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两年间,硅料产业值得关注的企业名单减少了三分之二)
2、硅片:产业中,硅片技术由多晶向单晶的切换是对产业影响最为深远,提效最为显著的一次变化,而这场技术变革就是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间才完成深度普及,两年前的2018年531前,毛估估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5%左右,而现在市场占有率几近100%,价格方面两年前一张156.75单晶硅片售价要达到5.6元,而现在虽然隆基股份的单晶硅片价格还2.68元的位置,但其实二线厂商的实际成交价格普遍介于2.3~2.5元间,这意味着隆基股份的硅片价格近期还得再降,因为其价格高于行业,就意味着行业的库存在往隆基身上累积,在今年7月份前,单晶硅片价格下滑至2.3元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在硅片尺寸方面,过去两年也是变化最为迅速的阶段,从市场的156.75mm到晶科的158.75mm、到隆基的166mm、到中环的210mm,最终再到市场的180mm(五月份,晶澳、晶科、隆基分别举办三场发布会,均发布基于180mm尺寸硅片的组件,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硅片尺寸在行业过去的两年中,硅片尺寸就经历了一次由统一变得混乱,再到相对统一)。大硅片带来的大组件能带来通量价值、饺皮效应、个数相关成本摊低等效应,在为提升电池效率的情况下依然能带来LCOE成本的降低,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大硅片的产业价值进行了一轮疯狂挖掘。但是,硅片并不会一直大下去,大硅片所创造的价值也有边际效应,早先的一篇文章我分析过,这个边界就在18x这一尺寸上,再大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和硅料一样,从多晶到单晶的这一轮切换过程中,单晶硅片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在多晶硅片占主流的过去,全行业大大小小、能生产多晶硅片的企业多达130余家,而现在隆基、中环、晶科、晶澳四家企业占据单晶硅片产业85%以上的市场份额。3、电池:Perc电池技术由来已久,相关专利多已过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产业化的普及直到单晶硅片的崛起,Perc与多晶硅片并非不可结合,但提升效果欠佳,Perc+多晶硅片效率值提升0.8%,而Perc+单晶硅片效率提升达到了1.5%,再叠加SE激光技术后提升幅度更是能接近2%,可以说Perc电池片技术与单晶硅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单晶硅片渐成主流的趋势才引发了Perc大规模替代BSF电池技术的浪潮,反过来,也正是Perc电池技术成为主流才进一步拉大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的价值差,单晶造就了Perc,Perc成就了单晶。在没有Perc的2016~2017年,市场上对单多晶硅片能接受的最大价格差一般不超过0.8元,而在Perc占据主流的当下,单晶硅片比多晶硅片卖贵1.5元都还合理,Perc的放量进一步放大了单晶硅片的内在价值。对于Perc电池技术与单多晶硅片结合的效果差异我曾用“老太太赛跑”的例子做比喻解释:老太太和年轻人参加100米赛跑比赛,年轻人冲过终点的时候老太太才挪了10米,差距90米,以输告终,老太太不服气,要求加长赛程,把比赛距离拉长到1000米,最终结果是:年轻人冲过1000米终点的时候,老太太才跑了100米,差距拉大到了900米。这些年一系列新的电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就如同赛程越来越长,最初由硅片体质不佳所引发的效率差异自然也就被不断放大。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过去两年电池和硅片的技术变化:是电池越来越复杂对硅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硅片品质越来越好使得新电池技术应用的效益放大,即使没有隆基股份的推动,也会有B公司、或者C公司去推动单晶硅片成为市场主流(当然时间点上会再迟一些),这是我们国家这些年来设备精进的必然。