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技术正文

中科院化学所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7-06-26 11:15来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光伏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称OSCs)是一种转化太阳能为电能的新型器件,评价其性能的主要参数是能量转换效率(简称PCE)。目前,研究人员将聚合物或小分子作为电子给体材料和富勒烯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制备的OSCs都取得了超过11%以上的PCE。近年来,为了改善富勒烯类受体材料在吸收光谱和分子能级调制上的困难,研究人员将研究的中心转移到非富勒烯类电子受体材料上,开发应用了多种高性能的电子受体材料,例如聚合物N2200、小分子ITIC等,基于此的OSCs表现了十分优异的光伏性能。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研究员侯剑辉课题组研究人员同时对OSCs中给、受体材料进行了优化,并基于此制备了OSCs,实现了超过13%的PCE,该效率是目前OSCs领域报道的世界最高结果(J.Am.Chem.Soc.2017,139,7148–7151)。他们将氟原子分别引入到聚合物给体PBDB-T和非富勒烯受体ITIC上,设计合成了新型的给、受体PBDB-T-SF和IT-4F(如下图所示)。新型给、受体材料的吸收性能比原来有明显的提高,使得相应OSCs的短路电流密度有了大幅的提升,获得了13%的PCE,并得到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认证。此外,该OSCs可以在较宽的膜厚范围内和较长时间的存储中保持优异的性能,这对OSCs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光活性材料的分子设计与优化可以有效地提升OSCs的PCE,同时也证明了非富勒烯型OSCs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工业化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聚合物给体和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应OSCs的伏安曲线

原标题:化学所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有机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光伏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