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本征非晶硅沉积是 HIT 电池制备的关键:这一步骤的作用在于实现异质结界面的良好钝化,以获得高效率的异质结 电池。本征非晶硅薄膜沉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根据所用设备的不同,可分为PECVD和HWCVD两种,目前PECVD 为主流路线。HWCVD 沉积基于热丝对反应气体的热分解,无等离子体对基底的轰击过程,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突 变明显的氢化非晶硅/晶体硅界面,HWCVD 能够形成高密度氢原子从而提升钝化效果。此外,HWCVD 气体利用率 高,硅粉尘更少,有利于设备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热丝两侧设置载板,可实现双侧沉积, 优化设备产能。但 HWCVD 的劣势在于,镀膜均匀性不及 PECVD,另外热丝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老化和损耗问 题,制约了设备的 uptime,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目前松下的量产技术采用了 HWCVD 法。
TCO 主要改进在于沉积方法和材料。HIT 表面的 TCO 薄膜的作用为收集光生载流子并将其输送到金属电极上,导 电性好、透过率高是 TCO 薄膜需要具备的关键特性。在工艺方面,目前主要采用 PVD(磁控溅射)和 RPD(反应 等离子体沉积法)两种方式,PVD 利用经过加速的高能粒子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的原子脱离晶格逸出沉积在衬底 表面发生反应而形成薄膜;RPD 法利用等离子体枪产生氩等离子体,氩等离子体进入生长腔后,在磁场作用下轰击 靶材,靶材升华形成蒸气实现薄膜沉积。PVD 技术的优势在于设备成本较低,成膜均匀性更好,镀膜工艺稳定,能 够满足大规模产业化需求,但由于等离子体中包含大量高能粒子,会对基板表面产生强烈的轰击刻蚀作用。而 RPD 技术的等离子体能量分布相对集中且离化率更高,高能离子较少,表现出低离子损伤的优良特性。同等条件下,RPD 技术制备的 TCO 薄膜结构更加致密、结晶度更高、表面更加光滑、导电性更高、光学透过率更好1。此外,RPD 方 法还具备低沉积温度、高速生长等优点,缺点在于设备成本较高。
PVD 为当前 HIT 主流方向,成本下降后 RPD 优势有望显现。从效率上看,RPD 效率相比使用 ITO 的 PVD 可提升 0.4%~0.5%,若叠加托盘优化改进,效率优势将进一步拉大至 0.6%~0.7%,但受多方因素影响,RPD 在实际产业化 推广中不及 PVD,主要原因在于:一是 PVD 设备成熟稳定,投资成本更低,PVD 设备可实现双面薄膜沉积,因此 容易扩大沉积面积,而 RPD 设备为自下而上的单侧沉积,设备产能更低,投资成本更高;二是核心部件及靶材受制 于专利。RPD 设备的沉积面积是单个等离子枪单元宽度的 2.5 倍,因此为提升单台设备产能,需要配置更多的等离 子枪,而等离子枪这一核心部件的技术专利长期由日本住友把持,目前捷佳伟创已获得等离子枪技术许可并成功研 发制造了 RPD 设备。靶材方面,PVD 所用的 ITO 靶材生产企业较多,国产化程度高,但效率偏低;RPD 所用的 IWO 过去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已逐步开始国产化,IWO 国产化后单片电池片成本下降空间更大。
低温银浆及无主栅设计挖掘 HIT 金属化改良潜力:栅线设计方面主要考虑遮光与导电之间的平衡,细化栅线可减少 遮光,但电阻损失增大,多主栅技术通过增加主栅数量、细化主栅宽度,在减少遮光的同时减少了电流在细栅中经 过的距离和每条主栅承载的电流,进而降低了电阻损失和单位银耗量。研究表明,多主栅技术在电池端转换效率可 提升大约 0.2%,节省正银耗量 25%~35%。细栅宽度受制于网印工艺和主栅需要发挥连接焊带作用的影响,继续增 加主栅数量并保证遮光损失和材料成本不增长已面临着较大的限制。除多主栅技术外,为进一步减少正面遮挡和降低银浆消耗量,无主栅技术和镀铜工艺成为改善异质结电池金属化环节的有效手段。
无主栅技术保留正面传统的丝网印刷,制作底层细栅线,然后通过不同方法将多条垂直于细栅的栅线覆盖在细 栅之上,形成交叉的网格结构,以金属线代替传统焊带,汇集电流的同时实现电池互联。梅耶博格的 SWCT 技 术将内嵌铜线的聚合物薄膜覆盖在 HIT 电池正面,在组件层压过程中,依靠层压机的压力和温度使铜线和丝网 印刷的细栅线直接结合在一起,铜线代替了银主栅,节省了材料成本。据梅耶博格官网介绍,SWCT 可将组件 封装后的电池片性能提高 6%,耗银量最高可减少 83%。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沉积 TCO 膜后,直接贴合低温合 金包覆的铜丝,在热压下促进与 TCO 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将大大降低成本。
除无主栅技术外,电镀铜技术也可实现 HIT 金属化环节的成本优化,Kaneka 与 IMEC 合作利用铜电镀技术制作 异质结电池的正面栅线,效率达到 23.5%,但镀铜工艺复杂且存在环保问题,钧石能源在 500MW 异质结生产线 中采用了电镀技术。2019 年 12 月,国家电投成功下线的 C-HJT 电池在栅线材料上以铜代替了银浆,实现了成 本降低。
HIT 属于低温工艺,正背表面电极印刷时均需要使用低温银浆(银含量高于高温银浆),进口低温银浆价格 6800~7000 元/kg 左右,而高温银浆价格仅 5000 元/kg 左右,较高的银浆耗量和成本也是 HIT 电池成本较高的原 因之一。目前,国内生产低温银浆的厂商主要有苏州晶银、首骋、常州聚合等,预计未来低温银浆国产化后仍 有进一步降本空间。
从电池效率和耗费银浆成本看, SWCT 已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而 MBB 相比于 5BB 也实现了较好的电池效率提升、 组件端效率增益以及银浆成本的下降。现阶段 MBB 技术在国内产线实际生产中可靠性已获得验证。
