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步入“微利时代”中国企业问路何方?

2012-06-26 09:33来源:中国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市场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隐忧。

目前光伏产业面临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市场都在扩大,但当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情况已成为行业隐忧。

盲目扩产,造成产能过剩。2010年下半年以来,受到欧洲市场行情回暖的影响,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上升行情,光伏投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从事服装、制鞋等领域的中小企业看到了光伏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纷纷转行投身到光伏产业;大型光伏企业在看到市场需求旺盛之后也纷纷扩产,一方面试图通过扩产增加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产品成本。据业内统计,目前国内组件的产能已经达到40G~50GW,而据多家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光伏安装量不会超过25GW。这就意味着国内将有很大一部分产能无法转化为产量,同时生产的产品也将会有很大部分无法售出,这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盲目降价,形成恶性竞争。在产能过剩,需求缩减的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为了生存纷纷选择了降价的策略。据中华新能源网的统计,到6月中旬,组件价格已经降至0.72美元的低位。在现有原辅材料价格以及技术水平下,如此低价几乎很难得到一个合理的资金回报率。这必然会造成企业通过偷工减料或者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盈利的目的,从而导致光伏产品良莠不齐,市场鱼龙混杂,极大损害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在国内市场尚处于“僧多粥少”的当下,这样的影响对国内光伏企业将是致命的。

电价政策不稳定,补贴资金不明确。2011年7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上网电价正式出台,1.15元和1元的上网电价对光伏业界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现有电价不稳定。在1.15元的电价实施仅半年之后,马上降至1元(除西藏以外)。降价时间短、幅度大,会对市场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其次,未来电价不确定。在文件中,对两年后的电价政策没有明确的说明,只是说“未来会考虑下调”,至于如何下调,何时下调,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让人不禁为未来的电价担忧。

最后,补贴资金不明确。虽然有了固定的上网电价,但是补贴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到位,我们还不得而知,这对光伏企业的积极性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电站运营商急功近利,电站建设不规范。按照2011年7月24日出台的电价政策,年底建成的电站才能享受1.15元的电价。为了赶工期,很多电站的设计方案尚未经过多方论证就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时间去考虑最优方案,不惜付出高昂的建设成本。当前国内投产光伏电站在相同规模和光照条件下的发电量要比国外低20%~30%,这跟配套设备、技术创新、设计方案、建设水平和智能控制等是分不开的。

“弃光”现象对光伏产业影响深远。据电监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1年底,光伏电站并网装机量为220万千瓦,仅占到全部装机量的70%;40%的工程电站没有上网,甚至浙江整个省都没有上网;“金太阳”工程也仅有40%上网。另据业内人士透露,青海格尔木在2~3月之间有1个月的时间处于限电状态。这种“建而不并、并而被限”的现象,不仅对光伏企业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且对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