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历经45年 中国最早的光伏企业真的要上市了?

2012-04-12 16:07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0年,身为电子工业局(现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处长的周建宏来到宁波太阳能,此时的宁波太阳能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排在全国第一。

那是他们比较幸福的时光。即便如此,宁波太阳能的产能仅有5兆瓦。“不过我们花费的成本可不少。现在日地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基本是一元钱一度,那时候可是30多元钱一度!”

由于占据了时间的制高点,宁波太阳能的产品迅速被应用到军工方面,许多标准都是宁波太阳能协助制定的。不过,最大的市场需求还是在民用消费层面。因此,2005年无锡尚德一经出现,便迅速盖过了宁波太阳能的势头。2006年,尚德这匹黑马登陆纽交所后,也甚难听见来自宁波太阳能的声音。

“尚德之所以做得好,关键在于他们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在郑飞的眼里,他显然不太看得起尚德的迅速崛起。“事实上,他们也在努力弄钱,不过其节奏感实在不敢恭维。”熟悉他们的一位业内专家说。

直到2010年11月19日,这家公司再度更名,由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变更为日地太阳能。其实,公司此举是想借知名的产品抓取外界眼光——公司当年曾经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的产品就是日地牌硅太阳电池组件。“你说宁波太阳能人家不知道,你一说日地牌,这个行业的都知道。”郑飞说。

在电子行业中,电源代表弱电,电力代表强电。现在叫电源的光伏公司基本在做航标灯、基站,这在日地太阳能眼中是小打小闹。日地太阳能要做大型的发电站。

在外界人士的眼中,日地太阳能的兴衰与企业家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任奉波说:“宁波太阳能的默默无闻是因为这个企业比较低调,他们不做宣传。这是所有宁波籍企业家的共性。”但事实上,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忽视与宣传的配合。

郑飞也不承认日地太阳能落后于尚德、英利,他说:“不能说日地太阳能落后于尚德,我们只是在规模上被落下。技术上的投入,我们一点都不比他们少。目前业界都说英利在用硅烷法提炼晶硅,其实我们比他们早半年就在使用这种方法了。业界不知道这个事情,那是因为我们低调。”

虽然,日地太阳能技术上的投入一点都不比尚德、英利少,然而去年,尚德的产量达到了27.2吉瓦,英利的年产能也已超过一吉瓦(注:1吉瓦=1000兆瓦),日地太阳能的产能仅为350兆瓦,今年计划扩大产能至650兆瓦。即便这个目标能够很快实现,这仍然让人怀疑日地太阳能的投入产出比问题。

当记者质疑日地太阳能的产能时,任奉波说:“落后与否不能光看产能,还要看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而对于日地太阳能内部的产品结构如何,是否优于同行,任奉波未予回答。

对于英利的“熊猫计划”、尚德的“冥王星计划”,郑飞说他们有个提高电池转换效率的“火星计划”。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了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日地太阳能在电池板的绒面上做了个栅线,栅线就像军队里的指挥,把因日照产生位移的电子统一步调引导出来。否则不仅个别电子的电能会造成浪费,而且还会堵塞后面的电子往前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