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设备烧结炉及其他技术正文

太阳能光伏刻蚀清洗设备

2012-05-23 15:43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刻蚀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1.3干法刻蚀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干法刻蚀技术主要以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方式进行加工,经过30多年多样化的发展过程,干法刻蚀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并且出现过多种干法刻蚀形式,它们各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也各有所长。表5.1列出了曾经得到较多应用、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干法刻蚀形式,其中:

1.屏蔽筒式———直到现在仍是等离体去胶机的基本结构形式;

2.下游式———属纯游离基的化学刻蚀;

3.平行板式———带低能离子轰击的游离基刻蚀;

4.反应离子式———兼有离子轰击和游离基刻蚀,是目前实验室和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结构;

5.磁控反应离子式———比反应离子刻蚀有更高的刻蚀速率;

6.三级式———可分别控制离子能量和离子密度;

7.离子铣———对所有材料,包括铁磁和陶瓷材料均能刻蚀;

8.反应离子束———可调整离子入射角度,独立控制离子能量和离子密度;

9.化学辅助离子束———可调节刻蚀过程中的游离基刻蚀和离子轰击比例。

表5.1各种干法刻蚀形式的不同区别

按刻蚀原理来分,1.2.3.可统称为等离子刻蚀,主要是化学反应过程;4.5.6.属反应离子刻蚀,是物理—化学反应过程;7.8.9.属离子束刻蚀,除了离子铣是纯物理过程

外,其余为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高刻蚀速率和高均匀性一直是微细加工技术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随着基片尺寸不断增大,器件结构尺寸不断缩小,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突出。新的等离子体产生方式是近年来干法刻蚀技术研发的重点。比如电子回旋共振(ECR)技术,它是1984年前后日本日立公司最早研究的,但开始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只在日本有所发展。直到八十年代末,美英法德的少数公司才开始开发,随后进展很快。曾有人认为ECR技术将是今后的发展主流,但九十年代初,美国LaN公司与IGM公司合作发展了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技术,随后又出现螺线式、螺线共振式、空心阳极式和共振感应式等新型等离子体结构。这些新开拓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以提高刻蚀速率和刻蚀均匀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