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终端建设之“管见”

2014-05-27 09:49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作者:荣剑关键词: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抢装潮

抢装潮在光伏业内并不罕见,欧洲特别是德国,在补贴出现变动时就有过几次抢装。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抢装潮出现在2011年的青海格尔木,当时是因为1.15元/度的上网电价仅给予当年并网的项目。去年年底国内的抢装潮,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而今年上半年,格尔木或仍将出现抢装现象。格尔木当地要求,获得青海省2014年首批“路条”的7家业主单位,必须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基础工程及电池板安装,并基本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共计370兆瓦的项目,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不抢装又能如何?

抢装,即意味着赶工。在工程建设中,赶工,往往就会不顾客观条件赶进度、压工期,很容易出现边设计边开工、重大设计变更不规范、工程质量管理不严等问题,给工程安全和长期质量带来隐患,使得“安全、质量”成为空谈、现场监理成为虚设。

光伏项目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形象工程”?

在中国,“形象工程”往往会成为“豆腐渣”工程的代名词。

技术进步

从本质上讲,光伏仍然是个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兴行业。在不断增长的装机背景下,如何给新技术留存发展空间,或许是光伏从业者和政策决策者都需要认真考虑和面对的事情。

在组件价格占总项目造价50%~60%的情况下,多晶硅组件因其优良的性价比成为市场主流,这无可非议。但是,新技术因其无力进行必要的市场示范以获得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并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薄膜和聚光以及光热发电,因技术处于发展阶段,暂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

单晶硅也存在类似问题,国内项目往往多采用多晶硅组件,而从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看,单晶硅组件应该更有优势。

跟踪支架则是另外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技术。在国内早期的光伏市场推广中,把没有机械传动部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优势大力宣扬。但是,跟踪器的技术也在日益成熟,国外的大型电站已大量使用跟踪器。在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一定和不同的地理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跟踪器能够提升10%-30%的发电量。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等到国外技术成熟后我们再搞引进,付出的不仅是高昂的引进成本,还将因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而失去市场话语权。

原标题:中国光伏终端建设之管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项目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