜产品就地转化率分别达到38%、89%、75%、65%、70%和64%。制造业稳步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高于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高于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能效领跑者”专项行动,原煤、水泥、硅铁、烧碱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3.6、79.4、1763.6、381.7千克标准煤/吨,分别比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低1.5、8.6、6.4、118.4千克标准煤/吨。工业用水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7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4.8%。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创建绿色工厂102家、绿色产品31个、绿色供应链4条、绿色园区15个,制定绿色制造标准23项,其中,3项成为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内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建成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中蒙俄国际光缆和乌兰察布直通北京光缆,全区网络出区带宽达到22.5Tbps,4G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8%。5G基站突破1万座,率先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推广应用5G技术。“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稳步推进,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水平指数达到5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标全覆盖;建成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个,接入企业1872户;实施“万企登云”行动,登云企业达到1.3万户。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20万台,居全国首位,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核心区、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无线电频谱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无线电频率使用总体安全。
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园区总产值接近1.2万亿元,产值超百亿的38个,超500亿元的6个。园区布局整合优化,园区数量由112个整合为56个,规划面积由7285.5平方公里减少至5077.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亩均产值达到55万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集中供热、渣场设施实现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全覆盖,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1.3万吨/日、固废集中存储能力15.5亿吨、供热面积2465.9万平方米,建成管网10683千米、标准厂房216万平方米。
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062.4亿元,建立起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累计安排“助保贷”资金14亿元,为1331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29亿元;开办“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建成“14+N”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951家服务机构、2.6万户中小企业入驻平台。
总体看,“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突出,站上发展新台阶,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制造业占GDP比重13.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新兴产业规模小、贡献少,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二是创新支撑能力不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7%,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占比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三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8119万吨标准煤,超过国家下达能耗增量1.3倍,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五年累计增长超过15%。
第二节 面临形势
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发展新机遇,也面临许多风险挑战。
从机遇看,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自治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清洁化生产、绿色化改造、低碳化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国家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自治区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部署,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治区推动“两个基地”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利于更多“蒙字号”工业产品拓展市场,开辟发展新空间、催生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业态。
从挑战看,经济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面临更大压力。产业结构倚能倚重,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十分紧迫。投资结构偏能偏重,在能耗“双控”、环境约束全面趋紧背景下,“稳投资”面临严峻挑战。5G网络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工业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任务艰巨。
“十四五”时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紧迫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破解难题,持之以恒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调结构、转功能、提质效为主攻方向,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高标准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水平打造若干优势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调结构转功能。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围绕基础产业促延伸、传统产业搞升级、特色产业增动能,立足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特征谋划、储备、实施项目,加快培育增长新引擎,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技术转化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坚持绿色安全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底线思维,严格按照“三线一单”要求布局工业生产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能耗、水耗“双控”目标任务,推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循环安全发展,打造能源梯度利用、资源接续保护、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体系。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锻长板、补短板,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落实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促进自治区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聚焦补短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先进产能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推进关键政策、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政策体系。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内蒙古制造影响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质量效益目标。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工业园区亩均产值较2020年增长18%左右,链主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带动力明显增强。
