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市场正文

光伏向信息化迈进

2013-04-23 10:34来源:《光伏产业观察》杂志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高电站系统效率

光伏发电智能化信息系统”已成功部署在格尔木光伏电站。2012年8月,格尔木光伏电站发电量为2823万千瓦时;而至9月时,在经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后,大幅提高逆变器效率,并合理制定出电池组件表面清洁周期,提高电站的系统效率,当月发电量增长至3367万千瓦时。

“经过实践证明,该系统不仅极大增强光伏发电单位的故障智能分析判别能力,提高电站综合效率和发电量;还能节约光伏电站投资成本,规范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技术标准,提升光伏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并能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具体工作决策和部门工作计划提供基础数据。”中电投黄河公司总经理谢小平表示。

据介绍,按常规巡检方式,格尔木电站的巡检工作,2人每日仅能巡检12个子阵。而该系统不仅能为维护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提供辅助判断手段,使得设备缺陷与异常得以及时发现,提高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巡检强度,为人才培养及储备争取时间。

“我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就像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为光伏电站一线建设者和生产者提供智能快捷的信息处理,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为企业和政府在项目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基础的信息依据,以加快推进我国光伏产业信息化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王民浩在发布会上表示。

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通过实践检验对各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进行准确评估,逐步形成光伏组件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今后,光伏组件等产品的优胜劣汰,不是简单的靠市场口碑,而是有明确的、公开的数据作为衡量标准。数据将定期对外界公布,真正通过信息化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电站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行业的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把量化的数据变成标准,对于下一步光伏行业政策的制定和引导,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此外,风电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借助资源普查和专业的现场测风等手段已基本摸清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而太阳能资源调查目前全国尚无统一和标准的测光设备和方法,资源评价方面还有一定局限性。该信息系统今后大规模应用于全国光伏电站(包括分布式电站),将有助于建立覆盖全国的太阳能资源信息网络,监测太阳能资源的等级划分和分布,实现资源信息化管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