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新尚德”东家回来了 格局有何变化?

2013-03-18 08:37来源:华夏时报关键词:尚德破产新尚德无锡国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同行

被地方政府催肥的光伏

“现在大家是青蛙鼓肚子,都还在撑着,但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能撑得住,那些进入晚的、只想赚一笔就离场的企业熬不过这个冬天,现在还能撑着的大多是在2008年以前进入光伏行业且一直稳扎稳打的企业。”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的一句话道破此时企业的尴尬处境。

与施正荣并称为南北“光伏双雄”的苗连生,在英利的经营决策和内部控制上不同于尚德,所以,在行业集体寒冬之时依然逆水行舟,小有成就。英利2012年财报显示,2012年全年组件出货量达到2300兆瓦,同比增长43%。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整个光伏产业估计有500多家,但全产业链上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在20%~30%之间,大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让人颇为震惊的是,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行业的迅速膨胀与地方政府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显示,短短两年时间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告诉本报记者,地方政府当时对光伏产业的定位就是一个问题,李凌轩也称,在产能扩张的时候,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地引导,也没有进行制约,方便了企业的产能盲目扩张。

“需要看清的是,光伏行业从巅峰迅速跌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投资者也就是实干家他们对行业前景预测不够,对具体的发展规划不够清晰,有些盲目,主要是在决策方面失误导致的。” 任浩宁强调。

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已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多晶硅价格高涨,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仅2010年全国就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而这些企业目前也大多处于亏损严重的状态。

不仅如此,还有诸如尚德电力、赛维LDK等依靠地方政府而迅速被“催肥”的光伏明星企业,它们背负着上百亿元的巨额债务,如今却因其已经在地方政府的多方扶持下变成影响一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鸡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尚德破产查看更多>新尚德查看更多>无锡国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