5月份,四大硅片厂中的三家:隆基、晶科、晶澳都将站队180mm的硅片尺寸,而且由于这三家公司均为主流组件厂商, 有定义市场的能力,所以相信5月过后的不久,市场将会很快形成统一认知,而如果180mm的硅片尺寸成为主流的话,对电池产能会提出新的要求,既有产能,哪怕是2019年才投入运行的全新电池片产能都不太具备轻松技改到180mm的可能,电池厂商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必然就是不断新上产能,必然是旧有产能的加速淘汰和更严峻的产能过剩,这是电池设备厂商的狂欢,也是通威、爱旭、润阳悦达等这样电池制造厂商的哀叹。我在2019年3月电池片利润最高的时候做过一次演讲被索比光伏网整理成文章《张治雨:PERC电池片可能是最垃圾的资产端》,现在一语成谶,当时做这样预判的逻辑现在回过头来看依然正确,感兴趣的朋友们推荐回顾阅读。
为什么我说180mm尺寸的提出会加重电池片产能的过剩?这是因为既有产能无法兼容,电池厂商必须新上产能才能跟上产业步伐,而作为电池厂商又处在囚徒困境中,新上产能吧会加速自己既有产能的淘汰,不新上产能,也会有别人扩张淘汰自己,与其被别人革命还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所以纵使现在电池资产盈利能力很低,但在扩产扩张方面,任何一家电池厂商又都会毫不手软。我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说电池产能过剩、说电池厂商愚蠢。但倘若我自己也身处这个轮盘游戏中,我想我的选择也必然是:继续地、坚定地扩产。有一本书名字叫《破坏型创新》,讲得是创新的出现对既有参与者和格局的破坏,而在我看来,光伏产业中称之为“毁灭式创新”更为贴切,勤劳和勤劳的中国人,总能把高大上的技术卖出白菜价,总能把一项新技术的普及率用短短一年出头点的时间实现从0~100%的普及进而拉平成本曲线,实现谁都不能赚钱。上面的这些内容不是对咱中国人的自我贬低而是盛赞,勤劳勇敢的中国企业家们以一种自我损失极大、对自己极狠的方式在造福消费者,造福全人类。
4、组件:由于大硅片带来的组件尺寸变化以及小牛自动化推出的MBB串焊机带来的组件工艺变化,过去两年间也是组件产能革新最为迅速的阶段,根据我对产业链的追踪,2019~2020年两年期间行业新增加组件产线超过500条,按照单条产线年产能300MW计算,我们在两年期间新建组件产能超过150GW,实现了组件产能重头至尾的大换血,哪怕是2018年才投产的组件产线当前都面临淘汰或起码要进行重大技术升级。在封装工艺方面,2018年组件以扁焊带、5根主栅、整片封装、多晶掺硼电池、156.75mm硅片尺寸为主、单面封装为主,72片封装版型可实现功率325瓦;而在当下组件以圆焊带、9根主栅、半片封装、单晶掺镓电池、166mm硅片为主、双面封装双面发电渐成主流,72片封装版型可实现功率450瓦且还有额外10%的背面发电增益,就是这短短的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在组件技术环节实现了七、八项新技术从0~100%的应用。如果展望2021年,组件的封装工艺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180mm硅片、11根主栅、小间距封装等,组件的主流封装功率也会达到530瓦。前文我们有提到过,从2012年到2018整整六年期间,72大板型组件的功率也才勉强从300瓦提升至325瓦,年均进步5瓦,而从2018~2021三年期间,我们市场上的组件功率就从325瓦提升到530,年均提升70瓦,是往年提升速度的12倍!这是空前的进步速度,也会是绝后的进步速度,三生有幸,我是这一切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
在成本结构方面,过去两年期间,硅料价格从150元/kg下滑到了现在的50元/kg,多晶硅片价格从5.2元下滑到了现在的1元/片,单晶硅片从6.4元下滑到了2.5元;单晶Perc电池从2.7元/瓦下滑到了现在的0.8元/瓦。硅料、硅片、电池是我们传统所称的光伏主序产业链环节,过去两年做出了非常巨大的牺牲。反过来再看我们以前不太关注的封装材料产业环节,成本占比不断提升,是过去几年产值得到真正增加的产业环节。例如:①MBB封装工艺圆焊带的0.35mm直径远高于过去扁焊带0.2的厚度,使得圆焊带组件需要厚的胶膜,每平米重量由原先的410克增加到了现在的530克;②双玻组件渐成主流的方向增加了玻璃的成本;③双玻封装技术还要求光伏胶膜由EVA变为POE(POE单价比EVA高近50%),④国家推动的环保、去产能政策也使得铝材、铜材、塑料颗粒等原材料不降反涨。总之,封装一块组件的封装材料成本在过去两年期间是不断增加的。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使得组件的成本构成发生巨大变化,在2018年,一块组件电池成本要占据76%,封装材料成本只占20%出头。而现在一块多晶组件,电池成本只占39%、封装材料和封装费用要占据60%+,单晶组件当前由于硅片价格还较高,电池VS封装材料的成本对比55%vs45%,但是伴随着下半年单晶硅片产能的进一步过剩,相信在年底之前我们也能见到单晶组件成本占比的反转,封装材料成本占比超过50%。
