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从尚德的成功看中国的光伏产业

2012-06-13 17:01来源:译言关键词:尚德光伏组件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至今,尚德公司利用这种新技术所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还比较少,反之,他们将重点放在改进生产工艺来降低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上。但是这种趋势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本年度尚德集团加快了新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步伐,并且每年可以用它们发电500MW——这是大约250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的总和。这个成就应归功于尚德公司在传统太阳能工艺上的成功。

这种新型电池采用的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出来的,但是限于实际生产成本高昂,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实验室中。这是一种“极端复杂的过程”,包括影印技术、高真空沉积稀有金属的技术和一系列繁琐的化学反应。温汉姆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光伏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是尚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施正荣的教授。根据温汉姆的说法,从这项技术在实验室中被研究出来,到生产者将其投入实际的应用,经历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他们想出了一种非常简单且低成本的的替代方法,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温汉姆说。这种新颖的技术可以将一块普通尺寸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从205W提高到220W,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些独特的生产工艺很快取得了成功。尚德公司将它们应用于基础的生产线上,力争从成本和效率上超越竞争对手。但是,扩大并完成这项改革是一种挑战。2009年,一条试用的全新生产线在尚德投入使用,但是公司仍旧需要发展和投入新的设备以达到这项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现在尚德公司拥有丰富的发展和生产的关键经验,成为了市场的主导——不只是因为尚德公司拥有发展这种工艺的必要专业技能,而且因为它拥有能够维持漫长转型期的资本。

尚德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认同这种前景广阔的新技术,并设法将其投入大规模生产的公司。去年9月,保定的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发布了声明,与一家德国的研究中心ECN开展合作,生产出了最高转化效率高达17.6%的,平均转化效率高于14%的太阳能电池板。“ECN使得这项技术对于世界上每一个需要它的人来说都变成了现实。”温汉姆说,“但是只有英利采用了这项技术并且将其成本降低后应用于大范围生产上。”

材料的优势

虽然现在中国的太阳能生产者们将目光从生产转到了研发上面,但是对于他们应用的单晶硅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单晶硅这种材料变得引人注目,是因为在近二十年对硅晶片的研究之后,制造者们已经掌握了它的工作机制。但是和其他的半导体材料相比,它吸收太阳能的能力较差。很多替代品,比如砷化镓所制成的薄膜可以制成与单晶硅吸收等量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但是其厚度只有单晶硅的百分之一,极大程度减少了材料的消耗。这样的薄膜富有可塑性,可以被卷曲,降低了封装和运输的成本,并且它们可以直接应用于屋顶的建筑材料上,减少了安装成本。

虽然具有其潜在的优势,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与成本更低且转化效率更高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之下仍然缺乏竞争力。亚利桑那的FirstSolar公司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低成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但是该技术使用的材料是碲化镉,电池的转化效率较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低。另外一些公司试图使用更高效率的铜铟硒薄膜来与硅基太阳能电池进行竞争,但是在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其中的一些公司已经濒临破产,并且关停了他们的工厂。

尽管正在艰难地发展,温汉姆仍然相信薄膜技术能够真正挑战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地位。如果这个预言成真,中国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制造者将不会永远占领这个市场。但是,将传统技术扩大化生产,然后转型开发更为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技术的战略已经使中国太阳能产业在世界上领先多年。与此同时,一些公司如尚德,也在开发独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首先完成薄膜材料取代单晶硅这项伟业的,很有可能还是中国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