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2013年光伏产业:进退的现实选择

2013-07-24 00:48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市场光伏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须知,不仅是太阳能,所有的新能源亟需发展的是储能技术,将来新能源市场的主导并不是什么市场营销商和制造商,而是储能技术的拥有者。在未来,掌握了实用的储能技术,就相当于掌握了资源。

此外,太阳能有极大的优越性,除了建设电站用于规模应用外,还可以开发便携式民用产品线,其应用领域更为宽广。这一点,火电、水电都做不到,风电也做不到,太阳能随便都能做到。

这就契合了存量竞争范畴下的另外一个调整方向:拓宽应用领域,实现产业分化,于红海之内寻找“新蓝海”。光伏产业低迷的特征是制造业的低迷,如果顺着这条思路期盼复苏,则难以跳出行业困局。

进退“链”中求

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扩容市场量就能解决的。因为扩大的量跟目前的产能和行业里的库存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而且目前行业产量过剩,本质上并不单纯是供求关系造成的困境。

产能过剩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光伏产业的供应链上,其主体应该是系统集成商,市场应该由系统集成商来主导,现在却由组件制造企业来导向,这就是歧途,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上游原料制造商占据了供应链的主动权,系统集成商担当不起市场重任。这种错位的供应链导致了制造企业对市场判断产生盲点,产能扩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就导致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行业必然要进入一个“战略调整期”。

而对光伏企业而言,向供应链下游延伸,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是一种对市场的主动适应。但是这种适应也必须要有技术、资本等要素支撑。

如果是向系统集成转型,但是转型后的系统集成商不仅仅是拿项目,而是必须要具备极强的系统创新设计能力,有能力开发多层次的光伏应用形式和应用产品,如果沿袭前几年系统集成商路子则死路一条。

如果退向“代工”——据说超日太阳就走了这条路,必须还要涉足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否则必饿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