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企业正文

光伏企业不同选择、能力决定不同结果

2013-10-12 10:09来源:新浪博客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电站光伏产业发展前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同选择、能力决定不同结果 

进入终端市场,同样的行为,却有不同样的玩法。大致可以分为:战术性进入——以争取短期生存空间为目的;战略性进入——以企业转型为长期目标。现实中,二者的划分却是复杂的,企业家们难免面对:选择、被选择、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不是不想选择只是条件不支持选择等种种选择。不同的条件决定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资源动员和掌控能力又一定决定着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其中甘苦只有企业家们自己知道。

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式,在企业成功的案例中,专业化、精准化是一个原则,全产业链化也是一个原则。选择何种战略和选择成功,一定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资源动员和掌控能力,以及对自己企业这种能力的判断及其选择,这是一个企业功败垂成的关键,历史往往就在这一选择间注定了。一篇《赛维LDK太阳能与中广核的“宿怨”》让人想到:过去总是选择勇争第一的彭晓峰,如果当初选择了与保利协鑫上、中游合作,没有用120亿去投资多晶硅项目,赛维的今天会否是另一个样子;一篇《海润光伏获42亿大单建电站 顺风光电上演蛇吞象》让人想到:一直在追求有自己一片天的杨怀进,如果不是受限于资金压力,恐怕也不会忍痛割爱,大秀一把倒卖电站的腾挪之术;一篇《苗连生圈地 英利千亿决战下游》让人想到:一直想成霸业的苗连生,如果没有“千亿”资金的运筹能力,恐怕也不会轻易喊出进入终端市场是英利的“二次创业”。当然,历史只讲实力,没有“如果”。

到了对过去的选择重新审视的时候

时至今日,产业整合已经两年有余,《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发布,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这是一个新阶段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光伏企业家们必须对过去进入光伏终端市场的选择,做出是继续战略进入,还是将过去的战术进入变为战略退出的认真检讨的时候。

过去的选择可以是战术性也可以是战略性;现在的选择必须是战略性的,所以必须是慎重的:

首先,光伏产业的利润机会正在重构。如同当初超额利润机会是从上游经中游到达今日的下游一样,超额利润的机会不会始终停留在终端市场,就像钢铁企业效益好时的吨钢利润是1000元,不好时会沦落到当前的0.43元。虽然作为非完全市场化产业,光伏终端市场的利润空间取决于供求,更取决于电价补贴的高低,稳定利润还将保持,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未来光伏产业利润市场将是:现在的终端市场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上游企业的毛利率会因为中国的多晶硅“双反”而抬高;整个产业链的毛利率会因为产业整合的逐步结束而恢复到一个合理水平,一个相对成熟的光伏产业市场即将到来。在成熟、稳定的市场中,不应当用战术性思维思考战略性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产业发展前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