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市场正文

多晶硅“破产潮”隐忧初现

2013-05-15 08:33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关键词:多晶硅价格多晶硅多晶硅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破产潮”隐忧初现

受2012年光伏全行业寒冬影响,“重灾区”上游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2012年底多晶硅报价一度跌至12.5万元/吨。全国大多数的多晶硅企业停产。

201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突现上涨态势。截至2月底,国内多晶硅价格上涨至13.8万元/吨,3月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截至3月底价格突破14万元/吨,最高达到14.28万元/吨。今年前三个月涨幅较去年底已近15%。但价格上涨并未激活行业整体景气度。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国内维持运转的多晶硅企业近8家左右,目前已减至4家,且均为一线大厂。

从4月初开始,多晶硅料价格逐渐回落,平均价格降至13.7万元/吨。对外“双反”预期利好效应开始衰减,来自美、欧、韩的进口多晶硅也加速呈现量增价跌的势头。由于中国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推迟到6月底,将视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初裁情况而定,双反带来的涨价预期大大减弱,海外多晶硅倾销仍将延续,预计二季度多晶硅价格将进一步下降。而目前硅料价格已让多数多晶硅厂商无法盈利,国内多晶硅厂商一季度出货量不足1万吨,同比下降50%以上。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处于观望状态的部分维持生产的厂商也将停产甚至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1月31日,江苏阳光公告,宁夏硅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并已资不抵债,为此向宁夏当地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加之日前,尚德破产重组。业内担忧,多晶硅行业或由“停产潮”转至“破产潮”。

政策引导促进产业整合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但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多晶硅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建成,通过兼并整合的方式很难起到规模经济或达到互补的效果,“与其兼并不如新建”是行业的共识。因此,多晶硅行业结构调整的退出机制很难建立,“破产”则成为经营困难的多晶硅企业的唯一退出途径。在当前产能相对过剩矛盾的催化下,我国多晶硅行业结构整合逐步走向深入。小企业出局,大型企业则继续通过扩大规模、技改提升技术,走集中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要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求得生存,首先最根本的是提高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重点加强企业的系统集成、能耗综合利用、低电耗还原、副产物综合利用、硅烷法、流化床法等装置及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相关设备和配套材料的国产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核心,加快技术升级;其次,推进产业的合理布局,鼓励企业向能源成本低廉地区转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向下游产业链延伸,降低经营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价格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多晶硅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