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修订中的新一轮新能源并网标准,正将一些无用的技术要求纳入并强制执行,这无疑是在扼杀来之不易的新能源产业。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规定》GB/T-19963-2011自发布以来已经执行到了第六个年头,当时风电行业内关于这个标准的争议和讨论,以及随之而来的大改造过程和几十亿元的改造投入还历历在目,岁月如梭,新的一轮修订工作已经开始。
过去的6年新能源发电高速发展,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由微不足道的补充电源成为了占比5%的重要替代能源。遗憾的是,当时寄希望于用规范的电网技术标准来解决刚露苗头的技术矛盾,也许收到了短时的效果,但旋即就在更大更难解决的体制和利益矛盾面前一溃千里,弃风弃光问题逐年恶化。时至今日,我国在电力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并不落后的情况下,以高于世界常规水平10-20倍的限电率(部分地区限电率高达30%-40%)为代价,维持运行着仅相当于美欧等国一半甚至几分之一电量贡献率的新能源电源。
常年的弃风弃光以及新能源、火电、电网、政府机构之间交织的利益格局冲突,已经剪不断理还乱,一段时间出现了一种倾向,即想尽办法把弃风弃光这样实质上由于体制约束和利益格局冲突导致的复杂问题,描述为“客观的技术挑战”。
这显然对很多方面是有很大好处的:因为局部利益没理顺而导致新能源的空前浪费,相关各方毫无疑问难逃“不顾大局”的诟病;如果主要因为“技术挑战”导致不能消纳,则变成了大家都不得不尊重的“客观现实”。如果事情仅止于此,倒也无伤大局,毕竟现状是体制与利益矛盾交织的产物,不能简单归咎于任何一方,更不能归咎于个人。如果上上下下都认可“技术上不可解决”,起码可以让企业和个人不要承受太大的压力。
然而,如果演员入戏太深,假戏真做,开始为某些似是而非的“技术挑战”找起解决手段来了,还强行让新能源企业为这些手段买单,那问题就变味了。新能源装机是全社会的财富,尤其是一多半都是央企的资产,都是人民的财产。人民的血汗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投资了清洁发电资产却不让发清洁电造福社会,非要烧煤,这先按下不表,还要再往里面砸进巨额的改造费用,去圆那些个“技术挑战”的戏码,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新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规定》以及一系列分项细则行业标准,就在这个阴影下,在2015年底启动。
如果说弃风弃光问题恶化的头一两年,业内还有很多争论的话,现今恐怕矛盾各方从上到下都不会否认,资源是否能够市场化配置,或者经济低碳最优配置,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冲突,才是这个问题的源头和关键。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当他们的新能源电量占比达到我们目前水平的时期,其无论整体电源装备还是信息化水平都远远不如今天的我们,一次能源结构也只有少数比我们条件更好,可他们几乎没有限电,至今如此。因此,指望靠提高某些技术要求就能“解决机网协调问题”,恐怕连提出来的人自己能够相信多少都是个问号。
具体的标准修订内容很多,三天三夜也讨论不完,仅仅举几个例子吧:
新能源必须提供模拟转动惯量、强制参与一次调频
“转动惯量”是指传统发电机转子的物理转动惯量在电力系统动态特征中的表现;“一次调频”是指系统中的部分电源应当留有一定的出力冗余,并且自动根据实时测得的系统频率快速调整,以在系统中发电和用电突然产生较大的不平衡,频率快速偏离50Hz工频的情况下,尽快将系统频率支撑住。两者均是传统理论中电网频率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5年9月华东电网锦苏线出现闭锁故障,系统瞬间丢失了约500万千瓦电源,随后的频率下跌远超预期,实际原因是网内电源(主要是大容量火电)一次调频能力严重不足,区外特高压直流电力大量馈入导致系统转动惯量下降,以及原有仿真建模需改进等等(见《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7):149-155,华东调度主导的事故分析)。但神奇的是,此次事故原因随即被迅速引申到新能源行业,提出了“新能源电源不具备常规的转动惯量,严重减少了全系统转动惯量,因此频率下跌更快”,“新能源电源必须参与调频”,最后不断演绎,终于炼成了一套“虚拟同步电机”理论,也就是要求新能源电源必须在任何特性上都符合传统的同步电机模型。真正导致系统惯量减少的原因“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馈入”反而被有意忽略了。新能源成为特高压输电的“专用背锅侠”。
就算忽略那个事实上的“主犯”特高压,“虚拟同步机”看似一环一环的推论,逻辑充满了似是而非和矛盾,只是行外人士不易发现罢了:
系统转动惯量的减少,是实实在在减少同步机运行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因为并网新能源多了而关掉相应多余的火电机组。然而事实上至今为止,两大电网公司控制区内没有任何一家调度机构会因为新能源多了而大量关掉火电(火电自身太多了导致部分被关掉自然与此无关)。他们只会让火电压低出力以空出新能源发电的空间。因为,调度需要保证,如果下一刻钟所有的风和光都没了,这些在线运行的火电站也能立即顶上支撑住所有的负荷(这个极为保守原则其实也是现在“灵活性不足问题”的根源,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巨大的浪费,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读张树伟的文章《系统“调峰服务与辅助服务”是啥意思》,《风能》杂志2017年第10期)。因此粗略的来看,无论当天网内是否有新能源机组发电,需要并网并运行的常规机组数量并不会有很大差别。其差别只是这些常规机组是全力运行还是低载运行提供备用而已。
既然该在的传统机组们绝大多数都在线,谈何严重减少全系统转动惯量呢?机组带给系统的转动惯量可和它是重载还是轻载没什么关系。再退一步说,系统的转动惯量不仅仅是火电机组提供的,相同容量的水电机组提供的转动惯量远大于火电;此外还有大量的转动惯量来自于负荷侧由电网电直接驱动的旋转设备,通常是各类工业用电机。(随着电力电子拖动产业的发展,这部分正在明显减小倒是真的)。更不用说事实上特高压直流一条线路就能将上千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惯量“归零”。由于来自特高压的远方电能实实在在地对本地电源形成了永久性的替代,这部分机组是真的停下去了,其对应的惯量自然就从网上消失了。
在这种客观事实下,竟然有人提出:只占到全网5%发电量的新能源机组“严重减少了系统的转动惯量”,岂不是滑稽而令人哭笑不得的“神推论”?