“双碳双控”目标。“双碳”阶段性目标和能耗“双控”目标全面落实,倚能倚重发展模式明显转变,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优于国家能耗限额先进值,工业用水强度继续下降,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新提高。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
科技创新目标。创新体系更加协同高效,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倍增,分别达到2000家和4000家。
数字化发展目标。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5G技术应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等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产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取得新进步。到2025年,建成3—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综合标识解析节点,“登云”企业实现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0%、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35%,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智慧园区。
第三章 高质量建设“两大基地”
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更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稳定农畜产品供给。
第一节 优化升级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序高效开发能源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推动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能源生产供应方式,保护性开发稀土等战略资源,高值化利用战略资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满足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煤炭。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生产,科学确定煤炭开发布局、开发秩序和开发强度,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稳定煤炭产量,增强供给、储备和调节能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建设绿色煤矿、智能煤矿,到2025年生产煤矿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智能煤矿标准。
电力。优化电力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坚持就地消纳与外送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最大化开发利用风光资源。围绕满足区内需求、外送配套,适度布局火电项目。实施传统燃煤机组改造,降低煤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油、气和氢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区内油气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资源接续能力和自给能力。落实国家油气产能储备和替代要求,重点在鄂尔多斯适度布局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增强油气保障能力。抢抓氢能产业进入市场化临界点战略性机遇,推进氢气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发展,支持鄂尔多斯、乌海申报加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稀土等战略资源。以战略高度、全球视野、全局观念,加强稀土资源勘查和储量评价,增强储备能力,加大保护力度。绿色高效开发稀土资源,严格总量控制,保障原料供给,提高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建设世界最强的稀土原料基地。推广应用冶炼分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稀土勘查、开发、利用、回收全产业链,逐步实现稀土集约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保障稀土资源和产业安全。支持北方稀土做大做强,完善和提升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功能,建设世界最大的稀土交易中心。对晶质石墨、萤石等极具潜在优势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未实现高端化技术应用期间,实施生产总量控制。加大铜、铁、锡、镍、钾盐、磷等紧缺矿产勘查力度,优化开发铜、镍、铬、锰、金、银、钾盐、天然碱等矿产资源。落实生态环保要求,同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第二节 做优做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围绕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绿色、天然、有机等品质特点,发挥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引领作用,推动基地建设、行业整合和品牌运营,做优做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产值比例由2020年的1.3∶1提高到2025年的2.8∶1。
乳品加工。重点在嫩江、西辽河、黄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等优势奶源区集中布局一批鲜奶加工项目,到2025年,新增鲜奶加工转化能力300万吨,基本与1000万吨鲜奶产量相匹配。支持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级企业和国际品牌。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端液态乳、低温发酵乳、乳粉、奶酪等产品。扩大特色奶制品生产能力,推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等重点地区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业向“精优强”转变。
肉类加工。支持肉业品牌龙头企业整合中小型牛羊肉加工企业,培育大型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重点在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等地区布局20万头牛、100万只羊、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发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加工利用产业,培育高、低温肉制品和保健类肉制品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羊绒加工。支持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盟等地区打造白绒山羊养殖基地,提高优质原绒保障能力。推动区内羊绒收购、梳绒、纺纱、针织等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形成区域联动互补发展格局。支持羊绒制品龙头企业发展基于用户需求的规模化定制服务,提高产能利用率。完善山羊绒制品地方标准体系,促进羊绒制品设计创新、产品创新。鼓励羊绒企业境外建厂,瞄准国际市场开展品牌化经营,提升品牌影响力。
马铃薯加工。重点在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等马铃薯主产区布局马铃薯加工项目,提高就地加工能力,到2025年新增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120万吨,达到400万吨以上。推动马铃薯主粮化,适度扩大淀粉、全粉、薯条薯片等优势产品规模,发展鲜醋、饴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壮大马铃薯初级加工业,引导企业前瞻布局马铃薯变性淀粉及衍生物、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可降解制品等产业。鼓励中小型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提升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支持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品牌。
