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阴的故事:聊一聊台湾光伏的那些年

2016-01-26 09:06来源:国家能源报道作者:赵坤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台湾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象七十二变

“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

然而,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有些不堪一击。进入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七十二变”,让如日中天的台湾光伏产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辉煌之后落入谷底。

2011年初,面对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后来居上,以及韩国后起之秀的急起直追,台湾太阳能电池供应商遭遇困境。再加上2011年太阳能电池供过于求,且单价直落,台湾中小型太阳能电池企业经营挑战加剧。由于专注于供应链某一环节,这些制造企业受到整个行业低迷的重大打击。

2012年上半年,台湾光伏企业巨头茂迪净亏损达32.09亿元新台币,新日光能源科技净亏损21.79亿元新台币……此情此景,与当时海峡对岸的大陆光伏企业的境遇如出一辙。面对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和激烈竞争,光伏制造企业面临了严峻的生死存亡般的发展危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大陆企业遭遇“双反”,又给了台湾光伏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2011年以来,大陆光伏企业为规避“双反”而纷纷取道台湾,客观上也促进了台湾光伏行业走向又一个繁荣。据统计,在欧美对大陆光伏产品实行“双反”期间,台湾生产电池片的企业产能在2013~2014年间迅速升至12吉瓦。

面对市场压力,台湾企业反应迅速,出现大企业并购小企业的热潮。其中,台湾最大的光伏企业茂迪连续收购新日光、联景,成为产能集中化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企业,不仅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还进一步实现了集中专业化的生产。

“跟大陆一样,台湾的制造企业也经历了洗牌的过程。但总得来看,相对于大陆企业,台湾企业比我们的眼光更长远一些,也更加理性。不会有太多盲目的抉择,更加看重市场的需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有先进的电子行业做基础,台湾的光伏制造企业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他们获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较我们更便捷。”

而在这期间,两岸产业间的融合也日渐密切。台湾当地应用市场仅有0.5吉瓦/年,市场空间极小,而且台湾光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金向海外扩张,但毫无疑问,大陆的市场为台湾光伏企业提供了最佳的保障平台。两岸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台湾企业在产业链上游的加工领域独具优势,而大陆企业则在电池、组件等领域深耕细作。

原标题:光阴的故事:聊一聊台湾光伏的那些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台湾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