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③太阳能电池
将硅片加工为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光电转换最为核心的步骤。太阳能电池制造环节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 要求企业及时跟进最新的电池制造技术以提升电池效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太阳能发电
系统的应用。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第二类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薄膜、化合物类以及有机类;第三类为新型太阳能电池,包括叠层太阳能电池、多带隙太阳能电池以及热载流子太阳能电池等。由于化合物类、有机类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原材料稀缺或者有毒以及转换效率低、稳定性差等,而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上尚未成熟,因此目前应用较多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单晶硅、多晶硅以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各类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的变化来看, 多晶硅的高性价比使其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尤其在 2014 年、 2015 年占比提升十分显著,而单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占比有所下降。但这一状况在 2016 年 2 月份发生了改变。受益于单晶硅产品成本的下降与国家“领跑者计划”的推动, 单晶硅电池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2015 年全球单晶市场份额约为 18%,2016 年大幅提升至 24%左右, 2017 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30%以上。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为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商业化产品效率平均每年提升约 0.3~0.4%。截至 2017 年 7 月,我国规模化的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11平均分别达到 19.8%和 18.5%。未来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制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过去十年中,丝网印刷全铝背场太阳能电池(Al-BSF)占据着光伏电池技术市场。这种技术由于性能良好,生产成本较低,直到 2020 年将保持其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制备技术的进步,其他高效电池会对其带来竞争压力。目前,具备大规模生产应用基础的高效电池技术包括 PERC(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Contact , 钝 化 发 射 极 及 背 接 触 电 池 )、 PERT (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Totally-Diffused Cell,钝化发射极背面全扩散电池) 、 HIT(Hetero-junction withIntrinsic Thin-layer,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 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指叉型背接触电池)等。目前,最成熟的高效电池技术为 PERC 技术。 PERC 电池仅需在现有全铝背场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上增加两道工艺, 相较于其他高效太阳能电池,最容易在现有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基础上升级改造,潜在综合成本最低,较容易实现产业化。截至 2017 年 7 月,采用 PERC 电池技术的单、多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12能够分别提升至 20.5%和 19%。目前,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 晶澳太阳能、 乐叶光伏及 SolarWorld、 韩华 QCells 等都陆续增加 PERC 产能。此外, HIT、 IBC 等电池技术也代表了高效电池的发展方向。我国已经成功超越欧洲、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 2016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 49GW,同比增长 19.5%以上,占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的 71.01%,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④组件
组件生产较太阳能电池相比技术含量稍低。由于组件制造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等特点,组件生产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 2016 年我国太阳能组件产量约为 53GW,同比增幅达到 15.7%以上,占全球太阳能组件产量约 73.6%,连续 10 年世界第一。我国组件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为应对欧美的“双反”,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日本、美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区域,但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洪都拉斯、智利等规模也在快速扩大。新兴市场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组件的出口结构,减少对欧美国家的依赖。我国组件企业在全球占绝对优势。作为光伏第一大国,我国光伏产品的质量被不断认可,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低于全球水平, 2015 年中国晶硅组件平均价格为 0.599 美元/瓦,世界光伏组件平均价格为 0.611 美元/瓦。只有夏普(日本)、 First Solar(美国)等少数企业在成本上可与中国公司竞争。
⑤应用系统
