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金太阳永远成不了中国光伏的太阳

2012-12-20 12:01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金太阳光伏发电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番热闹之后,重庆的唱红打黑已经偃旗息鼓了,可是与此同时,中国光伏界的金太阳仍在高奏凯歌,狂突猛进。

12 月11日,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合计通过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2.83GW,创历史纪录。加上今年5月已经公布的1.71GW的第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合计全年项目规模达4.54GW。中国光伏今年新增装机达到5GW,看来应该没有悬念。二期结果一经公布,拿到项目者沾沾自喜,为政府的给力叫好;未通过审批者跳脚骂娘,大曝潜规则,好不热闹。笔者无意去甄别双方的是非对错,冷眼旁观之际,不自觉地陷入疑惑,唱“红太阳”的并不红,那么“金太阳”是否是真金呢?

太阳是阳光普照,没有选择地将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个角落,阳光中蕴含的能量正是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无私馈赠。而“金太阳”是有选择的、需审批的、有门槛的,显然“金太阳”不是太阳,最多不过是政策制定者捂钱的双手的指缝中漏出的一点金光。

纵观欧美各国,作为新兴战略新能源,在没有实现平价上网之前,光伏都是政策市场。没有并网的支持、没有补贴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应用和市场竞争,就没足够的机会和动力去自身完善。德国于2000年率先对光伏发电执行“上网电价法”,政府规定电网公司必须无条件地高价优先收购光伏发电,再由财政对全国电网进行分摊补贴,即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In-Tariff:FIT)。其法案的基本原则是1.强制入网2.全部收购3.规定电价4.逐年递减。这一法案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的投资回报,使德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其后,欧美日各国纷纷效法,推出各自的光伏激励政策。

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出“金太阳“政策,也是意在效仿德国的成功经验,推动本国光伏市场。问题是好东西只要搬到中国来就被“改良”地面目全非:强制入网变成建议并网,全部收购变成审批筛选,发电电价补贴变成事前系统补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中国,不是强制的事那算事吗?拿补贴走审批就是人治,就必然有私心和潜规则。光伏电站还没影就先给50%系统补贴,真把中国人都当活雷锋了?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那都是不可避免。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事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事变坏。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金太阳政策时,就不由困惑:既然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国内光伏的发展,为何不是制定一个总体年度光伏装机上限,然后先到先得呢?金太阳为何必须审批?审批的依据是什么?光伏发电特点是能量密度低、带有随机性,最适合的是采用小型、分散式、分布式屋顶开发方式,发电就地消耗,自发自用。普通居民/工业建筑屋顶面积一般也就能安装大约2KW-50KW的光伏系统,可是金太阳项目门槛是1MW,把原本欧美最推崇的最符合光伏应用特点的潜力巨大的分布式小型屋顶市场完全排斥在政策补贴以外。看不懂。是政策制定者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吗?当周边的朋友们向我各种诉苦申报的费力后,我终于赫然明白,政策制定者不是不熟悉国情,而是谙熟国情。那双手中紧捂的金光可是不能随便泄露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金太阳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