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核心技术不在手 中国光伏“愤怒”又如何?

2012-11-22 16:02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态势:硝烟弥漫 产品出口遭遇重创

据统计,2011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额达到2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2100万千瓦,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0%,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上游的多晶硅2011年全年进口额达到38亿美元,进口量达6.46万吨,同比增长36%。国内多晶硅产能也逐步释放,产量达到8.4万吨,位居全球首位。

但是,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开始出现逆转,产品出口国外受阻,光伏企业遭遇一波又一波“寒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序幕。

“寒流”始于2011年底。自2011年美国针对我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后,今年9月,欧盟也提出了反倾销调查。日前,美国已发布仲裁结果,我国光伏企业将被征收35%的高额惩罚性关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最高的一次。而欧盟的调查涉案金额也超过200亿美元。随后,我国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重庆大全4家企业,分别针对美国、欧盟、韩国提出了“双反”调查。此举被视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一次反击,目前商务部的调查也正在进行中。

“若干年前,我国的光伏技术还主要依赖国外引进,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企业在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整条产业链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上已经逐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在某些生产设备上也取得了突破,替代了进口,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重庆大全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何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双反”调查也显示出了国内光伏产业的致命软肋:一方面国内需求占比太小、出口比例过大,导致国内光伏企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短期内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了中国光伏企业在逆境中只能互相杀价竞争,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伤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