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中欧贸易战暂时平息 国内光伏企业转型刻不容缓

2013-08-01 10:05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关键词:光伏贸易战光伏企业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发表声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随着中欧就光伏案达成价格承诺安排,欧盟“双反”的政策风险将逐渐释放完毕,加之近期国内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内外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推动光伏产业回暖。目前,国内多家太阳能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预盈,这种回暖势头有望持续。

行业未来仍将加速洗牌

然而在行业利好连连的背景下,有专家表示,全行业要彻底走出低谷,企业还任重道远。有业内人士提醒,在产能过剩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光伏产业还将在较长一定时期内处于加速洗牌和行业调整阶段。

“现在国内需求已经无法消化中国的光伏产能,未来10到20年内,产能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总体产能将缩减,最终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未来的市场格局会是,上游多晶硅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形成5至6个多晶硅集团,中小企业淘汰;中游形成4至5个电池组件集团;而下游将有数量相对多的光伏电站建设、设计和运营企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光伏产业应反思当前的产业结构,继续加强技术创新,靠技术占领市场。

另有行业专家指出,就光伏产业自身而言,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进行深度的行业调整,其中涉及到市场份额分配、产权归属、到期债务、员工安排等等。从更广一点的角度看,要解决好中国光伏行业的出路问题,还会涉及国内的电力行业规划和绿色能源政策,等等。

在经历了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起起伏伏之后,政府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者们应该反思的远不限于光伏产业本身。例如,光伏发电本身是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建设光伏产品生产线需要大量投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光伏发电的成本相对较高,产品销路高度依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保意识较强的发达国家。对于这样的行业,作为许多领域急需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投入大量信贷资金发展光伏产业是否是明智之举?为什么在项目建设期,从各级政府官员到企业家、银行都没有质疑这种发展战略?我们在大力提倡“走出去”的同时,是否能对海外市场潜在风险给出恰当评价?按照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经验是政府积极参与了潜力产业的甄别和扶植,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光伏产业,以及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疑问涉及我国经济体制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无疑值得认真思考。

值得绸缪的事还很多,眼下成功解决了中欧光伏案固然值得欣喜,但如果不能深入反思并有效地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不久的将来或许还要面对更多类似的贸易纠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贸易战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