玉米加工。重点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布局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玉米氨基酸、玉米淀粉、生物燃料乙醇等项目。鼓励发展淀粉糖、小品种氨基酸、黄原胶、山梨醇等高附加值生物发酵产品,发展玉米油、鲜食玉米、休闲食品,布局木糖醇、饲料等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打造“玉米种植—玉米淀粉—淀粉衍生物—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到2025年新增玉米加工能力600万吨,达到1200万吨。
甜菜制糖。适度扩大产能规模,重点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甜菜主产区布局甜菜制糖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建设规模化、机械化甜菜种植基地,发展低聚果糖、保健糖、功能糖、甜菜碱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饲料、肥料、酒精、糖蜜、乙醛等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打造“种植—收储—制糖—后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到2025年,甜菜日加工能力突破7万吨,实现甜菜全部就地加工转化,甜菜糖产能突破120万吨,巩固甜菜制糖全国领先优势。
支持巴彦淖尔粮油、葵花籽、番茄等特色加工产业发展,打造“天赋河套”区域品牌,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巴彦淖尔等地规划建设粮油及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培育打造优势饲料加工产业集聚区。支持兴安盟大米加工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锡林郭勒盟亚麻籽加工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托沙漠、山区、林下、河湖等特色动植物资源发展深加工产业。
第四章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围绕调结构、转功能、提质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标准培育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风电装备制造、光伏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含铝后加工、铜后加工两条子产业链)、稀土、石墨(烯)、中蒙医药等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绿色低碳、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第一节 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通过以市场换项目、以项目育产业等方式,迅速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加快引进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风电装备制造、光伏设备制造三条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氢能装备、储能装备、工程机械、应急装备和电子装备等制造业。推动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本周多晶硅N型棒状硅价格出现小幅上调,n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9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调整为4.16万元/吨,环比上涨0.73%。其余品种报价维持平稳。本周n型硅料新单价格出现上调,其主要原因为中小企业目前多以观望为主,实际成交较为有限,现阶段市场大单成交多以龙头企业为主,推涨市场均价
为及时全面总结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成就,分析研判发展特点和趋势,持续助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战略落地,近日,由青海省能源局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编写的《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印发。《报告》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涵盖了清
8月26日,大全能源发布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45.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3.24亿元下降50.84%,归母净利润亏损6.7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44.26亿元下降115.14%;扣非后净亏损6.93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44.25亿元下降115.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4.08亿元
本周多晶硅价格全线维持平稳。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0万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3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6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67万元/吨。本周n型棒状硅有4家成交,p型棒状硅基本无成交。本周大厂基本已
7月19日,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2024年1至7月云南省经济运行情况。其中,1—7月份,云南省绿色能源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太阳能工业用单晶硅、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5.4%、77%,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增长191.2%。原文见下:1—7月份云南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称,7月份,新能源产业链增势良好,上游原材料和装备产品多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7.3%、23.1%、39.6%。原文见下:工业生产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培育——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7月份工业生产数据7月份
为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甘肃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2024年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动展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8月14日下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省能源局专场。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马伟表示,近年来,酒泉市紧抓国家
202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近20%。多晶硅环节,1-6月全国产量达106万吨,同比增长74.9%。硅片环节,1-6月全国产量达402GW,同比增长5
8月8日,集邦新能源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硅料价格:单晶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4元/KG,单晶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2元/KG;N型料报价为38元/KG。交易情况:本周交付情况看,截至月初大部分厂商基本完成订单签订。从签单情况看,上下游对于价格走势预期判断的拉锯状况有所缓和,特别是期货
本周多晶硅价格大体维持稳定,部分新签订单触底反弹。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3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04万元/吨,环比上涨1%;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3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6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67万元/吨,环比上涨0.55%。本周n型棒
硅料本周硅料价格:单晶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4元/KG,单晶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2元/KG;N型料报价为38元/KG。交易情况:本周多晶硅签单成交量延续温和调整趋势,部分订单价格出现上修的趋势,但该类订单整体占比偏低,尚不足以推动行业均价反弹。供需动态:多晶硅期货上市逐步提上日程,定价框架出
近日,UnitedSolarPolysilicon(联合太阳能)为其位于阿曼苏哈尔港和自由区的年产10万吨多晶硅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并预计在未来18个月内将吸引近5.2亿阿曼里亚尔(13.5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届时将满足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双良节能曾公告
