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不抡贸易保护大棒徳国光伏也活得很好

2012-07-25 09:48来源: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网站关键词:光伏产品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购买中国电池板对徳国有利

“你应该研究一下德国。”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纽特 金里奇在2010年11月4日的一个电视节目中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和美国一样,都是生产成本偏高的光伏出口国家。“而德国经济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表现出了巨大的弹性,去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4月份失业率仅7%。”金里奇当时说。

然而两年不到的时间,尽管金里奇的话言犹在耳,但太阳能的支持者已经开始困惑,德国到底还值不值得学习?“德国政府把太阳能产业给搞砸了。”200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的主要起草人汉斯·约瑟夫·菲尔把产业萧条归罪于政府决策失误。不过比起行业专家身份,菲尔更像是政客,实际上德国太阳能产业不景气并不是当前这届政府造成的。其实看长远些,你会发现德国仍然在从其行业先行者的地位中受益。

的确,2008年还是世界上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德国企业Q-Cells已经倒闭,其他破产的小企业更是数也数不清,美国和德国最大的两家太阳能企业First Solar和 SolarWorld尽管没有破产,但也负债累累,目前光伏寒冬已波及到中国,中国主要太阳能厂商2011年业绩均大幅下滑。事实上中国企业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尚德5月份曾向路透社表示,如果欧盟效仿美国征收“双反税”,中国光伏产业可能会崩溃。

光伏寒冬之所以蔓延至各个国家主要是因为产能已经远远超出了需求。专家估计2011年全球产能达到60吉瓦,但当年装机还不到29吉瓦,2012年预计装机规模很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再乐观也不会超过去年。需求疲软之外,欧美太阳能厂商还面临着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德国可再生能源专家菲尔2009年曾表示,德国不愿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发起贸易战,因为德国经济完全依赖出口。

德国对中国是贸易顺差,美国对中国是逆差。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额为940亿美元,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约为3670亿美元,逆差高达2730亿美元。而截至2011年8月,德国上年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27亿美元。《纽约时报》总结称,德中贸易之所以能出现顺差主要是因为德国出口的是用于生产产品的昂贵装备而不是产品。“出口光伏产品生产线就是最好的例证。”

事实上德国消费者购买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对德国经济而言是有利的。

2009年中国光伏企业整体实力上升,与国外同行之间的竞争开始凸显。在德国人眼中,中国企业发展的生态比较“野蛮”,不注重社会和环保效益。于是,当时德国企业就拿这一点做文章,呼吁制定“社会和环境标准”,以抵制“中国制造”。尽管德国太阳能协会的倡议中只是说德国厂商是高品质和优质服务的保证,只字未提中国,但言下之意已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

2011年,当德国SolarWorld公司决定向政府求援对付中国竞争对手时,它首先伸手的对象并不是德国政府,而是美国政府,SolarWorld通过其美国分公司与白宫接上头。出此下策很有可能是因为找德国政府也没有用,政府的口径多半是“打贸易战得不偿失”。

“国内”市场到底应该如何定义?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并没有严格限制太阳能产品的产地,所以菲尔和其他人声称本国企业是政府下调上网电价补贴(FIT)最大受害者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品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