观察产业发展,我自己总结以下心得:1、我们发现新技术从0~30%所消耗掉的时间几倍于从30~100%的普及,换一句话说:当一项新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时,因为认知程度提高、优势被普遍看到、以及未及时采用新技术的企业会有担心被淘汰的紧迫感都最终促使新技术有一个加速普及、疯狂普及的阶段。2、过去的两年期间我们同时在硅片、电池、组件三个产业环节迎来了新技术的加速普及,单晶、Perc、MBB等技术绝非2018年才出现的新技术,他们在产业内酝酿很久并且直到2018年他们各自的普及率都不是很高,偏巧就在这两年间,他们同时迎来了30~100%的快速普及阶段。3、硅片、电池、组件三个产业环节同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是冥冥中的必然,前文我们论述过单晶硅片+Perc电池相得益彰的化学反应,其实Perc电池与9BB半片组件也有相同效果,圆焊带和多主栅技术带来的效果是减少焊带处的遮光和对电流更高效的搜集,单位面积效率更高的Perc电池自然在圆焊带技术上有更好的叠加效果。半片技术也同样,半片技术的原理是使得电流减半,降低光伏电在电池片体电阻中的损耗,Perc电池片作为一种典型的高电流电池,叠加半片技术能带来更高的功率提升。总之,硅片、电池、组件的技术革命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他们同时爆发在这一时间点有其内在必然。
4、在讨论过去两年空前的技术进步的时候,我也想讨论这样技术进步的绝后性,我们不能认为这样的技术进步总是能有,技术进步不是线性向上的,而是爆发~平稳~再爆发~再平稳的交替轮回。我们不能期待组件功率每年提升7瓦,因为拿起计算器简单算算就会得知这样的速度持续下去很快就会令我们冲破物理学规律。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再期待过去两年那样迅速的组件价格下滑,没有技术进步何来成本下滑?没有成本下滑何来价格下滑?当前封装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光伏组件越来越有大宗商品的属性,价格下滑将会越来越艰难。这一轮组件价格下滑至1.4元已经使得各产业环节无利可图,随着明年疫情过后的需求爆发,多个产业环节酝酿涨价,恐怕到了2022年,我们可能仍然需要采买1.4元/瓦以上价格的组件。未来三年,将会是组件价格降幅最小的三年,而且如果没有新的革命性的技术出现,平淡和缓慢的价格变动将会持续下去
二、疫情之后的产业供求关系很显然,过去两年期间光伏产业技术进步是空前的,但由于中国补贴政策大规模退出、海外需求爆发时滞、以及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使得我们在观察产业总需求时,还并未见得需求的猛烈增加,在2017年我们光伏产业历史性的突破100GW达到105GW,三年了,我们累积了这么多的进步点,光伏度电成本下滑一半不止,而总需求量依然在125GW徘徊(顺带说一下我的预测,纵使疫情肆虐,2020年的光伏产业未必负增长),这是不可学的,不合理的,只是受短期因素困扰和影响的,一旦疫情过去,我们的光伏产业将会轻松迎接200GW时代,而且我判断电网的消纳能力也完全可以承受年新增200GW的装机,组件价格从2018年初的2.7元/瓦下滑到现在的1.4元,组件功率提升了65%,极度宽松的利率环境、越来越低的EPC成本都在使得光伏电正在或已经成为全球最廉价的能源。光伏终将成为主流能源,不一定是因为它最环保,但一定是因为它最便宜。面对疫情之后可观的需求,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将会面对不同的供求形势,接下来我们就逐个环节做分析:
1、硅料将会是最紧缺的产业环节,咱古人有一成语“否极泰来”,现在的硅料产业环节就是正处在于由“否极”向"泰来"转换的过程当中,我在《2020年度展望:平平淡淡》一文中提到:单晶硅片普及率达到100%,出现供过于求并且价格大幅下跌时,就是硅料供求关系反转的发令枪,现在这个发令枪已经打响,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子弹飞会儿。硅料属于长周期产能,并且产能弹性很低,产能弹性低就意味着产能总是要保持满开状态,面对需求波动只能通过库存调节,如此一来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时均会出现非常极端的价格;而产能周期长则意味着对价格变化的反馈周期很长,即便供应紧张价格暴涨也不会很快形成新增供给,只能通过价格的暴涨压低终端的需求。自2017年下半年那一拨硅料扩产浪潮以来,整个硅料产业实际上已经有接近30个月未见新启动的扩产项目,往后的一年半时间,也都是硅料新产能的空窗期。但技术进步推动下的需求爆发等不了一年半,某一个时间点硅料定当严重供不应求。
此外,单晶硅片的100%也是推动硅料紧缺的另一个原因,在多晶硅片存在还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过去,低品质的硅料虽然价格低一点但还能卖的出去,还算是有效产能;但最近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低品质硅料价格已经跌至28元/kg的价格(剔除增值税后的售价只有24.77元),这样的价格哪怕是对于通威这样成本领先的企业也是亏现金的。当前低品质硅料的价格距离硅粉成本只差14元,折合到一张硅片为0.22元,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单晶硅片的市场均价再降低最多0.3元/片,低品质硅料就需要卖到硅粉价格才能保证多晶硅片的市场竞争力。在以前有一种理论认为多晶硅片总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因为总有一些硅料品质无法满足单晶硅片的生产使用需求而最终转化为多晶硅片,而现在事实证明就算低品质硅料价格降低到硅粉价格,都不足以保证多晶硅片的性价比,低品质硅料的最终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回炉再造!
所以,随着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达到100%,对于硅料产业环节相当于一次去产能运动,内蒙盾安、鄂尔多斯、神州硅业这一系列成本高、品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单晶硅片使用需求的企业将会100%退出,即便对于品质可以做到极致的硅料巨头也总会有一定比例杂料,这些产品原来可以卖给多晶硅片企业,对市场还算有效供给,而未来,这部分产能是要损失掉的,我把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称之为“品质去产能”,即行业对品质要求的提升导致部分产能退出,不再是有效供给。
现在低品质硅料成交价格28元/kg,高品质硅料成交价格56元/kg,按照市场平均85%比15%的高低品硅料占比来测算硅料实际成交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8×0.15+56×0.85=51.8元,剔除增值税后的实际成交价格为51.8÷1.13=45.84元。做投资的朋友们应当很熟悉2018年通威大举扩张硅料产能时讲的3、4、5的故事(30元的现金成本、40元的含折旧的生产成本、50元的全成本),能回想起当时听到3、4、5故事的时候的惊叹也就能理解我对当前极端硅料价格的的感慨,我自己测算在当前极端价格下能长期有效持续运行的产能少于40万吨,韩国OCI、马来西亚OCI、徐州协鑫乃至德国瓦克都可能在这样极端价格行情下退出硅料制造,此称为“价格去产能”。
这里,我要特意为大全新能源的CEO张龙根先生打气、点赞,龙根总这两年不易,市场总以最严峻、最恶劣的环境迎接大全的新产能投产,新产能来不及赚钱就不得不面对惨烈的价格厮杀。但倘若没有您的勇敢决策、坚定扩产,把一家年产1.8万吨的小厂变为当下8万吨的硅料巨头,现在的大全新能源已被彻底边缘化,而且还有可能因产能过小、过老、成本过高不能应对当前严峻形势而被淘汰。现在产业格局其实很清晰,在“品质去产能”、“价格去产能”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大爆发等因素叠加下,明年硅料定将紧缺,而且由于硅料产能零弹性,一旦供求反转涨价到90元/kg都未尝不可能,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头部几家硅料企业将会在2021年赚得盆满钵满,使几年来的辛苦、不容易有一个合理回报,大全,加油!2、硅片:繁华退去,归于宁静,关于硅片产业环节的论述我在《2020年度展望:平平淡淡》已经谈了很多了,而且半年过去回过头来看当时关于硅片的论述也基本正确,无需做更多的修正,唯疫情到来加速了当时一些逻辑的发生(而硅料的紧缺逻辑则被延后)。