整体而言,从技术趋势角度看,PERC 电池通过 SE、MWT、双面、P-TOPCon 技术等方式,转换效率仍有提升潜力 可待挖掘,短期而言仍有望稳居主流地位;中长期来看,N 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极限,相比 PERC 具有更大提升空间,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而成本因素使得目前 N 型技术性价比仍然偏低,目前 N 型电池组件主要 应用于国内大型地面电站、海外户用、工商业屋顶分布式等高端小众市场,未来向大众市场进一步渗透则需依赖于 N 型技术降本继续突破。我们认为,TOPCon、HJT 技术降本路径已逐步明晰,未来需求大规模释放时点仍有待进 一步观察,产业化进度受效率提升、成本下降进度、产线初始投资等诸多因素影响,跟踪主要环节降本进度是关键, 建议积极关注。
(二)技术与成本共驱扩产浪潮,设备厂商迎广阔发展机遇
当前光伏产业电池片环节正处在龙头企业加速扩产构筑规模壁垒、传统能源国企(如:山煤国际、潞安太阳能、国 电投等)加大光伏领域布局力度、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蓄势寻求突破的阶段。随着补贴退坡,光伏产业市场化自主 发展趋势愈加明显,终端对降低 LCOE 的追求驱动产业竞争的核心逐步转向对高效先进产能的控制能力,具备资金 和技术实力的公司有望通过扩张优势产能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1、PERC:技术进步挖掘降本潜力,PERC 加速扩产
技术进步导致新产能相比老产能更具优势:现有 PERC 产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BSF 改造产能、17-18 年新建产能、 19 年及以后新建产能。常规产线技改升级形成的产线非硅成本更高、产品转换效率较新建产能更低,且技术提升难 度更高,由于电池片环节技术进步迅速,早期建成的 PERC 产线,在产品转换效率、品质及成本较新产能也处于劣 势。此外,在硅片端尺寸创新的背景之下,电池端受益于尺寸扩大,通量型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将使得新建产线 的成本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基于以上特点,不同厂商的不同产线受建设时间、技术优化程度及规模等多重因素影响, 电池片成本呈现阶梯式分布。据 CPIA 统计,2019 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平均非硅成本约 0.31 元/w,而以第一梯队电池 厂商通威、爱旭为例,通威 2019 年非硅成本 0.2-0.25 元/w,爱旭 2019 年 1~5 月销售的电池片非硅成本仅为 0.253 元/W,相比尾部厂商产能具备明显的成本竞争力。
先进产能争夺有望驱动新一轮扩产周期:从 CPIA 公布的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利用率来看,2019 年年产能>2GW 的企 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 70%~90%之间,年产能在 1~2GW 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在 45%~80%之间,而年产能低于 1GW 的 企业,产能利用率则在 40%~70%之间。我们预计,在电池片价格长期下行的趋势下,不同产能的利用率将依旧分化, 头部企业先进产能更具成本优势,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高位,而尾部企业的落后产能则将面临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位 而被淘汰的困境。我们认为,未来电池厂商所掌握的高效先进产能规模将决定其在光伏平价时代的竞争优势,现存 企业将围绕高效产能规模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故而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有望加速扩产,而后来者由于“历史产能包 袱”较少,有望凭借先进产能布局快速追赶,太阳能电池环节有望迎来扩产浪潮。
我们按照 PV Infolink 3 月公布的电池片成本数据,测算单晶 PERC 新产线的非硅成本已降至 0.3 元/w 以下。我们预 计,新扩产能非硅成本在 0.3 元/w 以下方具备成本竞争力,而在产业链价格长期下行的背景之下,随着平价的到来, 现有低成本产能实则面临一定缺口。
我们沿用前文对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预测,预计到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 159~183GW,假设到 2022 年单晶 PERC 渗透率达到 85%,非硅成本在 0.3 元/W 以下的产能占比达到 100%。同时考虑到电池厂商围绕高效产 能扩张的竞争更加激烈,电池片环节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产能,假设到2022年电池片环节产能利用率在65%~70%, 则预计到 2022 年全球新增低成本电池片产能在 147~195GW 之间,以单 GW PERC 产线投资 2~3 亿元的中值 2.5 亿 元测算,假设设备投资每年下降5%,则对应2020~2022年电池片扩产有望带来327~437亿元PERC电池片设备需求。
PERC 电池设备基本完成国产化,成本实现大幅降低:PERC 及 PERC+通过在原有产线增加设备即可实现技术改进 升级,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企业已具备成套工艺流程设备供应能力,制绒清洗设备、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 激光开槽、激光掺杂等环节国产设备已占据主导地位。
2、TOPCon:量产效率再获突破,成本仍需进一步下降
针对 TOPCon 电池,林洋能源、苏州腾晖、鸿禧能源均有 GW 级项目规划。由于与 PERC 产线的兼容性更高,通威 已在新的扩产规划中也针对 TOPCon 技术路线的可能性进行了考虑。
