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编者按:曾几何时,光伏还是实验室里的蓝色硅片,想象中的光伏人,也是穿着白色大褂、做着实验的文弱书生。后来,光伏产业从经历烈火烹油、门庭冷落和起死回生,在这个过程中,有10个人,敢于以草莽姿态行走光伏“江湖”,今天,纵使在业内也已称得上有名有号。
他们之中,有技术傍身的归国派,满身激情的本土派,颠覆传统的跨界派,神话背后的资本派,还有借力IT的创新派……虽不是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强,但他们或因资本故事迅速走红、或因口水之争声名鹊起,亦或因技术突破闻名市场。
派系不同,标签不同,十人的经历也各有不同。但当我们回顾他们的“江湖”故事时,会发现,其中不仅有让人侧目的精彩章节,还有予人启示的独门绝招。
海归派:太阳神pk圣斗士
在今年的中国光伏大会上,施正荣与瞿晓铧又坐在了一起。作为1998年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光伏会议的三位海归科学家之二,两人已相识18年。
面对问题“眼前的自己,是不是曾经设计的自己?”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是”。
两人关注点有交集,也有分离。交集是为光伏产业发展壮大而满足、而欣喜,分离在于两个人对自己、对企业的定位——施正荣始终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因看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希望而下海的科学家,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标是光伏组件生产成本的一降再降;瞿晓铧的目标不在事,而在人,“2003年做企业愿景时,阿特斯提出要在五年以内创造五个百万(人民币)富翁,既所谓的‘505计划’”。
施正荣与瞿晓铧,两人身份相似,都是外籍华人,都是中国光伏产业界的大佬;经历也雷同,施正荣1988年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毕业后曾在澳洲短暂工作,于2001年1月带着技术回国创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瞿晓铧1986年获得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赴加拿大留学,先后于1990年获得曼尼托巴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之后曾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与生产管理工作,2001年10月创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创业几年之后,两个人都在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过程中成了“风口上的猪”。
但无锡尚德在2013年被迫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施正荣也失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位;阿特斯却一直不温不火地保持着扩张。
讲故事的人当然更偏爱施正荣,因为他的故事够多、够精彩。在熬过最初几年的亏损、实现盈利后,无锡尚德拿出“只争朝夕”的架势迅速扩张。2005年,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让施正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富有的人;200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从此世界光伏产业满满地都是中国故事。在那些年,施正荣成了美国媒体口中的“环保英雄”,成了英国媒体口中“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成了中国媒体口中的“太阳神”。
然而,随着2012年5月份CSF反担保骗局曝光,无锡尚德的财务危机开始暴露在聚光灯下,直至企业最终破产,施正荣落了个“袖手旁观”的“罪名”,一系列牵涉他个人利益的关联交易被反复炒作,他几乎被贴上了“中饱私囊”的小人标签,以至于他自己只能无奈地回应“不要相信报道,相信报道我就是个坏人”。
当冷静地分析两人的企业家才能时,喜欢看《士兵突击》的瞿晓铧显然更懂得“不抛弃、不放弃”的斗士精神。无锡尚德失败的原因很多:面对当时多晶硅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无锡尚德2006年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固定价格(100美元/公斤)的多晶硅10年期长单,导致随后在多晶硅价格暴跌后公司生产成本居高难下,2011年不得不支付2.12亿美元提前结束了合同;在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的情况下做出扩张的错误决策,同时花费巨资研发薄膜电池;2011年底开始的欧美“双反”让已然面临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等等。
相比于施正荣,瞿晓铧的经营策略则更加稳健、更加坚持,在多晶硅价格暴涨时,宁愿忍受毛利率的持续下滑也坚持不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2010年、2011年,苏州市政府曾两次找到阿特斯,让其扩大产能,政府给予支持,瞿晓铧碍不过情面不得不答应,但“直觉告诉我,这个产业已经开始过剩了,我想我就拖一拖吧,观察观察。结果观察了一年多,大家开始形成产能过剩的共识”,阿特斯最终避免了一场劫难。
对外,众所周知,无锡尚德自创立至破产清算,与无锡市政府始终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评论称施正荣“成败皆因政府”;瞿晓铧却不想与政府“绑”得太紧。对内,在企业管理方面,施正荣似乎也比不过瞿晓铧,从其对创业元老、管理团队的不断“清洗”,与阿特斯“共同富裕”愿景的对比中,可见一斑。
诚然,这些分析都属于“事后诸葛亮”,彼时彼地处于事件中心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外人无从知晓,施正荣自己回忆说:“你让我再回忆起来,我还真不能说哪一个具体的决策是错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企业面对的环境错综复杂,太复杂了!”或许,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时移势迁,当初成就他的人、时、势,最后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因此他必须出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也是施正荣一直所坚持的,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科班出身”,他给自己的使命是“通过创新降低光伏组件成本”。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做着企业家的事,在顺风顺水时自然没有问题,一旦遇到逆境,偏执、激进、理想化、棱角分明的行为方式,便注定了他不如瞿晓铧在光伏产业界走得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保持增长,产业供需错配加剧,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在行业自发性调整作用下,各环节开工率下降、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产业链价格已出现一定企稳信号。海外方面,我国光伏仍面临贸易壁垒围堵加码,海外产业竞争加剧等问题。展望2025年,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就分布式光伏在备案、并网等方面给出新的要求。根据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变化,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政策解读。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户用光伏发展迎来新变化#x2014;