今天这里我想讨论的是产业盈利的逻辑,以复盘单晶硅片往去繁华。光伏产业作为标准化、大工业的产品,比拼的是成本而非溢价,就是说只有成本足够低才能赚钱,而且我想特意强调的是这个成本低是“相对成本低”而非“绝对成本低”,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低的成本差才会转化为企业的盈利,如果一项技术全行业都能很快应用、都能大幅降本,那么最终结果一定是产品价格的下跌而非企业盈利的提升。再进一步,企业成本的概念有很多层次,有全成本、生产成本、现金成本,具体含义可以回顾文章《通俗解释可变成本、生产成本、全成本、含税成本等概念》,现金成本在价格变动时是评估企业产能退出或进入的最重要指标,我们把行业中企业们的现金成本由低到高、由左到右依次排列形成一张图表便可得到一张成本曲线图,类似这样:最后我们在评估一下需求(图中黑色线条)的位置便可以预判价格的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产业游走在需求边缘的企业总是不赚钱的,价格往往在这些边际供应企业现金成本水平的位置徘徊(这意味着这些企业总是游走在维持生产或退出的边缘,进而调节产业供求关系),而头部企业低于这些企业的成本差便是利润。理解上面这个模型后,大家也就能理解我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决定企业盈利的不是绝对成本低,而是相对成本低,只有我自己低但边际竞争对手不能低的成本部分才是企业的利润。我们再深入一步,这个由各个厂家现金成本构成的成本曲线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头部低成本厂商扩产会使得整个曲线向右移动,技术革命的到来可能使得新进入者成本远低于原有竞争者并使得成本曲线更加陡峭;新技术不断普及,各家不存在技术上的代际差距,成本曲线又会重新变得平缓。这个成本曲线的形态其实能对行业利润的分布有一个很好的预判,陡峭的成本曲线意味着头部和尾部厂商成本差异大,超额利润高;而平缓的成本曲线则意味着头尾部差异不大,竞争激烈。作为产业中的龙头厂商,理论上肯定是希望拥有并保持一个陡峭的成本曲线,以维护自己的长期利润。那么,在光伏产业中如何形成陡峭的成本曲线呢?答案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技术革命。
不断涌现的技术革命是光伏产业的魅力所在,相较于其他传统的稳定发展的行业,光伏产业技术革命可以说是风起云涌,而且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本曲线十分陡峭,一边对于老旧技术处于亏现金不赚钱的状态,而另一边则是凭借着新技术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新产能可一年回本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光伏产业一边是产能过剩,而另一边则是难以抑制的扩产冲动。超额利润就在这一系列不断轮动的过程之中产生,至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光伏产业有深刻洞见的结论:光伏产业的超额利润来自于新技术从0~100%普及的过程,而超额利润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新技术普及速度的快慢。
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型套用到很多现象中,也可以回答问题,①为什么金刚线革命的三巨头东尼电子、岱勒新材、三超新材昙花一现,以及真正的龙头杨凌美畅难以上市?答:金刚线切割技术快速的实现0~100%的普及,成本曲线快速的由陡峭变为平缓,超额利润消失;②为什么我在预判2019年Perc电池片的价格崩跌并论断Perc电池片是垃圾资产?答:因为当时Perc电池片产能的全市场普及率正在快速向100%冲刺,而且得益于电池片厂商的努力,行业内扩产门槛低,所以谁都不能阻止成本曲线变得平缓,谁都必将告别超额利润。③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答: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利用国家行政强制手段阻止产能野蛮扩张,延缓新技术从0~100%的普及过程,延长陡峭成本曲线保持的时间,进而让创新者由合理回报,企业有合理利润。④为什么我说单晶硅片超额利润时代已过?