设备方面,TOPCon 技术主要在原有产线上增加了沉积设备、硼扩设备及湿法刻蚀设备,三类设备均已实现了较高 的国产化程度。当前技术路线中,隧穿氧化物及多晶硅沉积主要采用 LPCVD 设备,国产设备已较为成熟,捷佳伟 创、北方华创、拉普拉斯等国内厂商等均可提供,此外,PEALD 设备无锡微导已实现量产。硼扩设备方面,北方华 创、捷佳伟创等国内厂商可提供。目前 TOPCon 产线单 GW 投资约为 3~3.5 亿元。
3、HJT:期待设备国产化,打开需求空间
HJT 产线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单 GW 投资约 10 亿元,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可降至 5~6 亿元亿元左右,目前已有国产 设备在电池厂商中试线上试用,若未来 HJT 量产工艺和国产设备逐步成熟,可带动 HJT 产线投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提升电池产线 IRR,进而提高下游投资积极性。
在 HJT 四道工序中,国产设备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制绒清洗环节,捷佳伟创已开发出用于 HJT 的制绒清洗设备; 非晶硅沉积环节设备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理想能源、苏州迈为、讯立光电、精曜科技、钧石等国产厂商通过自 主研发已实现这一环节设备的成功开发,正稳步推进薄膜沉积设备的国产化;TCO 制备环节,钧石、捷佳伟创已有 相应产品开发;金属化环节,异质结丝网印刷设备相比于 PERC 的差别在于由于异质结采用低温工艺,需在低温下 进行烘干和固化,印刷速度相对较低,降低了设备性能,且烘干时间延长,需采用与传统电池设计不同的烘箱,异 质结丝网印刷设备国外厂商以 Baccini、Micro-tec 为主,国内迈为、捷佳伟创、科隆威等均有布局。
四、组件环节
(一)高效组件多点开花,助力降本增效
高功率、低成本、高可靠性是组件产品的关键特性,半片、多主栅、叠瓦、拼片等多种高效组件技术的发展,为进 一步提高组件功率、降低终端度电成本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半片、MBB 及高密度组件技术助力组件步入 4.0+时代:
半片组件迎来快速发展:半片组件技术是使用激光切割法沿着垂直于电池主栅线的方向将电池片切成尺寸相同的两 个半片电池片,由于电池片的电流和电池片面积有关,切割后就可以把通过主栅线的电流降低到整片的 1/2,当半片 电池串联以后,正负回路上电阻不变,功率损耗就降低为原来的 1/4,从而最终降低了组件的功率损失,提高了封装 效率和填充因子。以隆基在海南琼海的实证电站测试数据为例,半片双面组件相对于整片双面组件平均发电增益为 2.8%。设备方面,相比于全片技术,半片技术前端增加了切割电池片的步骤,同时需要对串焊及层压过程进行适当 的调整,与传统产线设备兼容性高,新增投资少。半片技术的难点在于汇流带引出线从组件背面中间引出时人工操 作加大了引出线处电池裂片或隐裂的风险,目前汇流带焊接自动化难题已被攻克,半片技术迎来快速普及,半片几 乎成为新扩产组件的标配。据 CPIA 统计,2019 年全片组件市场占比约为 77.1%,较 2018 年下降了 14.6 个百分点。
多主栅结合半片技术有望成为高功率组件主流趋势:多主栅技术的栅线分布更密,抗隐裂能力也更强,能够降低遮 光面积并减少电阻损耗,提升组件功率输出,并通过降低银浆用量控制成本,提升组件功率,有效降低度电成本。 多主栅电池组件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电池片分选、组件串焊、组件叠层等方面,其中对电池片分选的精准度要求 更高,串焊过程中需要高精准定位金属化图案的位置,对焊接对准、焊接牢固程度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使用新的串 焊机。此外,为将栅线做细,还需要新的网版。热焊接方式与传统产线兼容性高,技术成熟度高,是目前的主流方 案。具有低热斑风险的半片结合低裂片影响的 MBB,可有效降低组件失效风险,逐渐成为高密度、高功率组件的主 流趋势。尽管 2019 年电池组件市场仍以 5BB 为主流(CPIA 数据显示,5BB 技术市场占比超过 75%),但自 2019 年以来,半片+多主栅已成为组件技术技改或扩产的标配,并有望在 2020 年陆续释放高效产能。
高密度组件技术通过减小电池片之间的间距,在相同的组件面积下放置更多的电池片,从而提升组件功率和效率。据 PV Infolink 介绍,高密度组件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叠瓦、负片间距及叠焊技术,通过电池切片后叠层排列达 到增加发电面积的效果;另一类则是拼片和小片间距技术,电池切片后不进行叠串,而是利用特殊的焊带使得电池 片间距缩小,甚至为 0。
叠瓦组件是利用切片技术将栅线重新设计的电池片切割成小片(1 切 5 或 1 切 6),将每小片叠加排布,用导电胶材 料焊接制作成串,再经过串并联排版后层压成组件,使电池以更紧密的方式互相连结,从而在相同面积下放置更多 的电池片,此外无焊带的设计避免了焊带遮挡,减少了组件线损,降低了电池片互联电阻,使得组件功率大幅提升。 在可靠性上,叠片的连接方式可分解电池片所受应力,比传统组件更好地承受机械载荷,且隐裂更少。叠瓦技术的 难点在于:1)涉及到激光切割损伤,容易造成电池效率降低;2)不同材料导电胶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需要综 合考虑导电胶与其他材料的匹配性和综合老化性能;3)栅线设计。
基于上述制作过程,叠瓦组件工艺上需要增加划片、涂胶、叠串工艺,同时对层叠工艺进行改进,对应到设备端, 需要在前端增加划片机、丝网印刷机、叠瓦串焊机组成的叠瓦焊接成套设备,同时对层叠步骤所用到的排版机和汇 流焊机进行一定的技改。叠瓦组件因技术难度大,设备改进多,单 GW 设备投资相比常规组件设备投资更高,据奥 特维招股书披露,目前叠瓦组件设备投资大约为 1.4~1.5 亿元/GW。
(二)积极布局高效组件,组件端扩产进行时