也许未来新能源真的成为最重要的电源主力的那一天,这个说法会开始有点道理,那么,悖论来了:
为什么在一个新型发电装置为主的系统中,还必须去模拟传统同步机的性状呢?为何不是反过来呢?为什么不是各取所长呢?不能因为我们研究了100年的同步电机,对它最熟悉,就形成这样的路径依赖吧?这才是科研真正应该投入的方向,而不是卯足了劲削足适履。
至于“新能源电源必须参与调频”这样的结论,就更加是借题发挥了。就华东那次事故而言,结论其实很明确:网内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响应普遍不合格(大机组合格率仅30%,中小机组尚无统计)。不知什么样的逻辑能够推导出“因此新能源需要参与调频”。要知道15年底华东网境内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过5%,平均出力恐怕1%多一点,这样的细小胳膊不知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监管机构出几个短差,下几个文件,随机抽检几个火电的一次调频响应,产生的效果足以让新能源的任何改变都忽略不计了。
其实真正的杀招在这里:参与调频的电源是必须留出足够旋转备用的!某些方面直接提出:因为必须参与调频,所以新能源电源必须常态限电其总容量的6%-10%以备不时之需,无论是不是真的不能消纳!(注意是总容量的6%-10%,新能源无论是风还是光由于自然禀赋因素通常平均利用功率也不过11%-30%,这意味着平均弃电30%以上),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图穷匕现”的故事。如果真的实行了这个参与一次调频的要求,再给大家粗略地算一个数: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7亿千瓦,年平均功率按额定功率的25%计算,上网电价按全国平均0.5元/千瓦时,备用6%额定容量参与一次调频,将造成全国每年限电损失电量约890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约446亿元。光伏发电由于利用率只有风电一半上下,损失比例比风电还要高得的多,基本接近于不让发电了。
为什么一个出趟差检查几次就能有效的事情,却有人想出、并力推永远放弃全网1/3以上的清洁电力,还几乎注定没有效果的解决方案呢?这其中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即使是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西北东北,由于他们是毫无疑义的大送端,如果同样的直流事故发生,只会面临大量的功率过剩,那自然也不需要新能源出来顶出力,赶快麻利的切除,别发了才是正事儿。
这个“新能源调频”究竟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恐怕给常态的高额弃风限电这种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找一个固定明确的“合法理由”算是一个效果,亦或者是为现有频率稳定问题找一个“背锅侠”?
