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企业正文

尚德当年不为人知的“美国行动”

2013-08-14 14:45来源:环球企业家关键词:尚德中美能源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无独有偶,在施正荣宣布此举的两天后,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即向《环球企业家》透露,其在美国工厂的选址已经敲定。一时间,国内两大光伏巨头的美国建厂计划纷纷步入实质性阶段,“这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资深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说。

实际上,从尚德开始着手准备美国建厂到正式对外宣布动工,中间仅有3个月时间,“任务非常紧急”,一位尚德电力的高管告诉记者,美国建厂一事在公司内部酝酿已久,“一直在选择合适的时机”,直到今年8月份才开始真正动手。其时正是中国深陷美国轮胎特保案后,部分欧洲太阳能厂商发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之时。

美国梦

把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厂建在海外,这不仅对尚德来说是第一次,对整个新兴的中国光伏行业来说也是首次。3个月的紧张筹备期对于尚德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任务紧急,公司各个层面都在高度重视。”上述尚德高管告诉本刊,这并非把中国生产工厂的经验复制到美国那么简单。尚德在无锡专门成立了筹备工作组,对美国的法律法规、原料和设备供应商、产业内部的成熟度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最后形成了几套实施方案,直到10月底才选定最终实施方案。

中国的光伏产业以配套能力强著称,但在美国,中国企业的供应商在哪里?劳动力成本也那么高,都需要换种角度来思考。上述尚德高管告诉《环球企业家》,在国内是优势的到了美国就不是优势。如果将原材料都从中国运输,那又是一笔高额的运费;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拿块地可跟国内不一样”。

如今,欧洲各国的光伏补贴正在逐年下降,国内市场迟迟不见起色,完全依靠德国、西班牙等国政府补贴的中国光伏产业前景堪忧。随着奥巴马这个“新能源总统”的上台,今年5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划拨4.67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资金用于地热和太阳能项目的开发,中国光伏企业相信,伴随政策鼓励而生的美国市场正在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新兴市场。“在美国建厂一可以缓解贸易摩擦,二可以让终端产品靠近终端市场,三还可以在当地增强广告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向《环球企业家》表示。

看到这一机会的不仅仅是尚德。英利集团也企图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纳入其全球第一个海外工厂的目的地。苗连生告诉《环球企业家》,之所以选择奥斯汀,是因为那曾是被石油污染的城市,“我们在那里做太阳能,是希望能弥补很多东西。”为了扩展美国市场,英利今年7月已经在旧金山和纽约设立了两个地区总部,作为进军美国的基地。据国外媒体报道,其在德州的新工厂的投资将在2000万美元左右,预计将雇佣300人左右的当地工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尚德查看更多>中美能源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