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喜与忧

2012-05-30 09:3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电站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太阳能专利前100位的专利权人中,大学有北京印刷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与清华大学等9家,企业有北京智慧剑科技有限公司(95件)、美国通用电气(74件)、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63件)、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件)及鸿富锦精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60件)、日本佳能(54件)及法国圣戈班玻璃(51件)等16家,其余75位均为自然人。这说明一方面我国太阳能专利权人主要是自然人;另一方面企业专利权人多来自境外企业。而无锡尚德、江苏天合光能、保定英利等国内知名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并没有显示出多少优势。相比而言,日本太阳能专利前100位的专利权人为夏普(548件)、松下电器(482件)、三洋(398件)、佳能(380件)、京瓷(346件)等企业,显示出日本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美国太阳能专利前100位的专利权人有杜邦(155件)、通用电气(142件)、韩国三星(180件)、日本佳能(129件)、夏普(116件)、德国西门子(100件)等企业92家,美国能源部(91件)与NASA(85件)2个政府主管部门,加利福尼亚大学(4件)与麻省理工学院(56件)2所高校及4位自然人,说明美国企业已经是创新的主体,同样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正面临着与日本、德国等国外太阳能企业的激烈竞争。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目前我国太阳能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富有特色的研发机构与团队,打造符合产业特点与创新规律的自主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创新主体。

三是专利产出质量有待提高。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专利产出质量的指标有三个:一是授权专利占申请专利的比例;二是发明专利占三种专利的比例;三是发明专利有效量占专利有效量比例。一般来说,指标的比例越高,专利质量相应越好。有关研究表明:2004--2008年国内、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本国三种专利申请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86%;国内、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本国三种专利授权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2%、76%,两项指标的国外比例较国内分别高60%和65%;而2006-2008年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占三种专利的比例仅仅为14%,国外高达79%;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29.62万件,比国外少23.56万件,说明国内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相对低下。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09年我国受理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达97.6686万件和58.1992万件,同比增长17.9%和41.2%,授权专利占申请专利的比例约为60%。这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深入推进,国内专利申请量逆势上扬,国内发明创造水平发展向好,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企业的专利产出质量总体上较低,我国太阳能企业专利产出质量也不例外。例如,2012年5月10日以无锡尚德为专利权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检索可知,共有241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56件,实用新型专利有180件,外观设计专利5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23.24%;皇明太阳能共有341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42件,实用新型专利有132件,外观设计专利167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12.32%。相比而言,英利能源共有126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60件,实用新型专利有62件,外观设计专利9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47.92%;北京智慧剑共有12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80件,实用新型专利有40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66.67%,英利与智慧剑的专利产出质量相对较高。而国外企业的专利产出质量很高,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共有7747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7564件,实用新型专利有95件,外观设计专利88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97.64%;日本佳能共有11641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10861件,实用新型专利有81件,外观设计专利519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94.76%。可见,国内企业专利产出质量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在我国内地实施专利战略,我国太阳能企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尽量避开国外企业设置的专利陷阱,促使企业又快又好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国内市场尚待进一步开发。2012年3月1日,国家‘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5月3日财政部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预示着国内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期,这都给国内太阳能企业很大的信心。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国内市场还需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与政策的推动才能生存,某些产业链条出现了“产能相对过剩”,太阳能光伏的真正产业化尚需时日。面对2011年以来光伏市场的“寒冬”,如何进一步开发国内市场、加快太阳能产业化步伐,既是我国各级政府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太阳能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对此,英利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英利更多的考虑不是如何解决现有组件销售受阻、利润下降的燃眉之急,而是基于对市场的准确预判,凭借自己的技术、人才与资金优势,依托完整产业链,加大技术创新,推动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并将以上多方面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在继续维护与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利用国家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及相关政策,积极培育与开拓国内市场。从2005年在西藏建立“先遣部队”——西藏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到2009年“空降”海南,成立海南英利,再到2011年英利衡水光伏产业园的奠基及英利天津光伏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完成了英利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寻找到太阳能产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光伏低谷时期的稳健增长,为英利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喜”与“忧”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有国家坚定地发展太阳能战略为基础,有企业不懈的努力,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一定能够化“危”为“机”,为人类新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光明前景可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