当前,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光伏行业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特别受企业亏损运营影响,光伏组件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推动行业重回高质量发展,保护客户利益,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响应行业呼吁,拟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权威第三方质检机构,将针对组件产品特别是分布
1月10日下午,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的组织下,光伏行业高质量对外贸易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晶澳科技执行总裁杨爱青、爱旭新能源董事长陈刚等30家光伏行业企业代表以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出口信用
2024年,产能过剩持续发酵,多晶硅价格一再突破底线,组件价格进入肉搏阶段,也由此带来了低价低质的隐患。“极致内卷”下,部分企业走向破产终局。利好的一面是,光伏技术在这一年终止了“尺寸”之争,企业重新聚焦光伏效率,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欣慰的是,重重挑战下,光伏行业仍不负所望,贡献出
能源清洁化是人类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光伏作为一类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人类的碳排放和对传统化石燃料依赖,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光伏技术开发和应用,光伏项目已遍布世界各地,作为光伏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福禄克不断创新,为用
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案例情况。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模型,通过定期收集、分析与整理光伏行业成本信息并对外发布,供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2024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组织召开成本模型专家
12月19日,“碳索”·共话2025——能源新质生产力行业论坛将于深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召开。届时,国合能源研究院院长王进将担任主持,创维集团、开沃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北大汇丰商学院魏炜教授,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裁杨爱青,越秀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余及深圳创维光伏科
光伏“自律”愈演愈烈。上周,最高层会议再次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实际上,“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光伏行业已经非常努力,甚至成为其他行业的“表率”,“自律”措施也不断升级,从价格自律,到产能自律,备受关注。不过,大家更关心“自律”效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批准发布18项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其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如下:T/CPIA0028.1#x2014;2024《光伏组件用玻璃第1部分:前板减反射膜玻璃》T/CPIA0028.2#x2014;2024《光伏组件用玻璃第2部分:双玻组件背板增反射膜玻璃》T/CPIA0088#x2014;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光伏组件
2024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东方日升受邀出席活动,公司产品总监宋毅锋发表了题为《高效组件技术创新趋势及产品价值》的主旨报告,分享了东方日升在光伏组件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创新成果。宋
近日,澳大利亚初创公司Siltrax宣布获得CEFC700万美元投资,帮助其开发为一系列重型和物料搬运车辆提供动力的技术。据悉,Siltrax的新型燃料电池技术使用由硅制成的双极板,而不是更常用的石墨或金属材料,来生产更薄、更高效的极板。Siltrax技术有潜力用于重型长途卡车运输领域,其续航里程、加油时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澳大利亚初创公司Siltrax宣布获得CEFC700万美元投资,帮助其开发为一系列重型和物料搬运车辆提供动力的技术。据了解,Siltrax技术由著名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家施正荣博士和半导体专家朱景兵博士开发,公司在硅基材料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其中,施博士创立了尚德电力,是世界
今日,在2023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论坛对话环节,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岩、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陈国光、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
11月19日,隆基绿能在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宣布,已收到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造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26.81%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新世界纪录的诞生?今天《对话》节目聚焦中国光伏
时隔近二十年,光伏行业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产业,从上游制造到终端应用,投资者蜂拥而至。然而,作为政策性及周期性尽显的行业,“光伏造富”的传奇也并非易事,在此倒下的首富故事仍旧历历在目。施正荣中国光伏商业化的开端,离不开一个人,那便是被称为“光伏教父”的施正荣。1963年2月10日,施
2022年1月8日,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迈新能源)在江苏扬中市举行了隆重的1GW轻质光伏基地投产典礼。扬中市政府领导、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院士及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典礼上,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院士向扬中市各级主管部门对上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施院士坚信,在
不到十年,我国光伏产业便实现全产业链替代,中国光伏打出了名号。
