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企业正文

光伏“寒流”中的赢利明星

2012-06-01 09:32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保利协鑫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次,中国多晶硅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持续走低。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从2009年的20,000吨增加到2011年的64,614吨,增长超过223%。其中,韩国、美国、德国是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并且2011年总进口有向上述三国集中的趋势(例如,2011年12月,三国占到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89%)。而以美国Hemlock、韩国OCI、德国瓦克为代表的国际多晶硅大厂纷纷低价向中国出售多晶硅以侵占市场,其进口价格最低达到$22/kg左右1。

在上述驱动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多晶硅市场价格在2011年从$90/kg跌到$30/kg以下,暴跌超过60%。由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在$35/kg或以上,价格下跌导致多晶硅环节利润蒸发,企业大面积停产。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剩8家企业尚在开工,停产率高达80%。

寒流行业中的一枝独秀保利协鑫

在整个多晶硅行业遭遇“寒流”的严酷局面下,多晶硅厂商GCL-poly仍然在2011年取得赢利,并实现利润增长,堪称赢利明星。根据GCL-poly年报显示,GCL-poly在2011年取得22.9%的营业利润率。这一比率与多晶硅行业的国际巨头OCI(26.1%)、瓦克(19.2%)等相比毫不逊色,并远远超过中国太阳能光伏下游行业的领导厂商,如无锡尚德(-20.1%)、晶澳(-3.9%)等。因此,有媒体将保利协鑫誉为2011年“中国最赚钱的光伏企业”。

GCL-poly能够实现多晶硅业务的赢利,主要归功于以下三方面因素。首先,通过迅速的产能扩张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保利协鑫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国厂商。2011年保利协鑫多晶硅实际产量进一步增加到29,414吨,同比增长64.8%;而2011年底其产能(productioncapacity)则已达到65,000吨,占中国全国产能50%以上,并超越OCI、Wacker、Hemlock等竞争对手,达到世界第一。

其次,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升。保利协鑫注重通过研发创新来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其技术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通过自主设计高效还原炉,保利协鑫的最新还原炉电耗可低至40kwh/kg,综合电耗可低至65kwh/kg;而2011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为80~150kwh/kg

保利协鑫还自主设计单体达10万公吨的冷氢化装置,为目前世界最大、最先进,可以进一步增大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多晶硅单位生产能耗。2011年6月,GCL-poly在苏州成立了协鑫工业应用研究院,随后的7月又成立保利协鑫美国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以此为基础,保利协鑫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持续的技术提升,加上产能扩张,使GCL-poly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已具有国际竞争力。

最后,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与光伏下游厂商的合作关系,保证下游需求的稳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保利协鑫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