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2013——中国光伏业“史上最难就业年”

2013-05-28 10:53来源:solarF阳光网关键词:欧盟双反光伏发电光伏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具备人才优势中国光伏才能重整旗鼓

本以为是同病相怜,但美国同行相对滋润的就业形势无疑令中国光伏人“羡慕嫉妒恨”。正是“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从美国光伏的现状可以看到,光伏业的低迷并不必然导致光伏就业的惨淡。那么,中国的光伏行业能否在提振就业方面打一场翻身仗呢?

必须看到,中国的“史上最难就业年”绝非偶然,大学连年盲目扩招固然是一个因素。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阶段性特征是对外部需求依赖过重,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自主性不足。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主要承担了产品的生产环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相关联的就业岗位都被国外“拿走”,而这些岗位恰恰都是适合大学生人才就业的岗位。正因如此,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与经济高速发展极不相称的困难局面。

这一情况在光伏行业身上表现尤为突出。长期奉行的“两头在外”战略,使得中国光伏企业整体沦为全球光伏组件的加工厂,制造环节独大,但在整个光伏产业价值链条上却仍处于中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如果说,没有培养质量做保障的大学文凭只是“学历泡沫”;那些一味追求产能规模却不重视员工技能培养的光伏巨头,本质上也只是堆积起“产能泡沫”。而在光伏产品设计研发、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光伏设备的营销推广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光伏专业毕业生也很难找到这方面的岗位。

光伏业遭遇就业瓶颈,也与一些地方政府“GDP至上”的思维有关。前些年为了粉饰政绩,不顾实际一窝蜂上马光伏项目;如今眼见光伏行业沉沦,往日的香饽饽成了烫手山芋,一些地方又急于“甩包袱”,不注重引导企业的转型自救,对于光伏就业就更不上心。此外,在光伏含金量褪色后,地方又热衷于上马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这些企业对于就业贡献显然远不如光伏来得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欧盟双反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