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何时再现艳阳?

2012-05-15 10:00来源:国际商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依赖外需显现弊端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去年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国际咨询机构IHS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预计同比增长20%,而2010年该市场增速高达153%。需求大幅萎缩导致了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滑。多晶硅产品从2011年春节后的最高90美元/公斤,跌到了11月的34.5美元/公斤;硅棒价格在去年前11个月的变化为800元/公斤跌到近400元/公斤。

从去年11月份在美上市的众多中国光伏概念股的股价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热情已经跌到了谷底。11月10日,尚德电力股价为2.69美元、昱辉阳光为2.11美元、晶澳太阳能为1.95美元、赛维LDK为3.63美元,其余如中电光伏、阿特斯太阳能以及韩华新能源的股价,都在1~3美元之间。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1月1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展开对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美国市场的大门基本向中国光伏企业关闭了。”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负责人这样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目前光伏行业发展现状,其主要还是由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发展,而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受国际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一旦发生经济衰退的势头,若各国纷纷采取削减对光伏行业的补贴政策或延缓推出光伏产业发展的刺激政策,则将通过直接影响光伏行业发展而间接影响该行业整个产业链。如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德国采取削减对光伏行业补贴政策的措施,美国则延期推出原本计划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从而直接导致2008年光伏行业整体急剧下滑,企业也受此影响较大。此次美国的“双反”调查,带给中国光伏产业的毁灭性打击更是前所未有的。

有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必须经行反思如果一个产业完全依赖国外市场,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

激发内需释放能量

面对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如何生存下来成为光伏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引导企业改变外需导向,挖掘国内需求成为了国家政策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指出,国家政策的推动将令国内太阳能装机市场出现明显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1年,从国家政策传来利好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帮助光伏企业在未来市场更好地发展。国家发改委还提出,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

作为住建部专家组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认为,这是一次重新洗牌,可以使整个产业更健康、更正常地发展。“可以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回归正常范围,淘汰一批技术力量薄弱、规模较小、仅依靠补贴生存的小企业,让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效益的大企业脱颖而出。”

以汉能控股集团为例,2011年,在众多企业削减产能、停滞不前之时,汉能凭借其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和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逆势而上,推动薄膜太阳能电池规模生产。2011年内,四川双流、广东河源、浙江长兴3个光伏制造基地陆续顺利投产,2012年江苏、山东、海南等基地也将陆续投产,将形成300万千瓦的生产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