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海外受阻 中国光伏能否断臂求生

2012-10-11 09:01来源:北京商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断臂自救”的同时,河北、江苏、江西等地的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产业外迁。“为了有效应对美国‘双反’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欧美投资建厂,携带资金、人员、技术‘外逃’,不然企业就得死掉。我们正在积极考察和摸索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市场规律,包括就业情况、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配套情况等。”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说。

尚德总裁助理刘志波也表示,美国市场占据尚德约20%的销售份额,尚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已建有工厂,未来将进行扩建,用于生产在美国销售的光伏组件。

此外,国内光伏企业还通过收购欧洲的竞争对手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广东爱康太阳能公司今年夏天收购了荷兰ScheutenSolar公司;韩华新能源公司最近宣布计划收购德国的Q-Cells公司,韩华公司称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欧美的贸易制裁。

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国内光伏企业也加大了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的力度,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中国浙江太阳光电能源公司就表示,今年将把太阳能电池板组装生产线迁移到土耳其。

而根据英利集团提供的资料,英利集团将通过“334”战略应对行业危机。未来英利集团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产品,30%屋顶产品,40%分散式、独立式产品。英利在西班牙建了第一个示范中心,将各种组件、电缆、逆变器等都摆在那里,当地的居民只要来“拿”走,就能回家安装,开始为“一站式”模式探路。

“经过西班牙的试点,我们已经摸索出了很多销售模型,”梁田告诉记者,这些模式很好复制。从9月份开始,英利已经把这种一站式模式推广到德国、意大利、希腊。再之后,则会推广到新加坡,由新加坡辐射整个东南亚。

与此同时,如何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性价比、增强产品竞争力也成为各家光伏企业近期的重要发展项目。梁田表示,英利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五代“熊猫”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9.5%,较之前又增加0.5个百分点,每年可为企业创收近亿元。据了解,“熊猫”电池是商业化生产的世界三大高效太阳能电池之一。

据梁田介绍,英利一直倡导和鼓励全员创新——“一变三接线盒”创新项目每年可节约2000万元;“太阳能新型刮刀”创新项目按1GW的产能计算,每年可节约制造成本1500万元;“新型石墨舟”创新项目保守计算每年可以节省设备维修费用250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