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光伏巨头朱共山的首富路

2012-08-06 13:10来源:能源关键词:朱共山保利协鑫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双核心”战略

就在保利协鑫进入资本市场的前一年,朱共山力排众议,给协鑫找到了新的掘金点——多晶硅。2006年3月,位于江苏徐州的中能硅业成立,开展多晶硅生产,这个被认为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中的技术高端环节,已经被国外企业垄断了几十年。

2006年6月,中能第一条产能为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开工建设,2007年9月投产。彼时正是太阳能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几乎和保利协鑫成长的轨迹一致,多晶硅价格一路高企,甚至突破400美元/公斤,这让中能获得了发展的大笔资金。

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的行业走向低迷,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手握充足现金流的朱共山决定对中能硅业进行扩产,产能从3000吨攀升至1.8万吨。朱共山深知,多晶硅行业需要扩大规模来快速降低成本。

2009年6月,保利协鑫以263.5亿港元收购中能100%股权,将中能资产整合保利协鑫资产。2009年,协鑫开始涉足硅片业务,到2010年年底,保利协鑫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商。而这距其开展硅片业务才仅仅一年多。

2011年,当全球行业再次陷入低迷之时,朱共山又作出大胆决定,逆市扩产。截至2011年底,保利协鑫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年,硅片产能提升至8GW/年。

扩产之后的成本降低收效明显。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成本已经从去年同季度的22.3美元/公斤降低到19.7美元/公斤,硅片成本也从0.23美元/瓦降至0.135美元/瓦,令同行侧目。

在保利协鑫国内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汪满健看来,成本下降主要来自规模扩大、技术进步、辅料采购成本降低,比如其生产所需铸锭坩埚自己生产,成本约是外购的40%。

虽然多晶硅的高门槛给朱共山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他并不止步于此,开始向下游延伸,进入系统集成和电站投资领域。

此前,有媒体称朱共山意在收购电池组件商,以完善自身产业链,对于此,朱共山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其并无收购电池组件商的打算,保利协鑫坚持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硅片生产及下游系统集成及光伏电站开发的“双核心”战略。

对于电站开发,朱共山从去年开始动作频频。显然,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太阳能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低,投资太阳能电站的回报率越来越高。

2011年11月,保利协鑫与中广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山西大同市建设装机容量达到1GW的光伏电站。对于将如此大规模的电站选址在大同,朱共山对《能源》杂志记者如此解释:“我看到沙漠非常兴奋,加州的沙漠两年前铺上太阳能板后,有植物生长。沿着燕山山脉到大同都是丘陵,但不长庄稼,又靠近用电中心北京。”

对朱共山来说,通过系统集成把金融、保险、产品进行经营整合才是他在下游的清晰目标。2012年1月,保利协鑫与招商新能源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太阳能屋顶电站运营平台;次月,与美国光伏电力项目发展商NRG成立合资公司。此外,还与美国银行美林共同投资保利协鑫在美的市政光伏电站项目。

据朱共山介绍,协鑫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电站开发商。“在美国,协鑫有很大的项目储备,并且承建美国最大的电站项目。太阳能电站和其他项目不一样,是另外一种合资模式,会有很多合资方,并且参与开发和EPC。”

“在美国,协鑫基本都是渠道项目,就是第一期做完还有二三期储备,PPA(电力购买协议)签订的价格很高。”Martec(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如此分析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朱共山查看更多>保利协鑫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