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业回暖 技术创新打破成本僵局

2015-11-03 09:13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毛小北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在许多适合建大型光伏发电站的地区,其工业并不发达,当地电力消纳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而在加大力度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同时,电网等配套设施却没有同步跟上,电网输送能力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并网,弃光率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卓创资讯光伏分析师孟鹏告诉记者,“造成弃光率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就是火电的成本比光伏发电更低,光伏发电要达到‘平价上网’才能有优势。”

电发出来却没法上网,无法上网则意味着没有收益,那对企业而言就是得不偿失。孟鹏表示,想要达到平价上网,最主要的就是依靠电站建设成本降低,补贴的及时到位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萧函表示,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掌握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国有化能力提高;光伏制造业技术有一定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下降。在技术创新上,我国在智能光伏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而且我国可以使光伏晶硅电池向20%以上转化,甚至达到22%。

遗憾的是,作为深度依赖补贴的行业却依旧面临补贴不到位的困境。数据显示,补贴缺口在今年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限电接近200亿千瓦时,补贴拖欠近200亿元。两个“200亿”已经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而这200亿中,仅15家光伏电站营运商的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超过100亿元。补贴不到位,必然加大企业的生存压力。

而就在上个月底,一份由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宣布将会逐年下调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孟鹏表示,在补贴进展缓慢的同时下调电价短期内对电站收益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内挫伤企业建设光伏发电站的积极性。但是从长远看,逐步取消补贴实现“平价上网”依旧是大势所趋。

孟鹏告诉记者,光伏企业应该加大对光伏组件的技术投入,进一步降低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从而应对电价下调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而国家应该加快落实补贴到位,避免光伏企业在面对现金流趋紧的同时还要增加垫付补贴的财务成本。

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

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技术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入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光伏发电站项目投资较大,且目前来看收益并不稳定,光伏企业想要通过银行获得资金相当困难。孟鹏告诉记者,国有企业在资金获取上还好一点,但民营光伏企业想要获得资金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利息偏高,这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互联网的融入以及众筹的逐渐被认可给了光伏企业全新的融资渠道。

原标题:光伏产业回暖 技术创新打破成本僵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