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评论正文

美借“双反”打击我光伏产业手段十分荒谬

2012-06-04 09:1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多晶硅双反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继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90%至4.73%的“象征性”反补贴关税后,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率,5月24日,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国内光伏巨头齐聚上海,集体发声抗议美国“双反”初裁,并将对此继续顽强抗辩。

笔者认为,美国之所以发起光伏“双反”调查,并促使调查不断升级,从表面上看是由SOLARWORLD等七家国际光伏企业发起,实际上则有其深层次原因:首先,这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出于大选之年的政治需要;其次,遏制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其目标之一,因为美国本土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而中国企业正是有力的竞争对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次针对中国光伏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在选择替代国时竟然选择了泰国这个没有多晶硅制造企业的国家。可见美国在打击中国光伏产业的手段选择上十分荒谬。

因美国的“良苦”用心,“双反”调查的前景注定不容乐观。如果今年10月的终裁仍维持初裁结果,中国出口美国光伏产品的综合税率最低也将处于35%左右的水平,这将使中国光伏产品凭空增加35%的成本。事实上,目前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毛利率也仅为10%—15%,这意味着一旦“双反”终裁税率成立,中国光伏产品将完全丧失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

倘真如此,中国企业极有可能退出市场份额甚微的美国(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测算,2011年美国装机量仅为1.6GW,中国组件企业在美国市场占用率不足15%),而最终受损的将是美国,它不仅丧失在光伏产业上的顺差优势(数据显示,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去年出口到美国的规模为2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浆料、EAV等相关材料和设备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保持着将近80亿美元的顺差),而且会大大推迟其光伏平价上网的进程。这也将充分证明美国掀起的“双反”调查损人不利己。

面对美国挥舞的“双反”大棒,中国并非没有进行反制的措施。其实,早在去年“双反”案立案之初,中国商务部就曾表示,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5月24日,中国商务部初步认定美国6项被调查措施违反WTO有关规定,对正常贸易造成扭曲;另有消息称,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向商务部申请,要求对美、韩两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原料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