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步入正轨 静待光伏业理性回归

2012-04-12 09:57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光伏市场光伏行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首先,要推动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毋庸置疑,这条路很难,却又势在必行。多年来,在全球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国内企业仅靠出口组装制造的半成品就能够赚个盆满钵满,也就不肯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从长期来看,这种重生产、轻研发的经营模式显然难以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获利空间只能越来越小。

鉴于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融资乏力,已经拿不出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具体可通过研发补贴的形式挖掘大型光伏企业的创新潜力。一旦企业能够生产出高技术、低成本的光伏产品,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其次,要加快产业链整合,推进垂直一体化。目前来看,我国光伏业主要集中在中游,这种不均衡的布局方式在竞争力方面不具备优势。如果能够打通上下游环节,实现垂直一体化,企业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事实上,不少光伏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天合光能、英利、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等(尤其是前两家公司)纷纷向产业链的两端进行渗透。以天合光能为例,2004年,天合光能即开始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以此作为长远发展目标,优化整个生产过程工艺,降低成本,正是借此发力,天合光能才在整个光伏行业不景气、产品价格低的情况下并没有“伤筋动骨”,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垂直一体化并非轻而易举,由于涉及领域众多,如多晶硅是化工行业,太阳能电池则属于半导体行业,电站属于电力行业,要做到“资金链”、“技术链”、“管理链”链链顺畅,只有少数的大型骨干企业才能够胜任。而一旦实现了垂直一体化,就比其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也容易获得投资。如今年2月,在产业寒冬中,天合光能从渣打银行获得一笔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结构性融资。

第三,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启动国内市场。目前,我国已经跃升至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但总装机容量尚不到全球的5%。这种一边倒、严重依赖出口的模式显然不是产业的正常发展道路。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今年7月1日前后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1.15元和1元。这一政策为光伏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对启动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仅有一项政策显然是不足的。总的来说,不论是进行技术突破、产业整合,还是政策扶持,采取这些措施都需要摒弃浮躁、投机的心态,要着眼于长远,通过变革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获利水平,如愿获得投资,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和投资活跃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要职责分明,又要互相配合,推动光伏业重返理性的发展道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