风电和光伏的高电压穿越能力
所谓“高电压穿越能力”,就是说当电网由于故障等紧急情况短暂出现高于额定电压范围的电压时,设备应该能顶一段时间不要脱网以扩大事故。
随着三北地区大型特高压直流线路投产,某些机构越发急迫地要求新能源电源具备“高电压穿越能力”,而且是全世界最高的“高穿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模模糊糊一句“电网由于紧急故障导致网内高电压”,似乎是不愿意阐述太多细节。然而细节出魔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7日,东方电气旗下阿勒泰东津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东方电气布尔津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储能系统EPC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东方电气布尔津风电项目计划装机规模1000MW,在布尔津县风电项目内,项目配置25%/4h储能系统,储能规模250MW/1GWh。东方电气布尔津100
上半年,华能西安热工院在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新型储能耦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和技术监督数智化创新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共有2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学会等一级学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技术、新能源电站跨系统
7月7日,东方电气集团旗下木垒东吉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了东方电气木垒100万千瓦科技创新实验风场项目储能系统EPC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木垒县境内,总承包范围为:本工程储能系统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土建、电气等所有专业;投标人提供储能厂区的全部设备(含抽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4日午间,国家电网经营区负荷达11.96亿千
近日,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内蒙古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批复》,该项目由内蒙古华电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建。根据批复,内蒙古华电达茂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MW,其中,风电700MW,光伏300MW,安装70台单机容量为10MW风力发电机组、614770块610Wp半片
7月7日,湖北省能源局公布了《湖北省2024年第二批新能源发电项目名单》,此次公布的新能源项目共32个,容量187.812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25个,装机容量157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7个,装机容量30.812万千瓦。详情如下:省能源局关于公布2024年第二批新能源发电项目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市(州)发改委(能
7月7日(今天),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就在前一天晚上,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4日,云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信息显示,禄丰市新能源发电制氢合成甲醇一体化项目备案获批。据悉,该项目单位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代码:2507-532331-04-01-659588;建设地点: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项目总投资额:670476.14万元,其中企
车网互动需要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仍面临硬件革新、平台完善、运行安全等多重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看,车网互动技术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互动放电两大环节。目前业内认为,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相对成熟,反向放电能力提升仍面临挑战。从整体运营角度看,V2G技术的关键突破点有两个:一是电池的耐久性,直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电力交易是服务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和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新能源更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谢开。《国家电网》:
近日,国家电投、中核汇能、华能电力、广东省电力开发、山西粤电最新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全资产业化子公司,负责实施集团公司B类科研课题项目--高效品体硅铜栅线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产技术开发。公司2017年9月在北京注册成立
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一排排白色的风机叶片随风飞旋;楚雄的荒山坡地上,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云岭大地绿能涌动,新能源发展跑出了“加速度”。6月8日,云南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容量跨越5000万千瓦大关,达5006.8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至今,云南全省新能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5日上午,晟运储能与江苏峰业集团在江苏扬州迎宾馆贵芳园会议厅举行“广西南宁良庆区新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期2*100MW/200MWh”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100亩。项目总容量为4*100MW/200MWh,分两期建设。晟运储能作为本项目的核心设备提供方,将全面负责储能系统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浪潮中,构网技术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商业化时代。全球首个在高海拔、极低温、弱电网场景下成功应用的构网型储能电站——西藏改则30MW光伏+6MW/24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凭借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该项目不仅破解了高海拔、弱电网地区新能源并网的技术难题,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4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内蒙古鄂尔多斯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总投资112亿元,占地面积约1100亩,
热浪来袭,电力迎峰度夏大幕开启。截至目前,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2.4亿千瓦,同比增长6.1%,比历史最高负荷仅差1000万千瓦。据南方电网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将达到2.7亿千瓦。6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22个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建设线路总长度达1.1万千米,输电
7月2日,贵州六盘水钟山区能源局关于自然人、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提示。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指自然人利用自有住宅、庭院投资建设,与公共电网连接点电压等级不超过380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指非自然人利用乡(镇、街道)村(居)
6月29日,云南电网公司申报的云南省绿色能源并网消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申报批筹评审顺利通过,为全省绿色能源的高效并网与消纳提供了坚实的计量技术支撑。精准的计量测试不仅关系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效率,更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绿色能源并网消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应运
7月2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对李传芝、罗坚、郑念辉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玉环大力发展海岛电力事业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浙江省积极支持台州市、玉环市电网建设发展。玉环当前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十四五”期间为满足玉环新增供电及新能源并网需求,已相继在玉环投产220千
近年来,英国电力系统饱受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困扰,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这一数字远超英国目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了6年,其中约有30%的装机需等待长达10年以上才能并网。并网积压问题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30日,四方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公司业务布局情况。构网型技术方面:公司基于对电网互动的深刻理解,充分利用构网型技术在弱系统频率电压主动支撑、交流保护适应性、宽频阻抗特性及振荡主动抑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在不同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构网型SVG和构网型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30日,江苏华电仪征120MW/240MWh风光集中配建储能项目成功投产。项目位于江苏华电仪征热电有限公司西区闲置用地,占地约47.8亩,储能规模120MW/240MWh,采用酸铁锂电池技术,配置24台5MWPCS升压一体机,搭配48套5015kWh储能电池预制舱,并配套建设220kV升压站,构建起“储-转-
7月7日,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明确,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不作要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小型地面电站光伏发电项目归于集中式光伏
从温州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公司官微获悉,浙江温州轨道交通首个车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据悉,项目由市铁投集团下属资产公司实施,利用轨道交通S1线、S2线部分高架车站、工作井和控制中心大楼的闲置屋面,加装分布式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达8.13MWp。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730.48万kWh,年均可减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6号提案办理答复意见的函。答复文件明确,现阶段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中央巡视、审计和监管要求,加之电力供需形势逆转、市场公平性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全水电战略长协交易已不可持续。鉴于国家能源监管
7月7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财政局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内容指出,支持新能源发展。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
7月7日,浙江省能源局正式印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文件明确,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不作要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小型地面电站光伏发电项目归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提到,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一图读懂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提到,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一般工商
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工业、信息通信、能源、互联网、金融、公共机构6个领域,对照《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推荐一批能效水平高且绿色低碳、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的绿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类型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
2025年6月28—30日,随着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宁国运盐池92万千瓦光伏项目、宁东绿科164万千瓦光伏项目、星海新能源平罗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陆续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国首个省域绿电园区第一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60%,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