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回归技术创新!晶澳182组件效率、功率双双再创新高!!

2021-06-07 09:10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水七沐关键词:晶澳科技光伏组件2021SNEC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不变的降本增效核心诉讼下,光伏上游制造的“尺寸竞赛”波澜壮阔,然而业内无不深谙的至上逻辑则是,尺寸并非“杀手锏”,以技术革新实现电池组件效率突破才是“王道”。

回归技术创新!6月3日,全球组件龙头企业晶澳重磅发布182组件DeepBlue 3.0 Pro,宣布组件效率、功率双双再创新高,与此同时重新拉开了行业技术竞赛通道。

DeepBlue 3.0全新升级

DeepBlue 3.0是晶澳于2020年5月18日推出的新一代超高功率组件,采用M10(182mm)大尺寸硅片,业内俗称“182组件”。

2020年8月8日,领跑182组件,晶澳DeepBlue 3.0火速实现量产;2020年10月17日,全球首单顺利出货。据悉,截至2021年6月,晶澳DeepBlue 3.0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预计约3GW。

晶澳科技的全球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资深产品技术专家王梦松再次解释了背后的设计逻辑:组件的尺寸和电参由系统决定,硅片的尺寸由组件决定。

“M10硅片是结合系统端的现状,综合考虑到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系统配套各环节实际情况反推出的规格 。”王梦松进一步解释:“在组件效率相当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尺寸提高组件功率有利于降低BOS成本,但是当组件尺寸增加到一定限度时,BOS成本下降越来越不明显,而随之带来的风险等限制因素将使实际效用大打折扣。”

从业内关注的组件可靠性来看,王梦松指出,超大尺寸组件可靠性一般可以分为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两个方面,在电学性能方面,如果超大尺寸组件结合超大电流,那么将会对组件的热斑性能和工作温度带来较大的挑战;在机械性能方面,如果组件尺寸太大,不仅会对组件的搬运和安装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对组件的载荷能力和支架的载荷能力带来较大的挑战。

晶澳DeepBlue 3.0工作电压41.4V、工作电流12.9A。据悉,为充分研究不同组件的发电性能与工作温度差异,晶澳联合TüV北德在银川国家光伏实验基地展开了为期一年(2021年2月中—2022年2月中)的户外实证项目。实证电站初步数据显示,182组件单瓦发电量比超大电流组件高1.7%左右。

不过,当组件面积一定时,组件效率越高、BOS成本越低,“以182组件为例,效率绝对值增加1%,单瓦BOS成本可降低3.8分钱左右,这也可以看出,效率提升相比于功率提升对系统成本的下降效果更为明显。”王梦松强调。

由此,晶澳在实现最佳组件尺寸的同时,坚守技术创新,始终聚焦于提高组件的转换效率,时隔一年,晶澳率先打破行业迷局,不再耽于单纯的尺寸变化,带来兼具效率与功率优势的全新DeepBlue 3.0 Pro。

据王梦松介绍,DeepBlue 3.0 Pro具备上一代产品所采用的M10掺镓硅片、PERCIUM电池技术、11主栅以及半片技术等所有技术优势外,最大的技术亮点是采用新一代零间距技术,通过柔性连接、缓冲处理、封装材料优化,不仅可以实现零隐裂,还可以保障在组件尺寸不变的前提下,组件效率提升0.4%,功率提升平均10W。

至此,晶澳DeepBlue 3.0 Pro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1.7%,72型组件最高功率560W,78型最高功率突破600W至605W。

1_副本.jpg

与此同时,经严格评估与测试,无论是效率、良品率还是度电成本,新一代零间距技术均优于常规间距和小间距技术。以迪拜100MW项目为例,相比166组件,采用晶澳DeepBlue 3.0系列组件可以有效降低支架、电缆、基础、人工、土地等相关费用,LCOE降低3.5%,而DeepBlue 3.0 Pro可以再降低0.1%-0.2%。

持续追击最优LCOE

进入“十四五”,光伏行业摆脱补贴全面迈入大规模平价上网新阶段,与此同时肩负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能源重任,光伏降本增效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作为核心设备的光伏组件,这也解释了以晶澳为首的龙头组件企业急切将行业拉回技术创新轨道的根本初衷。

“晶澳未来技术工作的重点依然是聚焦在如何提升组件的效率上。” 王梦松表示,“晶澳产品与技术的创新逻辑是坚持‘以客户端价值为核心、以最优LCOE为考量’,持续向客户提供最优度电成本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组件效率提升方面,对于PERC产品,DeepBlue 3.0 Pro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后续还会进一步优化提升。”

就技术突破路线,王梦松透露 ,随着PERC效率逐渐接近“天花板”,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聚焦于N型技术,其中N型钝化接触电池和异质结电池是行业内比较认可的未来1~2年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高效电池,晶澳也进行了积极的储备和验证,其中N型高效电池中试线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4%,“但究竟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电池和组件的量产效率、潜力以及成本,尤其对于异质结电池,随着国产设备的成熟,电池产线投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但依然是PERC电池产线成本的3倍左右,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下降。”

在王梦松看来,无论是PERC、N型钝化亦或异质结,通过电池效率提升和组件封装技术的优化,组件效率依然具备较大的抬升空间。

不过,眼下组件企业正经受着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考验。据介绍,组件成本主要包括硅料成本和非硅成本,今年以来硅料价格不理性的暴涨对产业链影响巨大,导致组件成本提升0.3元/W以上,非硅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受到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边框、背板、银浆等材料成本提升0.04元/W左右,但是玻璃成本相比于年初,价格已经回归理性。“大宗商品价格受整体经济影响,而硅料成本主要受到光伏行业影响。”对此,王梦松也呼吁,希望硅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这样才能保证光伏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真正承担起完成“30·60”国家目标的核心重任。

2_副本.jpg

(晶澳SNEC展台现场)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水七沐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晶澳科技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2021SNE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