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美国光伏反倾销 “初裁”中国该反思什么?

2012-05-22 16:11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反倾销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去年的11月16日正式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一直到5月18日刚刚宣布了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大致包括第三国使用中国大陆电池生产的组件或光伏组件;但不包括中国大陆使用第三国电池生产的组件或电池板。税率达31.14%至249.96%,并计划在2012年10月9日公布终裁结果。如果美国商务部届时给出肯定性裁定,且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也认定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危害美国国内产业,ITC将在2012年11月19日前(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延长)做出最终裁决。

就这个初裁的结果和时间而言,我们不难想到是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判定,之所以把终裁结果推迟到十月初宣布,我想是美国人还在利益最大化,近一步研究对中国的“软制裁”,直到他们有把握基本可以以本国(美国)企业控制本国市场为止。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国情咨文演说中宣布将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贸易执法单位。大量资料可以证明,这个新的部门将负责调查中国等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美国政府成立这一新机构,矛头直指中国。当然,我们把话再说回来,其实美国的这次光伏“双反”,我们确实也应该反省,而且是深刻的反省。我总结了下面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极端市场。光伏整个产业链“两头在外”的格局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变化,尽管目前国内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的项目超过了3GW的总容量,但其发电量仍达不到我国总电力电能的1%。太阳能电池组件出口量比例仍保持在90%以上。2011年下半年随着欧洲整理市场电价政策的下调,以及反倾销的影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是史无前例的。“痛了”,我们也应该“醒”了。应该清醒的看到当下的光伏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商业化模式,而是一个“畸形”的没有规律性的过渡市场期。

第二,先天缺陷。2002年我国开始光伏产业的兴起,到2008年中国光伏进入高峰阶段,中国的浙江、江苏、江西一带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光伏产业链,太阳能电池以及组建厂犹如雨后春笋,其中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尚德电力、LDK、阿特斯、中电光伏等知名企业均在该三省。但是,“双反”一针见血的,刺痛了我们的先天不足之处,那就是核心技术的极度匮乏。如硅材料提纯的应用技术实现大规模量产。再比如就是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国内外关键设备的差异还是较大,尤其是非晶硅生产线。

第三,企业疯狂。2011年太阳能电池组件按产量排名全球前十名的企业为,Suntech、firstsolar、Yingli、trinasolar、Canadiansolar、Sharp、jinkosolar、sunpower、hanwhasolarone、kyocera。其中,前五位中三位是中国的企业,十位中六位是中国的企业。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358亿元左右,其中亚洲市场约占21%,美国市场还不到15%,欧洲市场则接近57%。而在欧洲市场中又以德国为最大市场,当地70%至80%的光伏组件产品来自中国。

第四,政府无奈。今天,马太效应终于发生了,我们的企业5年前可否曾意识到。政府就像一个大家庭的生生父母,在众多的孩子们当中很难了解到每个孩子的细节,甚至很难把控孩子们的发展思维。只是会一味的疼爱有加,一股脑的喂奶补钙。“双反”来了,欧洲开始效仿,印度也在凑热闹。中国政府无奈之余,确实应该反思一下,有些产业“放养”到一定程度,应该“圈养”了。

第五,练好内功。纵是狂风暴雨,我们也无需惧哉。修好攻势,积极抗冬。行业的冬天之际,我们更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加大高精尖技术突破力度,高效开发利用,并培养企业的核心人员团队。打好三个攻坚战,那就是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创新技术。练好内功,打好各项坚实的基础,时刻准备着。因为我们相信胜利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也相信冬天的明天,一定是春天。

第六,后生崛起。行业大洗牌后,重新资源整合。中国政府各相关部门都对美国商务部的“双反”立案决定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措施,中国光伏企业也已开始全方位多角度抱团应对。此外,多家美国实力光伏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也加入到中方阵营。目前有利的是光伏系统整体造价的极具下降刺激到了日本、中国、印度和美国市场的需求。这些市场增长的需求将有效弥补欧洲市场的萎缩。上半年一旦全球经济危机得到缓解,金融资本将不会再像2011年那么难以获得。根据权威机构提供的预计数据,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将增长12%左右。(作者:盛朗永旭新能源集团战略总监  任新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反倾销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