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企业正文

孚日折戟光伏 演绎跨界转型狂欢背后的无奈

2015-01-09 09:42来源:光伏产业观察关键词:孚日股份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孚日股份意图打造家纺制品和光伏电池双轮驱动格局,目前情况如何呢?

当企业把一个产业规模做到极致后,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多元发展?这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一度大举投资光伏项目,意图打造家纺制品和光伏电池双轮驱动格局的孚日股份,最终还是在投入巨额资金的6年后,选择将一切回归原点。一进一出,孚日股份却不得不付出高达2.3亿元的代价。

黯然退场

孚日股份公告称,鉴于公司投资的光伏项目未能实现收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拖累较大,公司拟将光伏项目相关设备全部出售,出售价格不低于5805.82万元。

孚日股份拟出售的资产主要为其投资的30兆瓦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及附属设备。该资产账面原值8.07亿元,已计提折旧2.26亿元,资产减值准备2.06亿元,账面净值3.75亿元。评估值为5805.82万元,较账面净值减少84.51%。

该公司表示,预计本次交易将产生损失2.3亿元,将减少2014年净利润约1.7亿元,计入公司2014年度经营业绩。

孚日股份称,预计成交价格将与该部分设备账面价值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光伏产业整体不景气,产品销售价格不断大幅下降,该生产线初始投资金额较大,生产成本较高,自投产以来,生产数量逐年下降,开工率较低,产品销售价格竞争力较低,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状况,至评估基准日该生产线已处于闲置状态。

曾经的雄心

2008年1月,孚日股份宣布投资成立孚日光伏,拟建设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基地,设计规模为年产60MW。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两个月后增资至5.44亿元。

一个月之后,孚日股份宣布,与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之一ALEOSOLARAG共同出资设立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合资企业,也就是当年7月正式成立的埃孚光伏。公开资料显示,埃孚光伏注册资本达1750万欧元,双方各占50%股权,主要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为了引进技术,孚日光伏还斥资1.12亿欧元向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商JohannaSolarTechnologyGmbH采购了两条CIG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2008年底,孚日股份进一步耗资600万欧元收购了山东孚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Johanna股权。

至此,孚日股份在光伏业的布局已基本成形。

孚日股份避开了硅料、硅棒等常规的光伏材料,选择了当时在国内并不那么为人瞩目的CIS薄膜太阳电池。当时有分析认为,CIS薄膜太阳电池是第二代太阳电池中的一种,相对以多晶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CIS有着成本更低、效率相差无几的优势。2007年薄膜电池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市场份额约为10%,预计2010年可达20%,将成为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但在当时,CIS却由于技术门槛较高而相对较为稀缺。

在内部人看来,孚日集团转型光伏有着诸多的优势。公司购买了最先进的德国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仅需150名员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解脱出来"的初衷;避开了原料高耗能、高成本的多晶硅,选择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CIS薄膜电池,按照当时多晶硅近500美元/千克价格,即使跌去一半,企业仍有利润;德国合资方又是全球500强企业,负责包销、市场无忧……

原标题:孚日折戟光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孚日股份查看更多>CIS薄膜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