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企业正文

是什么让杜邦放弃太阳能薄膜组件?

2014-05-04 10:36来源:财新-无所不能关键词:杜邦薄膜组件薄膜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非晶硅光伏电池价格下跌不足

上述日系公司的技术战略,也可能使得杜邦坚定了信心,在薄膜电池这一“小众”技术路线上继续走下去。

但让杜邦最终败走麦城的,还有另一个原因:薄膜电池价格下跌的“实在好慢”。

其实薄膜也分好几种:非晶硅、铜铟镓硒、碲化镉等。非晶硅就是杜邦公司选择的路线。

“非晶硅薄膜电池一度被热炒的时候,晶体硅电池组件卖到了13~14元每瓦,而非晶硅薄膜电池则在8元~10元,看似后者的优势还不错。不过,几年后,现在的晶体硅组件价格都跌到了4元每瓦,而非晶硅的成本依然只降到了5元每瓦,明显降幅是不够的。另外,非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就在8%左右,晶体硅都在17%了,谁又会光顾非晶硅呢?”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表示。当年汉能集团就是选择的非晶硅电池技术,后来一看不对,才转向投资“铜铟镓硒”这条路。

当然,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也有自己的瓶颈,因为这种技术是四类元素组合而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一层层的镀在底板上,厚度也不过几十纳米罢了,这对元素之间的距离、膜的厚薄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量产存在困难。

杜邦这个50兆瓦的薄膜电池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其这么一点规模,基本是很难与目前动辄1G瓦以上的大公司竞争了,何况薄膜电池的价格还要比晶体硅电池的转换率差很多。

这不得不看做是杜邦公司在光伏行业中的一大败笔:钱砸进去了,没见到什么回报就撤了。

不过,薄膜电池的冬天看似并没有完全到来。就在4月8日,一家来自德意志的Manz集团还对外发言,其已经向中国输出了整条的CIGS交钥匙工程,包括了薄膜电池生产线设备和生产技术,该组件的量产转换率突破了14.6%。

这家公司还给出了另一个吸引眼球的说法:其生产线可以将成本打到2.5元每瓦,比现有的平均成本4.5元每瓦要低。

这么低的成本怎么现在才交到中国企业手里来着呢?中国薄膜电池企业、杜邦公司,早干嘛去了?难道这么好的技术,现在才被发现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杜邦查看更多>薄膜组件查看更多>薄膜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