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救光伏行业 不要救光伏企业

2012-12-28 09:57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多晶硅产业处于光伏产业链顶端。由于2011年欧债危机引起光伏市场增速下降,国际多晶硅市场价格降到22.5美元/公斤,这一价格比中国绝大多数厂家的成本还低,他们不得不停产而眼睁睁地看着国外多晶硅占据国内需求的半壁江山。尽管中国多晶硅产量已占全球50%左右,但在能耗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做到30美元/公斤以下的不到3家。这足以说明,在多晶硅方面,中国高能耗低质量的落后产能过剩,低能耗高质量的产能不足。不进行自己的技术突破,纯粹照搬国外技术,一味采购国外设备,只能自食其果。

面对残酷的市场,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举起价格屠刀,价格战火从国外打到国内。利用规模优势,以低于成本价方式来拖垮竞争对手,这是违反商业道德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的发起者杀人八百,自损三千。同业被迫回应,欲哭无泪。降价压力从下游回溯到产业上游,唇亡齿寒。如果受益者是国内终端用户,倒也算一件善举,无奈国内市场踟蹰,2011年90%的组件都出口了。可悲的是,老外并不领你的情,还要告你倾销。

欧债危机、欧美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政策滞后的内患的不期而遇,相互叠加作用,正是导致本轮中国光伏行业危机的根源。一个产业的发展受多种宏观面影响,总有波峰波谷,光伏也不能例外。由非市场因素造成的行业危机必须用非市场的手段方能解决。政府应该救光伏,但是要救光伏行业,不是去救某个光伏企业。光伏目前最需要的不是钱,不是地,而是政策和市场环境。政府通过规制引导,宏观协调,给新能源创造一个畅通、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电网平台,就是救光伏。

何需去看欧美脸色?

面对欧美的双反制裁,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光伏业内企业领袖,以及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大家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立即启动国内光伏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通过规模、技术和产业链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成本下降。悲哀的是,国内用户并未享受到这方面的益处。201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仅占全球2.5%。以目前光伏电池效率和价格来看,国内分布式屋顶光伏系统在能够并网且满足年发电1200小时的前提下,投资回报率为9.3%,大约8年可回收成本。因此,制约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不是成本和技术,而是政策滞后。政策滞后体现在:并网难、审批难、补贴难。

电网此前要求,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必须自发自用,不许并网上传,出售给电网;只有经过特许权招标的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才可上传,而这部分电站每年额度很小。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本来应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它会给业主源源不断地发电创造价值,风险比证券产品低,维护简单,比经营一家餐馆、公司等实业容易得多。但由于只能自发自用,电站的建设容量受限于业主自身的最大耗电量,多出来的发电量只能浪费。如果想自己存储,目前蓄电池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