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高悬在中国光伏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

2012-05-28 10:07来源:新金融观察报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产品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按照太阳能电池产量对世界十五大电池厂商进行的排队,这十五个大厂商里面,中国企业占到了九个,国外占了六个。”赵玉文表示“光伏产业是中国所有产业里面国际化最高的。”目前,排名靠前光伏企业几乎都在美国上市。

在经过连续多年的100%增长以后,光伏行业整体脚步开始放缓,行业利润下降。2011年以来,由于光伏行业的快速扩张,而市场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双重作用下,光伏市场整体走弱表现明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价在2011年几乎全部出现下跌。

“美国无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采用歧视的”替代国“价格进行不公平比较,人为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并毫无根据地确定了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严重。”中方认为此次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应诉企业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中国企业表示严重不满。

事实上,相对欧美国家,中国发展光伏产品的最大优势所在仍然是便宜的劳动力价格。“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很被动,此外中国光伏行业盲目跟风投资,造成产能过剩,是中国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光伏专家邝少平解释道。

“今年我们处于一个光伏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知道,任何产业是波浪式发展的,但是他还会受到大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的影响。”赵玉文表示:“此次双反税率,不排除有美国国内政治干扰的因素。应该说,我们在产业上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很高水平。”

即便如此,行业危机已然显现,整个2011年,全国光伏厂家有近70﹪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近20﹪厂家生产负荷不足50﹪。

“在美国终裁结果作出之前,我们将积极进行抗辩和申诉。”中国光伏电池行业联合应诉代理律师李磊表示。

一般来说,美国的双反调查分为初裁和终裁两个阶段,在初裁中取得胜利的情况比较少见,“在初裁阶段认定无产业损害并终止调查的情况非常少,不足10%。”这就意味着在争取在10月份的终裁上演“逆转”,成为中国企业在美的救命稻草。

中国虽然是世界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但国内市场小,逾9成产品需要出口,海外市场的风吹草动牵扯着行业脆弱的神经。而更令行业担忧的是,双反危机很可能扩大到中国企业最大出口市场欧洲。

“最早对中国产品突出双反调查申请的SolarWorld原本就是欧洲公司,如果在美国实现了其目的,很可能在欧洲市场重演。”赵玉文表示,“最大的希望是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如果能够实现出口与国内五五开的比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大大增强。”

显然,暂时这只能是美好愿景,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此前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产品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