据 CPIA 统计,截至 2018 年底,全球太阳能组件产能 190.4GW,产量 115.8GW,产能利用率 60.8%。相比于其他环 节,组件端由于初始投资更少、技术壁垒低、面临的终端市场更加多元,行业整体集中度相对更加分散。随着海外 需求逐步释放,具备更强品牌和渠道能力的组件供应商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同时,伴随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 技术的不断创新,组件产品向更高功率迈进,对高效产能的追求引发了组件端新一轮的技改、扩建潮。从当前组件 制造商已公布的组件扩产计划来看,组件端产能扩增规划超过 150GW,有望释放大量组件设备需求。
组件设备国产化程度高,扩产释放设备需求,国内设备厂商有望受益:目前国内组件生产设备基本已全部实现国产 化,激光切割设备生产技术成熟,帝尔激光和大族激光凭借其在电池片环节激光设备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较早 进入这一市场,先导智能、沃特维和光远股份等企业也掌握了激光切割机的生产技术。先导智能开发的叠瓦一体焊 接机集整片上料、激光划片、丝网印刷、叠片焊接于一体,设备产能可达 3000 片/小时。目前,串焊机主要厂商包 括先导智能、金辰股份、奥特维等;排版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宁夏小牛、三工智能和奥特维;层压机主要供应商包 括金辰股份、苏州晟成和博硕光电,分选机的厂商主要以奥特维、天准科技为代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于北京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全球首份面向光伏行业和社会公众的BC技术权威报告,《白皮书》系统阐释了BC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核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标志着这一“
4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Ü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于北京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全球首份面向光伏行业和社会公众的BC技术权威报告,《白皮书》系统阐释了BC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核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标志着这一
4月16日,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隆基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再次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消息一出,关于隆基“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体系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和讨论。1年零5个月,提升0.95%光电转换效率是光伏技
4月23日,ST聆达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85.72万元,同比下降89.94%;归母净利润为-2692.13万元,同比增长37.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41.65万元,同比增长46.32%。公告提到,2025年2月27日至2025年2月28日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开拍卖原控股股
近日,日本太阳能制造商TOYO宣布,其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太阳能电池工厂于2025年4月初正式投产,年产能达2GW,这标志着该公司在非洲大陆的本地化制造布局正式开启。按计划,该工厂将在2025年4月底前向客户交付超80MW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且在5-6月将月产能提升至150-200MW,实现全面达产。今年3月,TOYO便因
4月21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根据本次发行上市的安排,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本次发行上市聆讯后资料集,该聆讯后资料集为公司根据香港联交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要求而刊发,
4月21日,全球知名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发布了《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明专利排行榜(TOP50)》《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和《全球TOPCon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三大榜单。其中,在全球钙钛矿专利布局前三的企业中,天合光能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以