终于可以结束歪楼回到本节内容我想讲的真正主题,单晶硅片之所以告别超额利润是因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00%,由原先跨代竞争陡峭的成本曲线形态正在演变为平缓的成本曲线格局,由原先单晶与多晶的竞争演变为一线单晶与二线单晶的竞争。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回答单晶硅片价格降回去往哪里,那就是寻找二线单晶硅片企业能承受的现金成本水平,很不幸,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即便规模并不庞大的二线单晶硅片企业的现金成本水平并不高,在当前硅料价格下,极限情况承受2.1元/片的单晶硅片价格也是完全可能。而隆基股份硅片品质更优,能拥有一定溢价,但最终可能也不免往2.3元/片去的命运。我的文章经常对光伏产业价格进行预判,而且可以小骄傲的说事实证明我的预判的准确度还算蛮高,今天终于算是把我做这一系列预判背后使用到的模型和逻辑体系讲清楚了,也算是了结自己一桩心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Solarwit治雨愿为光伏产业继续献上有灵魂的思考。
3、电池片:纵使200GW,也难阻过剩;晶科、晶澳已经举行发布会发布了基于180mm硅片尺寸的组件,隆基股份会在5月底举行发布会,初步估计尺寸也会落在18X的位置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四家硅片龙头厂商的三家同时站队180mm,这对于过去几年纷乱的产业格局中是难得一见的现象,自然也会给产业带来涟漪不断的影响。对于所有电池片企业,首先就面临一个问题,对于180mm新的路线方向跟还是不跟?2019年的产能刚刚投产,就面临如此严峻的迭代,本来电池产业环节已经不赚钱,新的尺寸出现其实是雪上加霜。但其实跟与不跟根本没得选择,隆基发布会还未举行,10GW的产能就已经在路上,晶科、晶澳也无一不是号称10GW以上的产能,天合、日升相比也不会坐以待毙,自然也会对电池厂商提出新的更多的要求。所以结论是:全电池片行业必然是跟随这一浪潮,必然是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新的一轮产能扩张。毛估估现在全行业新的Perc电池片产能已经超过140GW,而180mm尺寸的推出还会继续放大单条产线的产出,最保守估计明年这个时候全行业在180mm尺寸及上新增70GW以上的产能。处在囚徒困境中的电池片企业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内心不断祈祷:“革新慢一点吧”。当然,快速的变化也不是没有好处,对于融资能力强,处在头部位置的企业可以顺势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淘汰那些有心无力的小厂商。当前通威、爱旭、润阳悦达电池片月产出量可达4.7亿片,三家合计市场占有率毛估估23%(隆基硅片月产出8亿张,三家捏起来不如一家大,电池片格局还是太分散)
最后再讨论一下电池片价格,由于电池片的极度过剩,当前的定价体系基本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对于一张166的电池片,基本上就是硅片价格+2元钱就等于电池片的平均售价。我们以明年一张166硅片2.4元的价格做假设,一张电池片价格(2.4+2)÷6.1=0.72元。相较于当前0.79的实际成交价格,会有一定下滑空间,但也主要是来自于硅片跌价的贡献。
4、组件:将会在1.4~1.6的价格区间震荡三年;我们真的不能再期待组件价格会像过去三年那样大幅度下滑了(2018年初Perc组件价格要接近3元钱,现在只有1.4x元,跌幅超过50%),有些事是显而易见:硅料已经卖到接近桂粉价格;明年的玻璃也可能会酝酿涨价;封装材料成本占比超过一半(封装材料由大宗商品属性,价格随经济周期波动而且一般很难大幅降价);且部分封装工艺的进步导致封装成本会进一步提升。我本预测2020年组件价格是不会击穿1.5元的,谁知疫情到来引发极端行情。但短期因素不改长期逻辑,疫情带来的价格底部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价格铁底,2019~2020~2021三年期间,组件主流价格都将会在1.4~1.6的区间内震荡,这样长期价格坚挺的状态在光伏产业发展史上还是未曾有过的,但我们都即将见证,在未来,组件价格长期的平平淡淡、不惊波澜才是常态。最后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组件厂的老板们至关重要,组件其实卖的是期货,我们往往需要提前两个季度甚至更久来约定价格,这样的价格形成机制对于长期处在降价通道中的组件企业是有利的:对未来订单报出一个相对激进的价格拿到订单,等到正式交货的时候,各种产业链产品价格往往跌的不成样子,组件工厂顺势盈利。据我了解这是过去几年很多组件大厂的盈利之道,但人最怕成功的路径依赖,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过去通往成功的道路顷刻变为通往毁灭的捷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道自己成功,更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光伏行业,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各路英雄登台谢幕;冷眼旁观,精研竭虑,我辈潮儿基业永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13—16日,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副主任成钢同志带队赴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和江苏省常州市开展光伏行业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中建材(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并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豫能新能源
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释放出规范过度竞争的明确信号。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将为中国光伏产业提供更加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光伏企业快速穿越行业周期。5月19日,国家市
从2016年底的4.23GW到2024年底的374.78GW,九年间,分布式光伏以876%的增长重写了行业价值,站在了能源转型的中心位置。然而,中坚力量必然承担着时代使命,特别是年初管理新政以及136号文的落地,推动分布式光伏迈向全面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新行业生态也必然倒逼着圈内企业重塑生存逻辑。在
多晶硅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7.5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5.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4.0元/KG。交易状况:本周成交量偏向低迷,在需求进入真空期的情况下,拉晶厂谨慎采购,观察到个别小厂以低于均价1-2元/KG出货,但体量较小,报价偏离度较高,暂无明显影响。库存动态:库