光伏的终端应用主要为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大型地面电站。 光伏电站开发运营投资大,回款慢,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资金实力。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在《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基础设施及工艺技术都相对成熟的光伏产品制造产业,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产品产能、产量均已越居全球首位,光伏产品成本不断下降,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使得我国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条件。我国是近年全球光伏装机的绝对龙头,已连续四年新增装机排名第一。 2015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累计装机第一的国家。目前,我国大型地面电站占据光伏装机总量的 80%以上。在弃光限电以及上网电价下调的影响下,我国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光伏产业投资逐渐向分布式项目转移,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2016 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34.54GW,同比增速 128%,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10.32GW,同比增速 204%,分布式光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预计到 2020 年,分布式光伏发累计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70GW。
(3)光伏产能变动情况
目前光伏制造已经全产业链实现国产化,并且引领全球的新技术与总产能,硅片、电池、组件国内产能已经占据全球产能一大半。截至 2016 年末,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 48.5%、 86.6%、 66%、 74.1%,只有多晶硅料环节产能不足全球产能一半。
①多晶硅
截至 2016 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最大的是德国瓦克,其在德国拥有产能 5.6万吨,美国 2 万吨产能;其次是韩国 OCI,产能在韩国本土 5.2 万吨,马来西亚0.8 万吨;国内产能最大的是江苏中能(由协鑫集团控制),产能达到 7 万吨。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家多晶硅企业为瓦克、 OCI、江苏中能。
主要多晶硅产地产能分布及产能利用率(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国内硅料下游——硅片产能超过全球产能的 80%, 导致国内多晶硅依然依赖进口。为了满足国内多晶硅市场的需求,国内厂商纷纷在新疆、四川、内蒙古等电价低的地区扩张产能。
②硅片
国内硅片产能分布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截至 2016 年底,保利协鑫以18.5GW 的硅片产能独自领跑第一集团;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中环股份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共计 14 家企业与保利协鑫共同覆盖国内硅片总产能约 83%的份额。随着连续拉棒、金刚线切割等技术的持续应用,单晶生产成本加速下降,单晶的性价比逐步提升, 而国内“领跑者”计划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加速了单晶替代多晶的步伐,深耕单晶的企业大规模扩产,巩固成本优势;原来做多晶硅片的企业,受市场需求引导,也开始扩张单晶产能。 2017 年,硅片行业主要扩产在单晶硅片领域,到 2017 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 38GW: A、隆基、中环将分别达到 15GW、 8GW,双寡头格局正在形成; B、晶科、阿特斯、晶澳积极布局单晶硅片领域,各 2-3GW 的体量; C、保利协鑫转型单晶的决心存疑,现仅有单晶硅片产能 1GW。作为竞争格局最好的一环,硅片环节集中度最高,由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协鑫集团寡头垄断。同时,以隆基为首的中国硅片已经将制造成本不断降低,已经实现全球化供给,因此,国内硅片环节的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③太阳能电池
中国为主要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全球产能集中于亚洲。 2016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 75GW,其中,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51GW,全球占比 68%。截至 2016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 95GW,中国产能占比 66%,台湾占比 11%,全球主要光伏电池产地基本坐落于亚洲。全球排名前十的厂家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其中,大陆主要为电池、组件一体化企业居多,台湾以茂迪、新日光等独立电池企业为主。太阳能电池环节在光伏产业链中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且太阳能电池环节为全产业链毛利率最低环节, 因此光伏龙头企业或新进的投资者在太阳能电池环节扩充产能的意愿较低,近两年来随着单晶替代多晶进程的加快,以及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扩张主要以高效单晶以及 PERC、黑硅、 N 型电池技术产业化为主。如通威股份于 2015 年仅拥有 2.4GW 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 2016 年建成 1GW 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于 2017 年建成2GW 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到 2017 年底,通威股份具备 5.4GW 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其中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 2.4G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 3GW。2017 年 11 月 7 日,通威股份公告拟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在合肥、成都各添加 10GW高效光伏电池产能,项目已于 2017 年 11 月 8 日启动,在未来 3-5 年内逐步建成投产合计 20GW。而公司于 2015 年仅拥有 218MW 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于 2016 年开始建设年产 700MW 的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并于 2017 年建成达产。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装机需求同电池产能之间的差距的缩小,电池产能供需趋于平衡。
电池产能供需平衡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④太阳能电池组件
