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特高压配套“风光火”打捆外送是大趋势

2020-05-15 14:46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井 然关键词:光伏新基建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特高压配套“风光火”打捆外送是大势所趋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陕西陕北煤电基地陕北至湖北输电通道电源建设规划有关事项的复函》,同意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开工,并安排配套了5个煤电项目。《复函》指出,该项目拟规划配套的796万千瓦煤电项目要充分发挥调峰能力,为风、光等新能源外送提供必要支持,保障新能源消纳能力。

目前,多条“风光火”捆绑送电的特高压示范项目相继并网,均不同程度配套了大容量煤电项目作为调峰电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风光火”打捆,比单纯送风电或者光伏出力更平滑、更可控,搭配煤电、配合储能,与特高压线路配套,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性。该业内人士指出,风电和火电按一定的比例来共同送出,这其中有经济性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调度安全运行的考虑。

“为配合可再生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需要配套大量火电才能运行,是否会因此借机新上马一批煤电项目”的担忧,一度随着特高压被列入新基建范畴而引起业内的广泛热议。

对此,该业内人士认为,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煤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煤电的定位是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和低碳化发展,煤电发展唯一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低碳化。“包括像特高压这些电力外送通道是国家实施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风光火打捆外送,是希望送出电源具有相对稳定性,否则会涉及到安全的问题。电力设备,特别是直流设备,很难去承受这种大范围的功率波动,所以,不足的部分需要配套一些煤电来进行补足。”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从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转型战略实施来看,是否新增煤电,与是否新建特高压并无实质性关联。能源转型更多的是要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如何解决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不确定性问题,如何去保持瞬时平衡,需要整个电力系统有一定的灵活性的资源去满足、去平衡。

“目前,在系统调节中发挥作用较大的是灵活性改造后的火电,通过灵活性改造来进行深度调峰。水电和气电也具有很好的调峰作用,并且响应时间也很快,但是由于总量规模有限,所以具有调节作用的煤电机组,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该业内人士表示,“从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整个链条来讲,需要共同协作来解决调峰能力不足和风光的不确定性问题。所以建设以提供调节能力为主的特高压配套电源,是对整个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一个综合考虑。”

配电网建设需要适应我国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比于近十年特高压的飞速发展,配电网成为了我国电网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我国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且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尽管近几年我国配电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起步晚,配电网尤其是中压配电网发展仍然滞后,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供电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配电网仍然存在结构薄弱、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信息化手段相对落后。

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配电网建设将会是电网投资的重点。“配电网建设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调整。”该业内人士表示,“例如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东西部地区经济的‘腾笼换鸟’,配电网的结构和布局将如何来配合?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解决人员输出和输入地的配网规划?再比如配网如何配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经济带、大湾区建设等,配网如何去满足这种地域性特色的差异对于能源电力的需求?”

同时,该业内人士指出,从技术层面来讲,未来几年配网的建设将更关注如何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问题,如何满足用户参与到电网互动、参与到电网调节的可能性,这些都是目前配网建设的重点。

在新基建发展的热潮下,未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发展配电网将是配电网发展的重点方向。不难预见,未来配电网中将存在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维的随机系统、海量多元的大数据及动态多时空差异的源与荷。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使配电系统呈现跨学科、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融合发展态势。在技术手段上,将使用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技术来建设和发展配电网。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可或缺。

一是开展不同场景下源网荷储及感知数据接入需求预测。主要包括各发展阶段目标要求分析及典型应用场景划分、典型场景下“源—荷—储”接入需求及预测方法、典型场景下内外部信息数据的接入需求及预测方法等内容。

二是研究“两网”融合需求下电力设施的优化布局。如典型场景差异化“两网”融合发展策略、现有配电网规划布局方法对“两网”融合发展的适应性分析、适应不同典型区域差异化融合发展需求的协同规划布局。

三是研究智能配电系统多层级接入优化规划技术。这当中主要包含智能配电系统灵活资源风险承载力评估与接入优化策略、面向泛在物联网的智能配电系统信息接入优化策略和智能配电系统多层级“两网”协同优化规划技术等内容。

四是考虑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设备选型、配置方法及典型供用电模式。主要包括现有配电及信息设备对于“两网”融合发展的适应性、适应“两网”融合发展的资源综合共享利用技术、适应“两网”融合发展的典型供用电模式等。

新基建的时代已开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已到来,电力行业已经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新蓝海,更灵活、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电网形态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和创新,也将成为解锁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年04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原标题:特高压配套“风光火”打捆外送是大势所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新基建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