过去世界依赖于上亿年前的阳光,今后的世界,阳光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所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目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极其深远和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硅基能源大有可为。”施正荣在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的发言。
11月12日,Sunman(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宣布,已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中,澳洲政府所有的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EFC)注资了700万美元,其他参与的投资者包括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公司,SouthernCrossVenturePartners和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博士。施正荣表示,CEFC的支持将使Sunman加快其在澳大利
1839年,光伏发电技术诞生,1954年,全球第一块太阳能板诞生,至今,全世界太阳能发电产业应用才刚刚走完66年。在我国,第一块硅单晶在1958年被研制出来;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光伏发电技术的市场化应用;2001年,曾经风光一时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9月16日,中国光伏企业
说到光伏发电,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环保的发电方式,为了加快农村改革,我国就在农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想提高农民的效益。当时许多光伏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在近几年光伏发电却惨遭滑铁卢。曾经有两位中国富豪都败在了光伏产业上,他们分别是汉能集团的李河君以及尚德集团的施正荣。1991
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钟摆永无停歇,时间慢吞吞疾驰而过。驹光过隙,又是一年,来不及拉满仪式感,甚至连感叹也只是瞬时一声惊呼,你我又埋下头继续赶路。岁月你别催,该承担的我不推。说到底,谁又不是时光阡陌上的木牛流马呢?时间走,我也走,剧本千姿百态,压力各有不同,
在9月24日举办的第九届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大会上,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储能与新一代电力系统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朱共山表示,根据国家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在2027年前取得实效,这标志着三年内电力系统将实现初步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将为储
2024光伏市场,尽管难掩低落,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众多企业的创新坚守、砥砺前行,是众多光伏人对行业明天的坚信。光伏市场的信心到底在哪里呢?北极星消息,9月19日晚,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通威股份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正泰新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在“SNEC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开幕式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演讲中提到,“光储度电成本在江苏可以做到0.51元,蒙西实现0.39元,与煤电价格基本一致,正朝着均价0.3元的目标迈进,光储平价已经实现。随着碱性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
6月11日,第十七届全球光伏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出席并演讲。朱共山指出,时隔一年再见面,光伏产业变化两重天。行业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截止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
日前,在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350GW左右,明年光伏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光伏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朱共山还提到,从全球的空间格局来看,欧洲能源价格的上升,带动了户用光伏需求迅速上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在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主题演讲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光伏平价的下一站,是锂电平价、储能平价。他表示,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GW左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在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放眼未来,新能源的技术革命、场景革命、数字革命等,正以燎原之势,席卷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甲醇、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资源、
4月14日,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一行专程来访协鑫,与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就光伏行业展望、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等务实合作进行交流。置身未来能源馆,朱共山向李振国详细介绍了协鑫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在硅、锂、碳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一系列产业全新布局、科研创新以及转型升级等情况。朱共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近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企业家高峰论坛上发言。朱共山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硅材料和锂材料作为两大战略性新兴材料,正在能源转型变革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朱共山强调,锂材料是未来的“新油气”,实现“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表示,让电力变算力,让算力变生产力,移动储能未来将大有可为。朱共山指出,电动汽车可通过特定技术变成可控的分布式储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双赢。“电动汽车的储能属性尚未被挖掘和变现。通过V2G技术与有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