近两年来,光伏组件产能也在不断扩张,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国家能源局对光伏装机容量的规划不断大幅提升, 2017 年 7 月中国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对 2017-2020 年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规划共计 86.5GW(每年 21.6GW),对比 2016 年 12 月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对 2016-2020 年的规划共计 67GW(每年 13.4GW),装机容量规划提升 61%,未来行业产能有望迎来扩张;二是光伏技术进入快速迭代期,组件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如半片技术、叠片技术、双玻组件等。综上分析,本轮我国光伏产能扩张主要系受全球市场持续增长带动,以及技术进步驱动下的高端产能扩张。 太阳能电池产线扩张主要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建设,以及 PERC、黑硅、 N 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而发行人已于 2015 年预判到单晶硅太阳能产品的市场前景, 提前布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 并于 2017年 7 月建成年产 700MW 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并全部达产,使得公司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发行人拟通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募集资金投资建设年产 714MW 的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含 PERC 太阳能电池产能 294MW)。因此,本轮光伏技术迭代,产能升级未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日,广东省东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东源县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对在实施“光伏+建筑”项目的报装备案、项目设计标准和规范、施工建设标准、安全生产、验收并网、运维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指出,下列建(构)筑
2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通知在光伏发电项目支持范围中指出,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建筑构件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项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类项目;产业园区(经国家、市级、区级
1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公告2024年第4号发布,公告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标准化法和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能源局批准《海上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等276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forDesignofHydroenergyforTidalPowerStations》等37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核
德国最大规模的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21日在西南部巴登-符滕堡州城市巴特申博恩正式启用,旨在开发太阳能发电潜力、推动德国能源转型。据德新社报道,该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设在一个以砂石坑蓄水而成的人工湖上,由2.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覆盖面积8公顷,装机容量15兆瓦。项目从2021年开始规划,今年2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扩大其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份额。同时,随着光伏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如何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地运维光伏发电系统越来越被重视。10月22日(下午14:00),福禄克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邱守信将在线上与您一起分享
10月17日,深圳市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长期失效判定规范》。将于2024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中提到,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总体要求、系统接入方案、
近日,永福股份主编的能源行业标准《海上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在福州圆满召开。审查会专家组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能建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中交集团等专家组成。永福股份副总工程师兼首席设计师刘蔚、副总工程师宋启明、发电事业部主任工程师王馨、林进东,室主任张起超等参加会
8月30日,《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启动会暨起草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福建福州顺利召开。该标准由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永福股份、永福绿能联合牵头主编,列入2024年第一批福建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批准立项。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福建省分布式光伏发
8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意见(深市监通告〔2024〕132号)。这5项地方标准分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规范》、《长期失效充电桩认定及评价规范》、《口岸查验场地及业务技术设施建设规范
8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意见(深市监通告〔2024〕132号)。这5项地方标准分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规范》、《长期失效充电桩认定及评价规范》、《口岸查验场地及业务技术设施建设规范
6月13-15日,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SNEC光伏论坛形式也格外丰富多彩,涉及光伏产业未来市场趋势分析、合作发展策略、各国政策导向、行业最前沿技术、光伏金融等,是向业界展示成果的最佳机会,其中特变电工新能源向业界奉上了精彩演讲。面对电
4月3日,集邦新能源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状况:硅料成交量偏低,下游观望情绪延续,但考量到下游需求仍有支撑,故交易量暂有保障。供给动态:预计4月多晶硅产量约10.3万吨,整体
4月1日,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涉及光伏产业链项目15个,涵盖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光伏胶膜、光伏背板等。原文如下:《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业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2025年3月19日附件: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