在固有印象中,光伏产业可谓“分工明确”,敏锐且灵活的民营企业主攻上游光伏制造,而资金与实力雄厚的央国企则驰骋下游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然而,在“双碳”战略实施以及残酷的光伏去产能淘汰赛下,曾经的分界线愈加模糊,国资早已或主动或被动控股多家光伏组件企业。最近市场熟知的莫过于一道新能,于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14日-4月18日)。政策篇广西、重庆、广东、江苏……6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上网比例敲定日前,广西、重庆就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个省区市出台相关文件,对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比例作出规定。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支持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虚拟电厂,有序推动发展绿电直连模式,研究出台支持智能微电网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推动大功率充电、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质量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
奥地利联邦经济部宣布,计划于2025年6月23日启动新一轮资金申请,对使用欧洲制造部件的小型光伏和储能项目提供最高20%的“欧洲制造(MadeinEurope)”奖励。该部指出,“从奥地利的角度来看,在光伏组件控制所需的逆变器和电池储能系统领域,欧洲企业拥有的重要技术专长值得关注。”此前,奥地利气候保
4月27日,中国华能集团电子招投标系统发布了“华能清能院钙钛矿光伏组件设备招标”中标结果,纤纳光电、极电光能、仁烁光能3家企业入选。一、中标人信息标段(包):HNZB2025-03-1-110-01华能清能院钙钛矿光伏组件设备招标标段包1中标人: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1350000元标段(包):HNZB
当赤道的阳光洒向拉丁美洲的门户——哥伦比亚,这片翡翠大地正被清洁电力点亮。由正泰新能供货全部光伏组件的哥伦比亚13MWVatia光伏电站正孕育着澎湃的绿色动力,在托卢维埃霍的蓝天画卷上绘就零碳承诺。哥伦比亚13MWVatia光伏电站位于加勒比海沿岸的托卢维埃霍市,该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项
今年以来,中国大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全力以赴增发电、保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绿色动能”。一季度,中国大唐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10.88%,其中,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70%、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3%、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40.54%。在风力发电方面,中国大唐强
4月27日,国能四川电力公司栗子坪三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运发电,该项目装机2兆瓦,年平均发电量182.48万千瓦时;这是继栗子坪光伏一期、二期投运后的又一投产光伏项目,为公司加快新能源开发再添助力。栗子坪三期光伏项目位于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项目场址区域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172.04兆焦每平方米,
据悉,泽润新能今日新股申购,申购代码为:301636,申购价格:33.06元,单一帐户申购上限:4500股,申购数量:500股整数倍。据悉,泽润新能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1,596.6956万股,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386.7823万股。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79.8347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5.00%。回拨机制
4月25日,广东能源集团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批光伏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3家企业入围,分别是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投标单价0.68-0.73元/W。招标公告显示,项目为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
去年以来,太訸集团携手水务集团持续深化“双碳”战略实践,共同探索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4月27日,太訸集团首个水务光伏项目——城东水质净化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太訸集团与水务集团的战略合作正式落地。太訸集团及水务集团主要领导出席开工仪式。本项目主要利用太阳能资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北京市延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北京市延庆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四种类型。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