本周硅片价格跌势暂缓,持稳运行,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在0.95元/片,环比上周持平;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10元/片,环比上周持平;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30元/片,环比上周持平。本周市场放量成交,硅片库存下降较为明显
“碳中和”浪潮下,全球钢铁巨头中国宝武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在上海宝山区,阳光新能源上海宝钢特钢4.46MW光伏电站、15MW/30MWh储能电站近日正式投产运营。其中,光伏每年可提供460万度绿电,储能电站应用阳光新能源自研电力现货交易算法,通过智能调度充放电策略,在提升电站整体收益的同时,有效降低
5月21日,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管委会发布关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出,到2030年,打造“风光氢储”四位一体装备制造基地,风能产业产值达20亿元,光伏组件产能达30GW,氢能装备产值达15亿元,储能产业产值达5亿元。到2035年,形成百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5月21日最新报价,硅料价格整体下滑。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下跌至37.5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5元/KG,跌幅为2.78%;N型颗粒硅报价从34.5元/KG掉落至34元/KG,跌幅为1.45%。本周N型183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价格为0.93元/片,和上一周的0.95元/片相比下跌了
2025年5月18日,晶澳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回顾晶澳的发展历程,没有大起大落,而是一直依靠产品力和口碑,以持续领跑的姿态,在光伏产业中走出了一条稳健的韧性成长之路。当众多同期崛起的行业巨头相继折戟沉沙,这家诞生于2005年的“元老级”企业,却始终稳居全球光伏产业“第一排”——这
“碳中和”浪潮下,全球钢铁巨头中国宝武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在上海宝山区,阳光新能源上海宝钢特钢4.5MW光伏电站、10MW/30MWh储能电站近日正式投产运营。其中,光伏每年可提供460万度绿电,储能电站应用阳光新能源自研电力现货交易算法,通过智能调度充放电策略,在提升电站整体收益的同时,有效降低企
近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光能投资建设的云南禄劝2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是目前已投运的国内规模最大高海拔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将助力西南地区“光伏+农业”融合发展迈入新征程。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占地面积约3800亩,直流侧装机240兆瓦,总投资约8亿元,是
2025年1—4月,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量达到104.93GW,4月单月新增装机45.22GW,基本为上半年光伏装机史上月度最高水平。随着“430”、“531”抢装结束,光伏产业链上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经历涨跌波动后目前均有持稳倾向,而多晶硅环节则在本已现金流亏损的状态下,于4月中旬再次进入价格下行通
多晶硅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7.5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5.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4.0元/KG。交易状况:本周成交量偏向低迷,在需求进入真空期的情况下,拉晶厂谨慎采购,观察到个别小厂以低于均价1-2元/KG出货,但体量较小,报价偏离度较高,暂无明显影响。库存动态:库
硅料价格本周了解多晶硅市场陆续订单成交,但当前拉晶环节自身仍有一定量体的硅料库存,整体采购节奏仍较慢,目前仅有部分小单落定,本周前期新单小部分成交仍是贴近每公斤36-37元人民币。国产颗粒硅当期签单执行交付状况相对较好,主流价格区间落在每公斤35-36元人民币。海外硅料厂家发货仍受波动影响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5月21日最新报价,硅料价格整体下滑。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下跌至37.5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5元/KG,跌幅为2.78%;N型颗粒硅报价从34.5元/KG掉落至34元/KG,跌幅为1.45%。本周N型183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价格为0.93元/片,和上一周的0.95元/片相比下跌了
2024年,光伏企业集体度过了一个寒冬,个别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更有甚者走向退市、破产终局。展望2025年,尽管挑战犹存,但仍有多家企业使尽浑身解数保住了现金流。据北极星统计,2025年一季度共有31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百万元以上,其中正泰电器以24.18亿元领先。此外,阳光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据实际放电量给予奖励。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可按首年申报标准连续3年获得奖励,每千瓦时储能容量的年电量奖励上限600kWh。独立储能0.35元/kWh,用户侧0.2元/kWh,奖励期3年。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按调节能力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x2014;2027年)》,其中提出:鼓励EPC总包单位与组件、逆变器、储能等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组团发展。瞄准光伏电站配建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加强光伏企业与储能企业战略合作,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推动
本周硅片价格继续下跌,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在0.95元/片,周环比跌幅5.94%;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10元/片,周环比跌幅1.79%;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30元/片,周环比跌幅3.70%。本周上下游成交清淡,市场情绪较为消极,