4月3日,InfoLink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价格本周硅料价格持稳,暂时无变动。硅片厂家直接采购国产块料现货执行价格,约落在每公斤38-43元范围,主流厂家交付价格落在40-42元人民币、二三线厂家则约落在39-40元人民币。国产颗粒硅当期交付以主流厂家供货为主,价位落在每公斤37-39元人民币,报价
4月2日,InfoLinkConsulting发布本周光伏供应链价格。价格说明
4月2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多晶硅价格维持稳定。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较少,
4月2日,集邦新能源发布光伏产业链价格情况。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4月2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报价为38元/KG,企稳不变。本周M10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依旧为1.1元/片;G12价格维稳在1.65元/片。N型182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3月26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1/KG,N型致密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0/KG。N型颗粒硅人民币价格为RMB38/KG。非中国区多晶硅料美金价格保持在US$19KG。M10单晶硅片人民币报价保持在RMB1.1/Pc;美金报价为US$0.139/Pc。G12成交价格为RMB1.65/pc;美金报价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期2025年三月和四月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产业链价格上升。中国于2025年一月底、二月初接连公布光伏发电和新能源电价相关规定,若光伏发电项目于5月31日后并网,将不再享有固定收购电价,而
3月27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片价格。本周硅片价格保持上行态势,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在1.20元/片,周环比涨幅0.84%;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45元/片,周环比涨幅3.57%;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50μm)成交均价在1.55元/片,环比持平。
3月27日,集邦新能源公布本周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状况:部分厂商进入下月订单签订阶段,但成交量偏低。目前,下游行情交易火爆,但产业链大部分厂商对‘531’后的行情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
3月27日,InfoLinkConsulting公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价格本周硅料价格持稳,暂时无变动。硅片厂家直接采购国产块料现货执行价格,约落在每公斤38-43元范围,主流厂家交付价格落在40-42元人民币、二三线厂家则约落在39-40元人民币。国产颗粒硅当期交付以主流厂家供货为主,价位落在每公斤37-39元
4月3日,集邦新能源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状况:硅料成交量偏低,下游观望情绪延续,但考量到下游需求仍有支撑,故交易量暂有保障。供给动态:预计4月多晶硅产量约10.3万吨,整体
4月1日,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涉及光伏产业链项目15个,涵盖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光伏胶膜、光伏背板等。原文如下:《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业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2025年3月19日附件: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
4月3日,InfoLink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价格本周硅料价格持稳,暂时无变动。硅片厂家直接采购国产块料现货执行价格,约落在每公斤38-43元范围,主流厂家交付价格落在40-42元人民币、二三线厂家则约落在39-40元人民币。国产颗粒硅当期交付以主流厂家供货为主,价位落在每公斤37-39元人民币,报价
4月2日,InfoLinkConsulting发布本周光伏供应链价格。价格说明
4月2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多晶硅价格维持稳定。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较少,
4月2日,集邦新能源发布光伏产业链价格情况。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4月2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报价为38元/KG,企稳不变。本周M10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依旧为1.1元/片;G12价格维稳在1.65元/片。N型182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3月26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1/KG,N型致密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0/KG。N型颗粒硅人民币价格为RMB38/KG。非中国区多晶硅料美金价格保持在US$19KG。M10单晶硅片人民币报价保持在RMB1.1/Pc;美金报价为US$0.139/Pc。G12成交价格为RMB1.65/pc;美金报价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云南震感强烈。综合各方消息来看,此次地震对我国光伏硅片拉棒核心的西部产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已经影响到银川、内蒙部分产区。目前对较远地区影响主要以断线为主,预计短期即可恢复。但云南、宜宾地区影响较重,部分厂家甚至出现焖锅、炸棒、炸炉等情况或将对后续较长期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期2025年三月和四月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产业链价格上升。中国于2025年一月底、二月初接连公布光伏发电和新能源电价相关规定,若光伏发电项目于5月31日后并网,将不再享有固定收购电价,而
3月27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片价格。本周硅片价格保持上行态势,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在1.20元/片,周环比涨幅0.84%;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45元/片,周环比涨幅3.57%;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50μm)成交均价在1.55元/片,环比持平。
3月27日,集邦新能源公布本周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状况:部分厂商进入下月订单签订阶段,但成交量偏低。目前,下游行情交易火爆,但产业链大部分厂商对‘531’后的行情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