为构建更具适应性、创新力与韧性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深化共融共创,4月25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2025年度供应链大会。本次大会以“链聚潮鸣智建未来”为主题,共邀请118家优秀供应商及战略合作伙伴代表参会,旨在通过产业协同与创新驱动,持续打造供应链合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支持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虚拟电厂,有序推动发展绿电直连模式,研究出台支持智能微电网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推动大功率充电、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质量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
记者27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8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量全部呈现增长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1%;第二产业用电量56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9%;第三产业用电量128.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2%
近日,第七师胡杨河市BD融合2GW光伏(新疆兴起航新能源有限公司1GW)(一标段)项目公开招标。根据招标文件,该项目位于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将新建装机总容量为1GW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储能设施等配套工程,总投资30.2亿元。项目计划2025年5月13日开工,2025年9月30日竣工,总工期为140天。此前该项目
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38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体现南方区域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从分产业看,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4%
一、公司简介江苏光启灵犀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0月份,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电子科技产业园,厂房面积4000m2。公司以研发和生产光伏设备为主要业务,通过开发新的材料,结合电池生产工艺形成装备。公司管理层及技术骨干,由海归博士和江苏省双创人才组成,设备制造由十多年行业经验人员组成,
2025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连发两条“光伏新政”。光伏行业正经历从政策哺育到市场淬炼的剧烈转身。新政叠加新的产业周期,让身处其中的光伏企业充满了变数。这场以市场为名的成人礼,正在重塑百万家光伏企业的生存法则。曾经依靠固定电价托底的盈利模式轰然瓦解,
在广袤的陕西大地,榆阳孟家湾犹如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接壤处的璀璨明珠,在风沙草滩区与河川区交织的神奇地域,展现着广阔无垠的沙海风情。延伸至孟家湾金黄的沙漠深处,有一片“湛蓝海洋”,一道新能柔性支架与沙共舞,书写着沙漠绿洲的绚丽篇章。柔性支架助力改善荒漠化中国是荒漠化最严
4月22日,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第一季度营收1,534,120,248.54元,同比下降21.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237,504.06元,同比下降57.56%。
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38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较1-2月累计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体现南方区域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从分产业看,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4%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创维爱旭(百色)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化工产品生产、化工产品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创维光伏旗下广西创维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爱旭股份
4月17日,拉普拉斯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93.12%;归属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77.53%。报告显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设备业务的强劲增长。作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光伏设备在2024年实现营收54.34亿元,营收占比高达94.87%,毛利率稳定在28.14%,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