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伏制造基地,形成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集成、光伏储能、光伏制氢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4.3GW。建设100个“光伏+”乡村振兴行政村,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5%,建设一批零碳(低碳)工厂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从2020年开始,各类企业纷纷加大在光伏业务的布局力度,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扩张。这一热潮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新动力,也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给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来源:中国能源观察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5月22日,福建省晋江市发改局、晋江市工信局发布了该市2025年第一季度晋江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信息,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晋江地区分布式光伏并网可开放容量164.86万千瓦。
5月23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废止《济宁市任城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在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细则及新的规范文件未出台印发之前,该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原则上暂行按照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待后续省、市有关政策文件印发后,再
5月23日,山东省能源局公布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原文如下: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的公示为积极推进我省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升能源行业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局开展了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
2025年5月中旬,蒙西电网送北京、天津绿电交易开始正式组织实施,这是华北区域内跨内蒙古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两个经营区的发、用主体首次绿电直接交易,内蒙古风力和光伏发电实现了跨越1000公里直接送至京、津电力用户,标志着华北区域的不同电网运营区之间绿电交易体系全面打通,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股太阳能板块走低。其中,美国最大屋顶太阳能公司Sunrun跌37.05%;设备供应商SolarEdgeTechnologies跌24.67%、EnphaseEnergy跌19.63%。另外,Sunrun公司股价下跌9.3%,Maxeon太阳能技术跌9.42%、NextEra能源跌6.43%、第一太阳能公司股价下跌3%。消息面上,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共
5月22日,四川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区管委会发布中共甘眉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关于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文件指出,招强引优,加快晶硅光伏、锂电材料等主导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推进四川启明星、博眉启明星25万吨电解铝生产技术改造工程;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盘活已停破产企业。原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5月19日,山西长治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长治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开发区要加快探索建设绿电产业园,推进新建标准厂房有序开展分布式光伏利用,建立完善分布式能源系统,分阶段、分区域实现对企业“绿电直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外向型经济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5年1月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公示了1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信息,总装机规模8280kW,项目合计投资额2998.2万元。项目详情如下:1、轩能北戴河生命科学园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建设单位:秦皇岛轩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北戴河生
5月22日,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局发布沧源佤族自治县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中选结果公告。公告显示,中选人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开、竣工时间严格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行为加快光伏发电发展的通知》(云发改能源〔2023〕264号)执行,完成备案
5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就《内蒙古自治区上网消纳新能源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适用于国家明确规定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投资主体的上网消纳风电、光伏项目,不包括市场化并网项目和分布式新能源项目。此类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价格通过市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