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项目正文

光伏寒冬 企业为何还要频频扩产?

2012-07-20 10:40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组件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行业的现状与每一项科技在中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路径相似。依靠着施正荣、赵建华、王爱华、张凤鸣、戴熙明等海归专家、本土人才、低廉劳动力的结合,加上厚积的民间资本激进涌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中从一块小砖头堆垒成长为世界仰视的摩天大厦。纵使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下,仍然有资本涌入,使得整个产业链成本极速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已超越了技术进步本身。

这种破坏式创新产生两重功效:国际企业面对中国全产业链且更低成本的竞争,节节败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一样,连一个太阳能边框都有近百家企业生产;另一方面,光伏上网发电成本2012年已达到0.8元/度左右,考虑到火电脱硫及对环境污染成本,已可与常规能源竞争。

然而,这样的破坏式创新亦有其弊端:美国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Solyndra以及德国Solon、So-larMillennium、Ralos New Energies等国际企业纷纷破产,新能源贸易战随即接踵而至;国内光伏企业纷纷破产,8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光伏企业已有多家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而这样的亏损或将会持续到2012年年底。

那么,在扩产的召唤下,在光伏发电更高的转化效率、更低的发电成本的诱惑面前,那曾经数百亿、上千亿的投资怎么办?而谁又还会记得那些已经躺在沙滩上的先行者或是追随者们呢?光伏行业越来越像电子消费行业。

有意思的是,数位设备商向记者证实,虽然目前数家厂商号称要扩产,但它们接到的设备订单产能总和仅有约1GW,“而这些设备什么时候交付项目方仍没有时间表”。

在一片扩产浪潮背后,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光伏大佬们打什么牌呢?吓退有可能进入行业的投资者,抑或是让二三线厂商不敢冒进甚至早早退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