5月23日,特变电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内蒙古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准东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一期10万吨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中期建设完成。到2023年底,公司多晶硅将具有年产30万吨的产能。目前,上述两个项目资本金由自有资金解决,
4月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壮大数字产品制造业。着力培育壮大光电、锂电、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化光伏制造产业链,扩大多晶硅、单晶硅产能规模,聚焦太阳能组件制造核心技术突破和生产工艺优化,持续提升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竞争力
日前,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包头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文件指出,打造“世界绿色硅都”。紧抓蒙西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及周边市场需求机遇,优化多晶硅、单晶硅产业规模和结构,壮大下游电池片、组件产能规模,大力发展电池片、支架、焊带、EVA膜、POE膜、逆变
上周五,印度阿达尼集团(AdaniGroup)宣布正式进军光伏上游,将通过旗下的印度工程师有限公司(EIL)开启3万吨多晶硅以及500吨的单硅烷产能建设。目前,EIL公司已与阿达尼集团的Mundra太阳能技术部门签订合同,将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建多晶硅和硅烷项目。据了解,阿达尼集团是印度国内最大的基础设施企
多晶硅:多晶硅复投料主流价格308-313元/千克,多晶硅致密料主流价格305-311元/千克,致密料价格较上周小幅下跌1元/千克。新的签单周期,市场对于多晶硅料的追捧程度出现分化,大厂高品质硅料仍较为抢手,小厂或低品质硅料遭遇一定压价,目前内蒙某大厂传出11月份将进行检修的消息,对11月市场形成一定
日前,根据亚欧清洁能源咨询公司(AECEA)的数据,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年总产能将从去年年底的361GW增加到2022年底600GW。AECEA表示:“自1月以来,20家公司披露将扩大组件生产,总产量为380GW,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或1.5年内完成。”该公司指出,其中大部分产能与TOPCon太阳能电池或基于异质结设计的
在2022年第二季度光伏供应商市场情报计划报告中,太阳能和储能供应技术咨询清洁能源协会(CEA)表示,到2022年底多晶硅产能可能达到295吉瓦,到2023年底将达到536吉瓦。CEA表示,预计明年这一生产能力将远远超过太阳能装置。虽然这可能表明供应问题可能开始得到缓解,但CEA表示,组件产能扩张正在放缓
12月最后一周,多晶硅价格继续下跌,硅业分会数据,市场成交最低价221元/kg,较今年制高点276元/kg降低19.9%。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云南省发改委发文同意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一期5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节能变更报告,据悉,变更内容为:在原一期4万吨/年产能基础上,主要生产设备无变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产能由4万吨/年增加至5万吨/年,并对精馏、还原等生产工序设备相应变更。
日前,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印发《达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施方案》。文件明确,新增项目实施主体要拿出一定比例收益,按照光伏装机不低于1200亩/万千瓦(包含项目场区生态恢复治理)、风电装机不低于2000亩/万千瓦的标准,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对按标准开展防沙治沙的市场化新能源
9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建筑光伏推广应用。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盟市要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出台有利于建筑光伏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大要素支撑,协同推动自治区建筑光
9月11日,内蒙古能源局公示参与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力交易企业名单,共有7家企业上榜。其中包括3个光伏企业,分别为双良晶硅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通威硅能源有限公司。详情如下:关于参与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力交易企业名单的公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近日,乌兰察布市发改委公布了5个新能源项目,合计规模达241.8万千瓦。其中包含3个风光储项目,2个风光项目。中车商都产业园区30万千瓦绿电供电项目该项目于9月6日完成批复,项目实施单位为华电(商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装机规模30万万千瓦,其中风电容量20万千瓦,光伏容量10万千瓦,配建电化学储能
9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支持“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建设助力绿色交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七条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到,支持拓展应用场景,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等应用场景,支持集中式充(换)电场站建设分布式光伏,
内蒙古能源局消息,近日,能源领域集中式光伏项目“一件事”上线试运行,集成并联办理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林草局、文物局等19个事项,按照“一表申请、一套材料、联合验收、信息共享”的服务模式,申请表单多表合一、材料一次提交,审批部门限时办结。办理时间由过去的193个工作日
9月4日,乌兰察布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内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风光储部分)核准的批复。项目总装机规模58万千瓦,其中风电容量45万千瓦,光伏容量13万千瓦,储能配置容量为11.6万千瓦/4小时,新建1座220千伏升压站,通过35伏集电线路洪至新建的升压站主变35伏侧,配套建设进出站
9月4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能源局发布关于二次滚动调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优选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1.126万千瓦建设规模进行项目公开优选,单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不应超过0.6万千瓦。取得建设规模的项目应在2024年10月15日前完成项目备案并开工建设,于2024年12月底
9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公告,就《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氨醇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风光制氨醇项目是满足风光制氢合成氨(合成甲醇)新增负荷用电需求,配置相应新能源规模的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制氨醇需要的原料氢应全部来自新能源制氢。意见稿对风光制氨醇
9月3日,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乌兰察布市2023年第二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公告。公告显示,本次乌兰察布市2023年第二批分布式光伏项目配置规模为7MW。项目地点为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市区,本次申报范围针对建设规模不超过6MW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且满足相关文件规定的各项开
8月28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发布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推进情况。化德县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总体建设规划1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风电50万、光伏100万),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为22万亩。按照乌兰察布市发改委提供的规划选址意见,我县新能源场区主要位于德包图乡、白音特拉乡、长顺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