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寒冬来袭,光伏企业只能自救

2012-08-21 16:47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产值约4500亿元,直接从业者40万人,间接从业人数逾百万。一个利国利民的战略性新能源行业,在内忧外困之下,陷入了绝境,出现光伏全行业性亏损。

光伏“寒冬”已经到来,但现在争论是“企业盲目冒进”,还是“地方政府过度扶持”才导致目前的境况,已毫无意义。当下之急,是拿出拯救光伏企业的具体办法。光伏行业主管部门的扶持措施是不是更给力些?光伏企业又该如何自救?

该不该救?

对处境困难的光伏企业不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而是如何引导产业科学持续发展的问题。

众所周知的江西某大型光伏企业正面临严重危机,而业内却有两种观点:一是该企业绑架了地方政府,让后者不得不为其埋单;二是该企业早已申请破产保护,而政府却不同意其破产。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事实是,现在当地政府正竭尽全力保护和扶持该企业。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对这种“重病号”,政府到底是应该不惜余力全力救助,还是给企业“安乐死”来个痛快?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必须从国家层面对整个光伏产业进行统筹研究和规划,通过重组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把产业发展与上网应用联系起来,突破关键技术。”SEMI中国区总裁陆郝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处境困难的光伏企业不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引导产业科学持续发展的问题。陆郝安表示,这是一个治标又治本的方法论,尽管执行起来有点痛,但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模式的十字路口。

产业整合、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而这种洗牌和整合目前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合是必须的,是任何产业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过渡时期,对于年轻的光伏产业也不例外。但钱晶也强调,危者,机也,在目前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希望与机会其实也在悄然孕育。

政府如何救?

希望政府和行业协会及时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包括“双反”在内的不合理贸易制裁。

对于光伏行业的落后产能,也许“安乐死”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救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倒闭难”、“破产难”一直让国外同行难以理解,部分地方政府应停止过度扶持的行为,让市场来调节产业发展,自然淘汰落后产能。

事实上,有关部门在光伏方面的扶持政策已经十分给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第一个允许电力独立经营的微电网示范已经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常规电力经营模式,实现了法律上的突破;针对金太阳工程用户并网难,国家能源局出台了金太阳工程并网的办法,确保自备电厂自发自用、执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合法性;国家电网也出台文件,确认所有金太阳工程的自备电厂发电都可获批。王斯成强调,虽然光伏应用所面临的政策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而目前我国各部门都在努力完善政策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