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何时再现艳阳?

2012-05-15 10:00来源:国际商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记者了解,前几年,光伏业的高增长高利润高补贴等行业优势,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的企业涌入光伏领域。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家。随着今年市场需求的大量萎缩,光伏业产能过剩问题越发凸显。

有专家认为,整个行业在一个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利润率必然受压,而这种压力会促使行业整合的出现,很多二三线的光伏企业已经出现停产潮,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事实上,中国光伏应用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受国家政策刺激,预计将在“十二五“期末,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拟定为1500万千瓦,加上分散光伏发电项目,未来将以每年300万千瓦的速度增加装机”。

对于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徐征非常乐观。“或许今年下半年光伏产业就可能有好转,据我所知,很多公司都重新开工了。”

技术创新突破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虽然正在经历产能相对过剩阶段,但是随着业内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合理发展,加上政策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光伏产业的未来仍是无限光明,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在中国新能源商会最近组织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了光伏产业的出路:首先,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从传统的晶硅电池发展到第二代薄膜电池。薄膜电池具有除成本低,生产能耗低,能源回收期短,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已有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并购等方式达到该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河君说,一个产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这个产业一定会有巨大风险。所以汉能控股集团从进入光伏领域,就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突破。“近年来,我们在太阳能硅基薄膜技术的研发上累计投入了数十亿元,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的转化率已经突破10%,成本也已经低于晶硅电池。今年汉能的薄膜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兆瓦产能,达到全球第一”。

正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开发了新一代薄膜技术,美国“双反”调查的对象是晶硅太阳能电池,而汉能制造的薄膜电池不再其“双反”之列,因此在该产业遇到危机时,汉能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强大。

谈到核心技术,中科院电池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雷博士说,薄膜技术是晶硅之后的又一代技术,晶体硅能干的事情薄膜都可以干,但是薄膜能干的事情晶体硅不一定能干,而且薄膜电池的污染和能耗要大大小于晶硅。所以,从需求的角度来讲,薄膜比晶体硅有优势。此外,由于是新一代技术,我们在这方面用力就有可能超越西方,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当然,目前薄膜的转化率只有10%上下,还低于晶硅,但是它的提升空间非常大,在10%的水平上就能实现晶体硅在17%~18%转化效率时所实现的成本,因此薄膜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有专家认为,光伏产业是技术导向型的,市场并不过剩,只是需要更好的产品。如果解决了技术瓶颈和拓宽了发展思路,光伏必将像“十一五”期间的风电建设一样,迎来真正的春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