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光伏企业需自力更生 把掉下的“靴子”(双反)捡起来

2012-10-17 10:0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双反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美国贸易大棒终于砸向了光伏产业。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中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不公平终裁,裁定中国企业反倾销税率从18.32%到249.96%不等,反补贴税率从14.78%到15.97%不等。此次仲裁结果,将直接断送中国10%的光伏出口市场;更糟糕的是,此前欧盟亦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而美国此番定音无疑将坚定欧盟高举对华光伏保护的重锤,这意味着占中国光伏出口70%的欧盟大门亦关闭。倘真如此,势必给中国光伏组件制造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对华设置光伏壁垒,除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外,更重要的是想打压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另外,美国大选在即,排华、反华历来是竞选热点之一,因此,无论是针对华为电信设备壁垒,还是此次光伏反倾销重锤定音,其背后夹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

众所周知,过去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能急剧扩张,目前,中国多晶硅产能占据全球约60%,硅片产能约为70%,多晶硅电池产量近70%,组件产能约占到70%。

然而产业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两头在外”的畸形产业结构。一方面不掌握核心技术,充当海外廉价组件生产商和代工商。比如多晶硅产业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包括美国的Hemlock,挪威的REC、美国的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Mitsubishi Material和Sumitomo Titanium,它们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并获得了太阳能产业最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光伏设备需高价从国外进口,无形增加国内光伏下游市场开发成本。

在此背景下,畸形发展的中国光伏又将面对外部市场急剧萎缩以及各国的联合壁垒,国内企业不得不做好“置死而后生”的打算。实际上,伴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中国光伏产业也应蜕变,一方面要摆脱过去那种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侏儒”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遏制产能盲目夸张,优化产业结构。而政府更应加大对光伏产业扶持和引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