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光伏步入“微利时代”中国企业问路何方?

2012-06-26 09:33来源:中国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市场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美国“双反”的推波助澜、主要光伏应用国补贴的下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光伏产品需求锐减;与此同时,国内产能的大规模释放,造成了我国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各光伏电池厂商提前进入“微利时代”。原本风光无限的光伏企业,几乎“一夜之间”陷入了亏本、倒闭的危机。

行业整体水平迅速提升

产品的技术与成熟度等迅速贴近国际水平,并实现了较高比例的进口替代。

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以8.4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约35%。我国投产多晶硅企业达40家,受价格影响,近7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但主要多晶硅企业仍在保持正常生产。国内多晶硅的产能结构中,成本能控制在35美元/公斤以下的规模化企业不足十家,产量约9.5万吨,目前仅其中的少数企业能够盈利。在大厂仍持续扩张的形势下,行业洗牌格局已经形成。

2011年,我国硅片产量约为24.5GW,全球产量约为41GW。我国硅片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保利协鑫和赛维LDK的硅片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约17%,占国内总产量约48%。硅片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垂直一体化模式遭受巨大冲击。受硅片市场不景气影响,部分硅片大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裁员和关闭工厂情况。

近几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1年连续五年产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国内电池产量达到23GW,约占全球的65%。在全球前十大电池片企业中,我国占据8席(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转换效率方面,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增长较快,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20%,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7%~18%,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8%~10%。

同时,我国在光伏设备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国内市场较大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以外,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另外,在光伏原材料如切割线、EVA、背板等领域,也出现了较多优秀企业,在产品的技术与成熟度等方面迅速贴近国际水平,并实现了较高比例的进口替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